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id="dhddf"><mark id="dhddf"></mark></p>

      <ruby id="dhddf"><mark id="dhddf"></mark></ruby>

        <ruby id="dhddf"></ruby>
        <del id="dhddf"></del> <ruby id="dhddf"><b id="dhddf"></b></ruby>
              <big id="dhddf"><ruby id="dhddf"></ruby></big>
              <pre id="dhddf"><mark id="dhddf"><progress id="dhddf"></progress></mark></pre><p id="dhddf"></p><p id="dhddf"><mark id="dhddf"><progress id="dhddf"></progress></mark></p>

                <p id="dhddf"></p>

              <ruby id="dhddf"><mark id="dhddf"><thead id="dhddf"></thead></mark></ruby>
                <output id="dhddf"></output>

              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兩性心理 > 兩性心理

              被分手后,如何重新相信愛情?

              謝老師2021-12-12 11:49【 兩性心理】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師解讀:離開一個人比開始一段戀情更艱難懸崖之上,情花從中,只影神傷的李莫愁反復吟唱著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她想親口問他:為什么

              離開一個人比開始一段戀情更艱難

              男女兩性的性心理差異,兩性性心理,兩性心理行為的書籍:被分手后,如何重新相信愛情?

              懸崖之上,情花從中,只影神傷的李莫愁反復吟唱著“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她想親口問他:為什么要離開我?難道你不愛我了嗎?

              那個令她魂牽夢繞一生的男子,拋棄了她,娶了別的女人,失戀令貌若天仙的李莫愁一夜變成了天下聞之喪膽的女魔頭“赤練仙子”。

              她憑著內心那股洶涌的恨意,濫殺無辜,嗜血成魔,她只有把這些怨憤化成殺戮,攪和這天下的良辰美夢才能發泄自己的所有的痛苦。她這一生因為對愛的執念,無法脫離失戀的痛苦而鑄成了她所有的悲劇。

              對于普通人來說,可能愛恨都沒有辦法達到電視劇中這么絕對,但愛情令人魂牽夢繞,失戀讓人傷心欲絕卻是事實,愛情為何如此耗人心神,如何走出失戀的陰霾?

              我們為什么會為愛瘋魔?

              為什么李莫愁對陸展元會有如此執念?愛情自古以來,就被人類贊嘆和歌頌,無論是從詩經里面的“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還是現代的土味情話,那么愛情到底是什么?

              1. 性欲、吸引、依戀

              1989年,Fisher等人提出愛情三階段理論,認為愛情分為性欲、吸引、和依戀三個階段。性欲主要被性激素驅動,吸引主要被腎上腺素、多巴胺5-羥色胺等物質所驅動,依戀則是被催產素和加壓素所驅動的。

              2. 多巴胺讓你嗜愛成癮

              Fisher實驗室通過功能核磁共振(fMRI)研究了處于戀愛中人類被激活的腦區,通過對比看愛人和熟悉朋友的照片的行為范式來研究兩種情況下大腦被激活的狀態。

              看愛人照片時大腦多個腦區被激活,其中包括腹側被蓋區和右尾狀核,而這些腦區富含多巴胺能神經元,通常被認為是構成獎賞系統的核心部分。多巴胺被譽為快樂分子,也是愛情分子,多巴胺的釋放也是毒品成癮的神經機制之一。

              吸食毒品,促進多巴胺能神經元釋放多巴胺神經遞質,使大腦產生興奮快樂的感覺,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藥物依賴上癮。而愛情的產生和毒品成癮的神經機制有些類似。

              特別是在早期愛情中的小伙伴,大腦獎賞系統被激活,多巴胺水平升高,產生各種愉快的體驗,比如說興奮、開心、精力旺盛等。同時,使一些警覺,做判斷性的功能腦區活性下降,受到抑制,比如說杏仁核,所以熱戀中的人都是盲目的,變得幼稚,缺乏判斷能力兩性思維差異 讓你了解女性心理

              而對于懵懵懂懂剛成年的李莫愁來說,遇上了陸展元,一見傾心,陸展元也對其加倍寵愛,多巴胺分泌迅速上升,給整個大腦來了一次洗禮,而這一段熱戀期,也足以讓神經可塑性發生,關于這一段熱戀的記憶和對陸郎的愛,便可能會持續終生了。

              我們為什么對舊愛念念不忘?

              那為什么李莫愁會因愛成瘋化魔?很多人會說,不就是失戀嗎?有什么大不了的,我想說,真正經歷過轟轟烈烈愛情失戀的人才會明白個中滋味。愛有多深,痛就有多深。

              1. 沒意識到,ta并沒有那么愛你

              當戀愛對象否認或中斷戀愛關系的時候,會給被分手的人帶來巨大損傷,而當事人雙方則必須是相互愛慕在一起過,而如果是單戀沒在一起的話,失去對方從某種程度上都算不上是失戀,而且這種痛苦遠遠及不上真正失戀的痛苦。

              李莫愁和陸展元曾經相愛過,但因陸展元移情別戀而導致兩人的分手,所以這對當事人李莫愁一方的打擊是巨大,因為她覺得陸展元是愛她的,而且他們擁有那么多美好的回憶,她不明白陸展元為什么要離開她?

