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兩性心理 > 兩性心理
愛情三角理論
謝老師2021-03-10 22:04【 兩性心理】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師解讀:我們之前談到過愛,說過擇偶策略,也說過擇偶傾向,但是我們沒定義過愛。大家平時都會用到愛這個字,而且我相信大家對于愛也都有各自的定義,對于下面這些“
我們之前談到過愛,說過擇偶策略,也說過擇偶傾向,但是我們沒定義過愛。
大家平時都會用到愛這個字,而且我相信大家對于愛也都有各自的定義,對于下面這些“愛”大家也都會有各自的理解。
我們生活中那么多關于愛的表達當中,有一部分是關于“愛情”的,也就是相戀的人之間的愛。1970年之前,愛情這個話題很少被科學家,尤其是心理學家觸及,理由之一是,當時的人們認為愛情只是強烈的喜歡或者吸引,只要研究對某物品的“喜歡”或“吸引”,就能明白戀人之間的愛。
然而越來越多的學者在研究中發現愛情與喜歡似乎并不能互相替換,兩者所代表的感情和相關的行為都大相徑庭。1997年Aron和Aron’s提出了一個非常有趣的理論,叫做自我擴張理論(Self Expansion)。在這里,自我擴張指的不是自我膨脹,也不是吃的特別多變特別胖的物理膨脹,而是作為一個個體,通過與社會的交流來成長并且擴大自我意識。感覺有點抽象,我們來舉個例子。
Rita今年18歲,Rita高中畢了業之后沒有去大學也沒有工作,天天在家呆著什么都不做也不和人說話。然而除了吃飯喝水睡覺這種基本需要,Rita還有另一個心理上的基本需要,就是自我擴張。Rita想要成長,Rita需要通過成長來意識到自己的存在。Rita思前想后,決定在微博上寫自己對社會問題對看法。蹭熱度更了幾次微博之后,漸漸開始有人找Rita撕逼,在底下留言說一些歷史啊社會學理論,凈是Rita不懂的東西。為了應付撕逼,Rita去圖書館查資料(成長),發微博表明態度(作為個人的存在感),拉幫結伙(作為社會一部分的存在感)。這一系列行為以及行為所帶來的結果讓Rita實現了自我擴張,使Rita非常滿足。
不久之后,在Rita博覽群書,粉絲過萬,逮誰懟誰,無人能敵之后,Rita又選擇用其他方式搞事情來實現成長和獲得存在感,故事就講完了。
所以簡單來說,自我擴張理論大概講得就是人被自己驅動著想要不停搞事情來獲得滿足感,不然就會不快樂,心理上感到饑餓。我們可以通過有挑戰性的工作和學習實現自我擴張,或者通過打游戲練級和與朋友聯機來滿足成長和存在感的需求,而愛情,也是一個非常好的實現自我擴張的機會。
Aron (1995)的實驗就支持了這一假說:同樣都是描述自己,正在戀愛的人會用更多更廣的詞匯描述自己。也就是說,戀愛的人會比不戀愛的人更加廣泛地定義自己,使自己的人格擴張的更“大”。比如熏爺沒談戀愛的時候會說
沒戀愛的熏爺會用三個詞來定義自己,而熏爺戀愛之后就會說“我眉清目秀平易近人足智多謀一身正氣功德無量兢兢業業高朋滿座大義滅親。”
在戀愛關系當中,由于我們需要更加了解自己,也需要面對新的經歷,使得我們要不停思考并且刷新認知。愛情滿足了我們自我擴張這一基本需要,這種改變我們認知的東西,與單純的“喜歡”是不同的婚戀中兩性心理區別。
當然,這只是看待愛情這個問題的一個角度,現代心理學對于愛情又有了新的定義。
下面是非常有名的Sternberg愛情的三角形(Sternberg’s triangular model of love)。
