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兩性心理 > 兩性心理
如何走出基層女性的婚姻困境
謝老師2023-01-13 04:23【 兩性心理】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師解讀:大家好,我是女將!今天的話題,要從最近一個很火的視頻說起。這個視頻的主題叫““基層女性的婚姻困境”。數億點擊,百萬評論。足以說明,基層女性的婚姻困
大家好,我是女將!
今天的話題,要從最近一個很火的視頻說起。這個視頻的主題叫““基層女性的婚姻困境”。
數億點擊,百萬評論。足以說明,基層女性的婚姻困境,引起極大共鳴。
視頻的主要思想是:基層女性一定要在婚前和男性要彩禮,因為消耗了青春,貢獻了生育資源。
而彩禮,就是對以后萬一婚姻不幸的保障。
這個視頻找了一個癥結——社會無法為女人的“生育價值”買單。
我雖絕不認可把女性的生育看作資源和價值,但我覺得她思考的已經到了一個制度性的地步兩性心理學男派。
不過,給出“要彩禮保平安”的結論,也只是揚湯止沸。
而下面評論,卻被一些憤怒的女拳們,帶向了另一種歧視和偏見:
“我還要出個肚子”“真覺得那些十來萬彩禮都出不起的屌絲男要結婚很好笑”“要孩子一定要彩禮”....
這些評論,幾千上萬的人點了贊。她們同意生育不是選擇是“資源”;孩子是給男人生的,“需要彩禮換”;“窮屌絲不配結婚” ...換句話說,這些人堅信著:
我的一切都被剝奪著,那至少得有錢。
我只能說,這種“女權”風向,太扭曲了。
請問:那位罵“窮屌絲”不配結婚的女性,五千多點贊的女性;與你們所厭惡的那些用長相、生育衡量女性的男人們,又有什么不同?
(知乎上對“田園女權”的定義。)
不談平權,何談女權?
這里女將要飛一筆,寫一寫這幾天剛剛去世的女權斗士——大法官金斯伯格。
金斯伯格是美國歷史上第二個女性大法官。她的辯護,使得美國擁有了第一個男女同工同酬法案。終身制的大法官職位讓她一生都在為女權戰斗,她的態度卻永遠優雅平和,以“溫和的正義”著稱。
我知道一提到美國人好,就會有噴子。女將要請大家高抬貴手,看仔細再噴。
看一看這個大法官的立場,是否能得到中國人的價值認同。
金斯伯格一生為無數女人的權益作斗爭,然而她最著名的一個案件,卻是為了一個男人。
這位男性叫史蒂芬,在他的孩子剛剛出世后就喪妻。他為了全天照顧幼小的嬰孩,失去了工作,但卻領不到政府的救濟金。因為政府只有“mother's benefit" —— “母親救濟金”,而沒有救濟金給男性。
1975年的美國,人們對性別的刻板印象就是男主外,女主內——對女性能力的歧視,也直接的導致了對男性身份的捆綁。沒有任何一方受益。
(一個人撫養孩子的史蒂芬)
“史蒂芬的案件,是一個完美的例子。展現了性別歧視,傷害的是每一個人。”——;金斯伯格在法庭上,一字一頓的說。
因為這次辯護,男性從此可以在美國申請到原本只發給“沒有工作能力”的“柔弱母親”的救濟金。
處于扭曲“女權”風向口的我們,真的需要以金斯伯格來指路。
因為她告訴我們,女性和男性的權益從來不是對立、兩分的。也讓我們思考,撕咬踩壓,刻意激化性別對立,只能是兩敗俱傷能。解決基層女性婚姻困境的,更在法律保障。
金斯伯格還說,“做一個淑女和做一個女權斗士不沖突”。
這里的“淑女”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女德”。金斯伯格對淑女的定義是:“不要被無用的情緒,例如憤怒,綁架了自己。”
是的,一旦被憤怒綁架,我們的結論就走不深,走不進法律制度,走不進真正的人文主義。
就只能是“屌絲不配結婚、“中國男人配不上中國女人”,“起碼得要彩禮”。
只能在遍地“爽文”中,妄想報復。沒有一點實質性的改變。
“Never in anger” 金斯伯格說。——永遠不以憤怒為由。
基層女性的婚姻困境,并不是由一個點——一個彩禮的缺失,引發的困境。而是一個由很多點,構成的面。
在這里,我想說的是,咱們女性自己并非沒有責任。
我們來看一下抖音上大火的兩個視頻:
多少女性在為“富養老婆”,“嬌生慣養的寵妻”,“我花那么多錢娶你回來是讓你做飯的嗎?”這些臺詞心馳神往?
再看看一些極具傳播力的公眾號文章:
看,億萬富翁的銀行卡也是給老婆的。“愛就用力去愛,養就徹底地養”嘛!
無獨有偶。咪蒙的第一篇公眾號爆款是:《女友對你作?謝天謝地,她是因為愛你》,指出了女生“作”的根本原因,是因為“愛”你。教育男性忍耐。
咪蒙說自己有個特被成熟優雅的女性朋友,“從來不作”,后來她男朋友發現,不過是因為不愛他。所以,越作的女人,越愛你。所以男性要鼓勵,享受女性的“作”。咪蒙說:“能讓一個聰明成熟的女生,瞬間變成滿懷少女心的作逼,唯有愛而已。”
這滿眼的“男德”教育看得我目瞪口呆。這些價值觀,和男性對女性說我罵你打你,都是因為愛,又有什么不同?
唯一的不同是,男性一旦反抗,我就可以“不給你生孩子”。
很多時候,固化我們,物化我們,毒化我們的。不是男人,而是我們自己。
我來總結一下咱們這些“大流量”給出的“女權”出口吧:
《基層女性的婚姻困境》:生育資源,彩禮交換。
抖音爆款:霸道總裁,寵妻狂魔。
咪蒙:知足求生、忍受巨嬰。
爽文:你配不上,我小公主
一眾網友:恐婚厭婚,毒罵屌絲。
這些廣受基層女性推崇和共鳴的糖衣文化,比沒有彩禮,毒多了。因為在這樣的扭曲觀點里成長起來的掠奪式女權,巨嬰女權,不能給任何人帶來真正的幸福。這種“女權”,更是通往同工同酬,社會平等的絆腳石。
這種“咪蒙、爽文和霸總”的基層女性流行文化,也不會讓任何一個女性真正的成長為一個成熟,堅強的平權者。
我之前批評新版《花木蘭》電影是忠孝仁義和現代西方結合的怪異女權產物:花木蘭:你不需要歇斯底里地去女權丨附女將的配音視頻,但花木蘭與這種基層女性流行文化相比,真還不算毒。
女權斗士金斯伯格大法官在哈佛法學院讀書時,丈夫確診睪丸癌,他們的孩子也只有14個月。她每天完成學業、幫助丈夫抗爭病魔,同時照顧孩子。還去丈夫的學院為他記筆記,讓丈夫順利從哈佛畢業....每天只睡兩個小時。
如果這件事發生在咱們的當時當下,會有多少人噴她“傻”,噴她“過度奉獻”,勸她“嫁過去一點福都不享,嫁給他干嘛”呢?
我知道我的聲音,在一片撕扯“權利”的女權斗獸場上,顯得刺耳。
但我從不避諱說:女性適當的付出、對伴侶的支持,面對困難,都不是向直男癌倒戈的事。
相反,這是一個讓自己成長為更堅韌,成熟的女性,真正挑起平權大旗的事。
這比糾結彩禮,要更釜底抽薪。
很贊哦! (人閱讀)
下一篇:夫妻下班回家聊什么可以增進感情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