              而這種“對方確實是愛我的”印象錯覺是讓失戀者沉浸在痛苦中無法自拔的主要原因。

              2. 中了愛情的“毒”

              戀愛類似于成癮行為,那么一旦分手,必然會像藥物成癮一樣,有戒斷反應。失戀初期,VTA區域的多巴胺水平仍然會增加,因此會讓遭拒絕的戀人產生更為強烈的反復思念對方、并渴求與對方重新產生情感上的聯系等類似“成癮”行為。

              同時,多巴胺能刺激去甲腎上腺素的分泌,當被拋棄時,腎上腺素水平上升,對對方產生怨恨,對生活中的事物易憤怒,甚至產生傷害他人的極端行為。最極端莫過于像李莫愁,被拋棄之后,把怒氣發泄到無辜的人身上,通過殺戮來釋放自己的痛苦。

              3. 愛情變成了一種病

              在失戀過程中,除了“戒斷反應”這一種精神異常外,還有一種是對方要跟你分手這件事,對失戀者來說是一次重大的打擊創傷事件,嚴重的話會造成PTSD(創傷后精神應激障礙)。

              癥狀包括:反復失眠,過度緊張,心情極度抑郁,幻想,行為詭異,創傷相關事件再體驗行為障礙,心碎綜合癥等。療愈像PTSD這樣因失戀造成的精神障礙,需要專業的治療,本人的積極配合,自救的勇氣和時間。

              如何走出失戀?

              那么如何走出失戀?忘掉一個人?一段戀情結束時,除了無盡的痛苦抑郁,怨憤對方之外,人們往往會否定自己,否定自己的性格和現實成就,覺得這是造成戀情失敗的原因。

              有的人則陷入這樣的反復思索中,更會增加對生活的無力感,讓自己的情緒更加低落。所以如何走出失戀?

              最關鍵的一步就是重塑自我,重塑自己的生活規劃和人生目標,以前兩個人的時候,是毫無保留地去愛對方,而一個人的時候,才明白更應該愛自己。對自己充滿信心,充分肯定自己的價值。

              1. 想想積極的事情

              失戀之后,腦子里整天思考的是這段戀情,從而影響了正常的工作和學習,讓自己做事情沒有效率,所以要盡量提醒自己積極轉移思緒和生活的側重點,并且給自己的生活設定新的目標計劃,比如說,健身,學習,旅游等其他轉移注意力的事情。

              并給自己的人生設立一些大的奮斗目標,把精力轉移到學業事業上來,這樣可以重拾自己對人生的希望和激情。

              2. 把記憶留給過去

              正所謂“不念過往,要問將來”,失戀后時常陷入對過往的回憶中,執念太深,只會讓自己更痛苦,但確實有時候是不由自主的因為某些場景而睹物思人。

              所以此時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要藕斷絲連,把相關的物品,信息等都放到自己看不到的地方,給自己的生活環境換一個新的風格,這樣在每天的生活中便不會因為受到那些熟悉的刺激而突然陷入痛苦。

              3. 允許自己痛苦

              在失戀這一段時間里,世界上沒有好的辦法能讓你快速的走出去,要想著快速擺脫痛苦,只有親身細嘗了痛苦的滋味,才能真正放得下這份感情。

              所以,允許自己痛苦,把這些負面情緒都宣泄出來,而不是憋著,向周圍的親人朋友傾訴,去運動,把這些東西都宣泄出來,只有一次一次地經歷這些痛苦,才可能讓自己對這些痛苦不再那么敏感,漸漸地也就沒那么痛了。

              神在這一時刻使你失去的,必將在未來的某一時刻,加倍償還給你。最后祝每一個失戀的人,都能忘掉那個人,找到真正屬于自己值得珍惜的幸福。

              參考文獻:

              [1] Fisher H E. The drive to love: The neural mechanism for mate selection.In: Sternberg R J, Weis K, eds. The New Psychology of Love. New York: YaleUniversity Press, 1989.

              [2] Fisher H E, Aron A, Brown L L. Romantic love: An fMRI study of a neuralmechanism for mate choice. J Comp Neurol, 2005, 493: 58–62.

              [3] Fisher H E, Brown L L, Aron A, et al. Reward, addiction, and emotionregulation systems associated with rejection in love. J Neurophysiol, 2010, 104:51–60.

              [4] Corominas-Roso M, Roncero C, Bruguera E, et al. The dopaminergic systemand addictions. Rev Neurol. 2007,44(1):23-31.

              [5] Zhu Y, Wienecke CF, Nachtrab G, Chen X. A thalamic input to the nucleusaccumbens mediates opiate dependence. Nature. 2016; 530(7589):219-22.

              [6] De Boer A, Van Buel EM, Ter Horst GJ. Love is more than just a kiss: aneurobiological perspective on love and affection. Neuroscience. 2012;201:114-24.

              [7] 付陽,周媛,梁竹苑,李紓.愛情的神經生理機制.科學通報.2012;57(35):3376-83.​​​​

              ​​作者:沐陽(中科院神經生物學博士生)。本文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春雨健康科普(ID:chunyuyuedu),如需轉載請聯系春雨醫生([email protected])授權。

              很贊哦! (人閱讀)

              文章評論

              您對本文有什么想法?說點什么吧
              • 全部評論(0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站點信息

              • 網站名稱幸福心理網
              • 建站時間:2011-11-11
              • 文章統計:共6423 篇
              • 文章閱讀:共597724次閱讀
              • 統計數據百度統計
              • 微信公眾號: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

                  <p id="dhddf"><mark id="dhddf"></mark></p>

                  <ruby id="dhddf"><mark id="dhddf"></mark></ruby>

                    <ruby id="dhddf"></ruby>
                    <del id="dhddf"></del> <ruby id="dhddf"><b id="dhddf"></b></ruby>
                          <big id="dhddf"><ruby id="dhddf"></ruby></big>
                          <pre id="dhddf"><mark id="dhddf"><progress id="dhddf"></progress></mark></pre><p id="dhddf"></p><p id="dhddf"><mark id="dhddf"><progress id="dhddf"></progress></mark></p>

                            <p id="dhddf"></p>

                          <ruby id="dhddf"><mark id="dhddf"><thead id="dhddf"></thead></mark></ruby>
                            <output id="dhddf"></output>
                          www.gaoav.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