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兩性心理 > 兩性心理
要再婚了,我該怎么和孩子說?
謝老師2022-01-22 08:30【 兩性心理】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離婚家庭中,不論大人還是孩子,都值得我們在心理和生活狀態的調節上付出更多的關心。不少人都會在離婚之后彷徨失措,感覺在生活的海洋上迷失了方向,只能任
離婚家庭中,不論大人還是孩子,都值得我們在心理和生活狀態的調節上付出更多的關心。
不少人都會在離婚之后彷徨失措,感覺在生活的海洋上迷失了方向,只能任憑風吹浪打,漂到哪里算哪里。
這樣消極地對待離婚后的生活是最不可取的做法。
那么,離婚之后究竟該怎么辦呢?
第一,接受現實;
第二,充實自我。
唯有如此,我們才能重新燃起對生活的熱愛。
夫妻離異后要拋開情感和心理的包袱,積極尋求理想的新伴侶,以再婚的方式締結一段新緣,為今后的人生之路書寫新的篇章兩性心理學專業書籍。
再婚家庭的生活當然會復雜一些,有幾個敏感問題尤其關鍵,但只要用心解決,再婚家庭也幸福。;帶著孩子再婚
有一位女士幾年前離婚了,獨自帶著女兒過,女兒今年11歲。
最近她認識了現在的男朋友,兩人相處很好,就有了再婚的打算。
她對女兒說:“媽媽要結婚了。”
女兒答道:“我的一切都是你給的,你幸福我就幸福,你自己決定吧。”
但女兒見了男方之后,并沒有像自己所說的那樣樂于接受這個人。
后來,這位女士帶孩子一起參加同事的婚禮,并和其他朋友開玩笑:“下次你們就該參加我的婚禮了。”
當時,孩子臉色一下子就變了。
顯然,孩子對母親的再婚還不能接受。
這位女士很為難。
像這樣礙于孩子的原因,無法再次走入婚姻的情況比較常見。
其實,所有的孩子在理性上都知道應該讓父母過上完整的家庭生活。
所以,盡管感覺沒底,或者心里不舒服,但她說不出不同意的話。
不過,孩子說出“連我都是你的”這樣的話,本身就是帶有情緒的:既然我的一切都是你給予的,那我就沒有權利反對你的選擇。
但是,當“媽媽要結婚”這個事要成為現實的時候,這種無意識的抵觸情緒就暴露出來了。
她可能無法說不同意,但她的抗拒會通過諸多的非言語信息表達出來。
這種矛盾的心理是孩子正常的情緒反應。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給孩子一段時間來適應。
如果在孩子還沒有足夠的心理準備來接受這個人的時候,就讓對方貿然進入家庭,那么這對新夫妻和孩子之間的關系從一開始就會很緊張,將來只怕會更難相處。
所以要給孩子一個逐漸接受男方的過程,要讓孩子和男方之間建立起一些感情的聯結和相互的認同,這之后才有可能談到再婚的事。
最好的辦法是,在和孩子談論你再婚的打算之前,先讓再婚的對象在沒有預設概念的情況下與你的孩子自然交往。
他若是能跟你和孩子達成水乳交融的情感關系,那你們倆的結婚、新家庭的建立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事情,不需要再跟孩子說什么,孩子心知肚明也就更容易接受。
如果還沒能讓新伴侶與孩子相處得特別融洽,或者說他們兩個尚未形成默契,而結婚的事情又想馬上辦,家長跟孩子在一起談這件事的方式就要千萬留心了。
你的口氣不能是命令式的或者告知式的,更不能冷冰冰地像是發布信息;最好是以啟發和協商式的口吻來跟孩子談這個問題。
你一方面要表明“我感情上需要有所寄托,生活上需要有個依靠”,另一方面還得講清楚你也是站在孩子的立場著想,“孩子,為了你的成長,也需要有父有母”。
從這兩個角度啟發他自己的認真思考,消解他情緒化的抗拒,爭取通過氣氛平和的探討來征得他的同意。
最好不要等自己的感情敲定了,才告知孩子你的決定。
如果不考慮到他有沒有思想準備、情感上接受不接受,那么大人再婚的選擇對孩子而言不單是自私的,也是具有傷害性的。
我們需要的不只是孩子點頭同意,而是要一起步入安寧而愉快的新生活。
特別是母親不能因為男方追得緊就忙著結婚。
假如這位女士把孩子的情況告訴對方,對方還照樣催促不休,那就很值得考慮是不是真的適合嫁給他了。
因為這位男士對現實狀況沒有任何的理解認識和應對措施,就非要結婚不可,那以后兩個大人、一個孩子共同生活的時候,會有更多他不理解對方,要求對方服從他的情況,矛盾也就接踵而來了。
很贊哦! (人閱讀)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