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兩性心理 > 兩性心理
你只是想要一個擁抱的時候他卻偏偏跟你講道理
謝老師2021-12-12 14:12【 兩性心理】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師解讀:生活中,其實人的內心是非常脆弱的,當我們在遇到無法面對的事情時,很容易陷入情緒崩潰的狀態,但是,人的內心是非常強大的,我們會在艱難的困境中啟動各種
生活中,其實人的內心是非常脆弱的,當我們在遇到無法面對的事情時,很容易陷入情緒崩潰的狀態,但是,人的內心是非常強大的,我們會在艱難的困境中啟動各種各樣的防御機制來保護自己。而每當你只是想要一個擁抱的時候他卻偏偏跟你講道理,然而你知道嗎?人與人之間交流更多的是情感而非道理!
不知道你的身邊是否有這些人,總是喜歡跟你講一大堆正確的道理,他們說的似乎都是非常的對,但是你會覺得,你們之間好像是隔著一堵墻,你越來越不想理他們。而他們講道理的背后,究竟在防御什么呢?
總是講道理,容易愛無能。與男友相處了很多年,男友從來就只會講道理,不管是自己的情緒,還是男友的脾氣,一遇到問題,男友就開始道理不斷。每次遇到事情有不同意見,男友就開始說她如何如何不對了,又該怎么怎么樣,然后還能扯出些歷史人物旁征博引。有時候自己只是一點小情緒,比如和家人發生了矛盾,或者工作的不順心,就是抱怨幾句,想有個人安慰一下,哄哄抱抱啥事都沒有了。然而,男友總是一本正經的講道理,分析事情的對錯。因為男友說的好像又都是對的,于是乎,自己的無名之火不知道去哪里發,最后,就完全不聽男友說話,要么爭吵,要么冷場。遇到一個愛講道理的主,真的好煩。當你只是想要一個擁抱的時候,他卻偏偏跟你講道理,對方總是這樣,該如何理解這種無法溝通的情感?
如何理解,我們先說一則故事:女兒很不喜歡洗頭。之前給女兒洗頭,女兒并沒有這么排斥,為什么會變得越來越不愛洗頭了呢?后來,她發現,原來是奶奶會征求孩子的意見,比如問孩子要不要洗頭。尊重孩子的意愿本來是件很好的事情,但是,奶奶的做法卻帶著虛情假意。每次,奶奶都會在晚上某個時間點問孩子說,要不要去洗頭了。孩子天性都愛玩,不想洗頭,更準確的說,是不想在他正玩得高興的時候去洗頭。但是,當孩子回答說不要的時候,奶奶就開始游說孩子,不洗頭會臟會臭,不洗頭會有細菌...等一大堆的道理,翻來覆去對孩子說,而實際也就是表達一個意思:我叫你洗頭的時候,你就要來洗頭。孩子沒有辦法溝通,因為奶奶說的都是對的。怎么辦?她只有服從、消極抵抗、被動攻擊,表現出來的形式,就是越來越不喜歡洗頭。奶奶并不是真的詢問孩子洗頭與否的意愿,而是已經設想孩子會主動說要洗頭,奶奶并不是在問孩子的意見,而是在希望孩子滿足她的想法。很多父母也會用一些正確的道理來逼迫孩子,讓孩子走自己認為的正確的道路。這樣做的好處,可以極大的滿足自己的想法和自戀。
和過于自戀的人溝通,基本上都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他永遠正確有道理,你永遠錯誤耍脾氣。那位假惺惺問孫女是否洗頭的奶奶,也因為她的自戀,讓孩子越來越不喜歡洗頭。所以,那位太愛講道理的男朋友,看不到女友的情緒,也害怕看到女友的情緒。他怕看到了搞不定,他怕看到了之后顯得自己做得不夠好,所以他選擇不看,他選擇保護自己的自戀不受挫,所以他拿出了一大堆的道理來告訴對方,哪里不好,該怎么樣做…
那些總是說正確道理的人,是不自信的。他們會害怕自己出錯,因為出錯意味著自己不夠好,這會讓自戀深受打擊。所以,他們需要用一些大道理來偽裝自己的真實,增加自己在親密關系中自信。這是一種過度理智化的心理防御機制,可以防御因為自己出錯不好而產生的羞恥和憤怒。但是這種防御,往往令對方限于一種莫名難受的狀態。還有很多講道理的父母,為了正確,卻切斷了與孩子情感流動的道路。他們在用過度現實化、過度理智化,來回避情感。只有正確錯誤,只有事實分析,只有該怎么做不該這么做,這一切背后的情感都被忽略掉了。但是,當你越來越有道理,你和伴侶之間,和孩子之間的那堵墻也越來越厚。當你越來越正確的時候,可能你的親密關系卻越來越錯誤。
人與人之間交流更多的是情感,而非道理。如果你的父母或伴侶常常和你講正確的道理時,要知道,他們很可能是在回避自己內心的情感,也許他們也害怕,害怕自己做得不好,害怕無法面對你的情緒。如果你也在親密關系中常常追求正確的道理,不妨多問問自己,如果是自己錯了會怎么樣,你害怕的是面對錯誤,還是害怕面對內心的羞恥和憤怒。別為了正確,而切斷了情感,更不要害怕面對真實,而把對方置于錯誤之地。很多時候,道理在擁抱面前,是一文不值的。
很贊哦! (人閱讀)
上一篇:感情再好,也要學會掌握交往分寸
下一篇:等不來的愛情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