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兩性心理 > 兩性心理
顧佳的抉擇:別讓配不上你的婚姻,拖累了你的人生
謝老師2022-07-31 15:32【 兩性心理】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前幾天,大火的《三十而已》迎來了大結局,不得不說,顧佳這個角色是許多人心中完美女性的典范,事業、家庭和人際,她面面俱到。而出軌的丈夫許幻山在坐牢之
前幾天,大火的《三十而已》迎來了大結局,不得不說,顧佳這個角色是許多人心中完美女性的典范,事業、家庭和人際,她面面俱到。而出軌的丈夫許幻山在坐牢之后,終于答應離婚,顧佳的結局也算圓滿了。
然而,并不是每個和顧佳有相同遭遇的人,都可以有她那樣的魄力,在婚姻出現問題后,能夠迅速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道路。
有的人即使遭受著殘忍的家暴,丈夫出軌,也不愿意離婚,理由多種多樣,也許是為了孩子,也許是因為愛情,也許是因為無法獨立生活。
其實,以上種種原因,可歸結為一種心理——損失規避心理。所謂損失規避,是指對待同一樣東西,人們失去它時的痛苦常常大于獲得它時的快樂。因此,比起得到,我們更在乎失去,為了避免失去的痛苦,我們也就有意無意地盡量避免“失”, 這就是損失規避。
對于那些遭受不幸婚姻卻選擇不離婚的人來說,得到這段婚姻時有多快樂,離婚時就有多痛苦——比當初結婚時的快樂更多,為了避免這種痛苦,有的人就會選擇不離婚。
但是,選擇離婚,真的就不是一個好選擇嗎?未必,顧佳就是一個正面的例子。
首先看,顧佳在發現丈夫出軌之后,痛苦嗎?忠誠的愛情被破壞,完美的家庭岌岌可危,她當然很痛苦。她在閨蜜王漫妮家里痛哭,泡在浴缸里醉酒,悲哀一切努力和美好婚姻的幻想成為泡影。
有些人在發現被背叛后,也很痛苦,但轉身便把眼淚藏起來,假裝什么都沒有發生,粉飾太平,又或者憤怒至極,但也只是高高拿起輕輕放下,都只是為了維護破碎的家庭和婚姻。離婚重來不是他們的首選,也許是因為潛意識里覺得,我已經失去忠誠的愛情了,不能再失去婚姻和家庭了兩性心理學是說什么的。
被背叛很痛苦,但留在支離破碎的婚姻和家庭里又會有多幸福呢?損失規避的心理蒙蔽了理性,對失去的恐懼讓人無法做出正確的決定。
但顧佳是不同的,即使痛苦,她也保持著理性:在發現了林有有和丈夫出軌的事實后,她首先把孩子送到鐘曉芹家,然后給保姆放假,暫時解決好家里的事情后,她才去王漫妮家里發泄自己的情感。這之后,冷靜的她回到家中,提出了離婚,只要孩子的撫養權、茶廠和一半的房子。
對比丈夫出軌前她所擁有的美滿生活,支離破碎的家庭有多么讓人難過可想而知。但是不得不說,顧佳這時候的處理在我看來是正確的,起碼她沒有被她的沉沒成本所拖累。
沉沒成本效應是損失規避的一種行為表現。它是指,當以往投入的金錢、時間和努力無法挽回時,人們仍然有繼續投資同一項目的傾向。
放到婚姻里,就是當一段婚姻無法挽回,但又投入了大量的時間、金錢和努力時,人們還是會繼續堅持下去。或許是不服輸,或許是覺得僥幸能贏,又或許覺得我投入了這么多,如果離婚,損失巨大,就繼續將就著過吧。可是在這種狀態下,即時收手才是明智的選擇,既然過去的投入無法挽回了,更要懂得止損。
顧佳的付出和努力不言而喻,她先是幫助丈夫建立起煙花公司,又在孩子上學之時回歸家庭,為了孩子能上好的幼兒園,她用盡十八般武藝進入太太圈,還為了和丈夫有共同語言去學習各種知識,關注各種消息。
做這樣的一個完美太太、完美母親,她付出的成本自然是不小的,但相對于這樣的沉沒成本來說,她已經無法從這段婚姻中得到她想要的回報了。
如果這段婚姻繼續,她的心里會永遠有根刺,她再也無法心甘情愿地去付出去努力了。與其如此,不如離婚,和孩子開啟一段新的生活,這就是顧佳所做的明智的選擇。
相反,出軌的許幻山很明顯受到了損失規避心理的影響。
賦予效應和安于現狀偏差也是損失規避的行為表現。
賦予效應是指對于同樣一個東西,人們往往在得到時覺得不怎么重要,而一旦擁有后再要放棄時就會感到這樣東西的重要性。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失去后才懂得珍惜。
