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兩性心理 > 兩性心理
沒受到過性教育卻什么都懂
謝老師2022-06-17 11:49【 兩性心理】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室:關于“性”在很多人看來還是比較敏感的話題,很多的家長并沒有意識到給孩子做青少年性教育的重要性,其實很多的人覺得他們沒受到過性教育卻什么都懂,那么你
關于“性”在很多人看來還是比較敏感的話題,很多的家長并沒有意識到給孩子做青少年性教育的重要性,其實很多的人覺得他們沒受到過性教育卻什么都懂,那么你是怎么懂的呢?以前的大部分人是通過各種特殊書籍雜志懂得的,而現在更多的青少年是通過網絡來了解的,不需要否認,這是事實!
互聯網讓我們可以對世界有更多的了解,讓信息能夠傳播的更快更廣,同時,互聯網上也存在著多到一生都看不完的色情作品,不僅僅是一些雜志上的圖片,它是真實的人參與你所能想到的各種各樣性行為的視頻。
青少年對性感到好奇是很自然的。由于他們是最大的互聯網用戶群體,所以可以肯定他們接觸過大量的網絡色情內容。
在最近發表在《心理學報告》雜志上的一篇文章中,以色列心理學家Yaniv Efrati和Yair Amichai-Hamburger探討了驅使青少年使用網絡色情的動力。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對700多名年齡在14歲到18歲之間的以色列青少年進行了在線調查。該樣本包括了數量大致相同的男孩和女孩。此外,每個參與者的父母都為他們的孩子提供了參與調查的書面同意。
先前關于成人觀看網絡色情的研究表明,有兩個心理因素可以預測網絡色情的使用頻率兩性心理學和情感心理學區別。
孤獨
許多成年人表示,在沒有伴侶陪伴的情況下,他們會使用網絡色情來緩解性緊張,并以此來緩解獨處的不愉快感受。
依戀類型
依戀類型指的是人們尋找并保持與他人親密關系的方式。
那些安全型依戀的人更多地在與朋友和其他重要的人的互動中得到安慰和享受。
相反,那些焦慮型依戀的人會拼命尋找親密的伴侶,但是他們的不安全感反而會導致他們破壞這些關系。
同樣,那些回避型依戀的人也會因為逃避親密關系而陷入失敗的關系中,他們會尋求自立。
研究人員猜測,孤獨和依戀類型這兩個因素可能同樣是青少年色情使用的重要驅動因素。
此外,研究人員還考察了其他兩個因素,他們認為以下兩個因素可能有助于解釋青少年使用色情作品的情況。
青少年們的“線下”性體驗
即與現實生活中的伴侶發生性行為。因為這可能導致青少年使用網絡色情來作為伴侶性經驗的替代品。
宗教信仰
在成人中,對于那些高度信教的人來說,色情作品的消費率通常較低,對于青少年來說也是如此。
結果可能會讓一些家長感到震驚。青少年們與成人使用網絡色情的研究結果完全一致。
首先,大約一半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在線下的性活動非常活躍。同樣,大約一半的受訪者表示他們經常使用網絡色情。
分析表明,這些人基本上是同一群人。在現實生活中性行為活躍的青少年同時也是網絡性行為的主要消費者,這不僅包括使用色情內容,還包括發送色情短信等行為。
因此,青少年不是把網絡色情內容作為性的替代品,而是作為性欲望釋放的另一種途徑。
同時,宗教信仰也與網絡或者實際性行為的缺乏有關聯。也就是說,那些自稱虔誠的人傾向于禁欲或者克制自己的欲望,而那些性活躍的青少年,不管是在現實生活中還是在網絡上,傾向于認為自己不信教。
當談到依戀類型時,調查中的青少年也和成年人的研究結果相似。
在那些使用網絡色情的青少年中,安全型依戀的青少年消費網絡色情的頻率較低,而且大多只在他們有高度孤獨感的情況下。
研究者推測這些青少年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與他人的關系來滿足他們的性需求,就像安全型依戀的成年人一樣。對他們來說,色情內容只是一種權宜之計,而不是一種常規的性欲望釋放方式。
焦慮型依戀程度高的青少年報告說,他們使用網絡色情的頻率很高,這與他們報告的孤獨感程度無關。
現在年輕一代把消費色情內容視為完全正常的行為。與他們的父輩相比,他們對性的看法也更加開放。
就目前的網絡黃金來說,想要將網上的各種“性視頻”全部刪除是不太可能的,所以想要孩子健康成長還是需要家長們來給孩子進行正確的“性教育”!
當父母在批評孩子們正在形成的性模式特征時,其實給孩子造成了極大的傷害。相反,我們需要引導他們進入健康的性行為模式,讓他們的余生受益。
很贊哦! (人閱讀)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