簡單來說,Sternberg認為,完美的伴侶之間的愛情里,這三個要素缺一不可(Sternberg,1987)。
1 親密 (情感上的) 二人之間覺得親近,有一定聯系
2 激情 (激發性的) 物理吸引,一般體現在性沖動上
3 承諾 (認知上的) 主動決定與伴侶維持關系
在一系列研究之后,我們發現身邊凡是令人滿意的完美愛情,基本上都涵蓋了這三要素。然而很多人的愛情只包括兩個,一個,甚至零個要素。那么這些“殘缺”的愛情都是什么呢?既然今天是除夕,那么我們先從包含零個要素的“無愛”講起。
無愛:有沒有那么一個人,你跟他講話挺開心的,但是這人可有可無,你沒事不會想起他,他找你你不會拒絕他,不想跟他親近,也對他沒有沖動,感覺就跟個熟人一樣,這就是無愛,我們與他們之間的關系,頂多算認識,不能算愛情。
1現在來說包含1要素的關系:
喜歡的愛:只有親密。二人之間可以分享,交流,感覺溫暖,親近,但是沒有激情和承諾,這是典型的朋友間的感情
迷戀的愛:僅包含激情。我在大街上看到一個妹子,我覺得啊啊好漂亮腿好長,我的心跳加速了我愛上她了。然而我根本不了解她,不知道她是怎樣一個人,也跟她也沒關系可維持,多見于一部分追星的朋友
空洞的愛:僅有承諾。二人不親近也缺乏激情,然而二人都承諾會維持關系,多見于一部分包辦婚姻
2現在來說包含2要素的關系:
浪漫的愛:包含親密與激情,但缺乏承諾,不關乎結果的愛情,多見于婚外情
伴侶的愛:包含親密與承諾,但缺乏激情,二人之間相互陪伴并且承諾不離不棄,多見于婚姻的后期狀態
愚蠢的愛:包含激情與承諾,但缺乏親密,比較少見,被教授戲稱為“long-term fuck buddy”,只上床,不談感情,還要互相保證要長期上床,非常厲害
這個愛情三要素模型大概就是這么回事,雖然到處都講,都講爛了,但是這東西其實主要應用在實驗上,你知道這個也沒什么用。你要有戀人的話,最多就是拿來看看自己差哪條,想補其實也不好補;單身的就學會了出去裝裝逼吧,沒準成功了就有戀人了。
我們下面來說點沒人講的。
今天是除夕,我們講點開心點事吧。
我們來講講失敗的暗戀吧(unrequited love)。
我們先來說個調查,90%的人都有過暗戀別人的經歷,其中男性比女性要多(作者在后面打了個括號,說也許男性愛上的人比較多,哈哈哈哈)。在暗戀別人的時候,我們非常脆弱可憐,暗戀喜歡對象的一舉一動甚至能夠影響我們的自我價值(self-worth):她跟我說話了,我一定很聰明,她發朋友圈提到我了,我一定又聰明又帥又會講笑話,她跟別的男生吃飯了,我情商低,她讓我滾,我又蠢又丑還沒品味 (Baumeister et al., 1993)。
這些可憐的人里面,有一部分勇敢的朋友,他們告白了,然后被拒絕了。那么這些人在知道對方不會回應自己的感情之后會怎么辦呢?1998年的調查當中,大部分的暗戀者在被拒絕一次之后,仍然覺得自己有機會,并且相信這段感情是值得爭取的(Aron et al., 1998)。有一些更極端的人,在被多次拒絕后,他的堅持會轉化成單方面的承諾(“我一定對你不離不棄”,然而并沒有問別人要不要你的不離不棄),而這種單方面的承諾會讓他自己越來越堅定,從而有可能轉化成極端行為,比如跟蹤,給對方帶來麻煩,最后被送進警察局(Sinclair & Frieze, 2000)。
希望大家新年快樂,不要進警察局。
很贊哦! (人閱讀)
上一篇:女人如何讓男人魂牽夢繞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