許幻山在出軌時并沒有考慮到他的家庭和孩子,只有在他被發現之后,才說他不能離開家庭和孩子。換言之,許幻山是在背叛家庭之后即將失去家庭時,才想到到家庭對他來說多么重要。然而,這種遲來的覺悟并沒有什么用,一個事物在你擁有的時候不珍惜,在失去的時候才知道它的重要性,那么想要挽回它就要付出更多的代價,甚至有很多事情是無法挽回的。
而安于現狀偏差則是指做決策時,因為人們對改變現狀后的結果未知,而現狀選擇的優勢已知,如果放棄了現狀選擇的優勢必會帶來損失,所以人們傾向于維持現狀。
很明顯,對于許幻山來說,離婚后的狀況是未知的,而相對來說,不離婚就能繼續擁有“美滿”的生活:美麗而又強大的妻子和可愛的兒子,盡管這只是幻想,他也不愿意放棄現狀中的優勢,去選擇未知的林有有。
這也是為什么許幻山和林有有說他不會放棄他的家庭,讓林有有離開他。
但維持現狀不一定能保持原來的優勢,甚至有可能損失更多,是否做出改變,做出多大的改變,要基于理性的判斷。
比如對于家暴的家庭,維持現狀明顯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這段婚姻中,受害的一方在不斷損失,生命也受到威脅,不應該以孩子或者穩定的生活來源為借口來逃避改變現狀的需要,受害者要學會正確地衡量其中的利與弊。
盡管不同的事情得失各不相同,但損失規避心理帶來的一些缺點其實是可以避免的。
第一步要做的是保持理性,只有在理性狀態下才能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決策。
不要被悲傷和對痛苦的恐懼所迷惑,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但是為了保證在做決定時是理性的,可以先把激動的情緒發泄出去,對朋友傾訴、大哭、大吼,都是一種方法。
就像顧佳,她將所有牽掛的人和事都安排好,然后把空間留給自己,向朋友傾訴、大哭。在這之后,她就恢復了冷靜,回到家里和許幻山談離婚。
所以,在做決定之前,先發泄一下情緒,然后冷靜下來,確保自己不會被悲傷或痛苦左右,問自己,這對我來說是最好的決定嗎?如果不確定,那也許先需要理清自己的思緒。
第二步則是比較得失。眼里不要只看到失去了什么,也要關注自己能得到什么。
損失規避心理最大的缺點就是太過于害怕失去。因此,做選擇時需要平等地考量得與失,最好是拿一張紙,在紙上分兩欄,一欄寫上所得的,一欄寫上失去的,然后再比較,這樣結果會更加客觀。
很多人認為顧佳應該讓許幻山凈身出戶,但是顧佳沒有。她說如果許幻山以后過得不好的話,她和兒子都會擔心。
確實,如果讓許幻山凈身出戶的話,作為兒子的子言看到父親過得凄慘也不會多快樂,就算顧佳不能原諒他,但他們之間還是有感情的。讓他凈身出戶,雖然可以得到更多的錢,可以出一口惡氣,但看到許幻山窮困潦倒,對于顧佳和子言來說,并不是一件多么快樂的事。因此,顧佳愿意和他平分財產。
失去了完整的家庭,但是也離開了背叛的人,有足夠的生活費,然后給他留一半的財產,他也不會過得太差,由此換一份心安,這是顧佳的得與失。
第三步是在做決定之后,看得不看失。這就完全與損失規避的心理背道而馳了。
決定已經做下,與其為失去的而悲傷,不如為得到的而喜悅,畢竟生活總要繼續。就像人們說的,不要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
顧佳關掉了煙花公司,賣掉了房子,和子言住到茶廠,重新開始。她從不怨天尤人,或者為過去悲傷,反而認真經營茶廠,改善自己的生活。
離婚之后,擁有了全新的生活,而過去的種種也回不去了,也沒必要再回去了。唯有向前看才能往前走,別讓那些失去的東西,以及配不上你的人拖累了你的人生,如果還糾結于自己失去了什么的話,就只能原地踏步了。
不要害怕失去,也許失去只是為了得到更好的。不要為失去悲傷太久,生活還在前方等你,看看你得到的,那才是對你的獎勵。
很贊哦! (人閱讀)
上一篇:別讓婚姻愛情消磨在瑣碎的事情中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