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兩性心理 > 兩性心理
長期的冷暴力,是一種精神謀殺。
謝老師2023-06-25 03:30【 兩性心理】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室:感情中不怕你吵吵鬧鬧,就怕你不吵不鬧,將冷暴力進行到底,喜歡用冷暴力解決問題的人,真的不要沾邊,戀愛時發現一定要及時止損,因為冷暴力在感情中就是一
感情中不怕你吵吵鬧鬧,就怕你不吵不鬧,將冷暴力進行到底,喜歡用冷暴力解決問題的人,真的不要沾邊,戀愛時發現一定要及時止損,因為冷暴力在感情中就是一種精神上的虐待,它不亞于家暴虐待,尤其是婚姻中的冷暴力,對于婚后的你,是殘酷的精神折磨,比身體折磨還要無比壓抑,甚至會讓你患上嚴重的精神疾病,長期的冷暴力,是一種精神謀殺。遇見這樣的男人一定要當機立斷,停止付出感情,趁早抽身,才是最正確的選擇!
世界上最可怕的事,不是孤獨終老,而是跟使自己孤獨的人終老。
01
“冷暴力”本質上是一種防御
之前,一檔綜藝節目《女兒們的戀愛》登上了微博熱搜。
原因是女星鄭爽和她當時的男友張恒鬧矛盾了,而張恒當時的處理方式就是“冷暴力”。
節目中,因為鄭爽和張恒一起做了一個時裝品牌,在看樣衣的時候,鄭爽不滿意,想要把整個設計推翻重來,而張恒覺得不妥當,認為這不夠尊重團隊,因此兩人意見相左。
其實這是完全可以溝通的。
然而在去商場重新選衣服的路上,張恒始終面帶慍色,三緘其口,無論鄭爽怎么與他主動搭話,他都不理不睬,或者用極簡單的幾個字生硬地回應。
甚至當鄭爽主動牽起他的手,他也毫無反應,最后鄭爽終于承受不住這種難堪和痛苦,低著頭哭了。
她哭的時候,手還一直拉著張恒的手,而張恒眼神一直看著窗外,沒有和鄭爽眼神交流過一次。
當時鄭爽的爸爸很生氣,認為女兒都哭了,他作為男朋友也不去哄,簡直太差勁了婚戀心理三觀。
其實,張恒的問題無關道德品質,也不是單純的“情商低”,而是像可欣的男友一樣,是一種成長過程中形成的被吞沒創傷。
可能的成長環境是:父母感情不好,父親缺位,母親壓抑而孤獨,繼而把感情都投注在他身上——等于他負擔了母親對一個成年男人的情感需要。
年幼的兒子要像一個成年男子一樣,哄母親開心,在母親不高興的時候體會揣測她的心思,聽她訴苦、抱怨,極力安慰她等等,但這都不是一個小孩子的人格力量所能承受的。
他只能把這些痛苦深埋到潛意識中去,以保證現實中的自己活下去。
但這種痛苦不會消失,他潛意識中痛恨女人的情緒,覺得女人怎么都哄不好,讓他無力又憤怒。
這樣的男孩長大戀愛后,如果女朋友有情緒,他就擅長“冷暴力”,這其實是一種防御,因為和女人的情緒糾纏在一起,會讓他重溫幼年時的沉重。
所以真相是,他處理不了你的情緒,其實是他處理不了他母親的情緒。
但是,由于從小對母親處處的察言觀色,使得這一類男性在戀愛初期時,會表現得比一般男性更注重女性的感受,對女性更殷切,也更體貼,因此更受女性歡迎,也更容易開展一段關系。
但實際上,他們沒有真正親密的能力。
他無法面對女人的情緒,用冷漠的面孔和肢體語言拒對方于千里之外,只是一種逃避。
所以做他的伴侶會非常孤獨,注定無法從他這里得到真正的情感滋養。
每個人都有被負面情緒籠罩的脆弱時刻。其實這種負面情緒可以成為很好的情侶增進了解增進情感和親密的方式,但從小被迫安慰媽媽的孩子,恐懼情感融合,因為情感融合對他來說等于被吞沒。
02 作為母親, 怎樣才能不創造這樣的孩子?
心理學家武志紅曾經寫過一件事:
作為評委,他在電視臺錄制一檔節目的時候,主持人讓一位媽媽說出兒子的三個優點,這位媽媽想了想,非常驕傲地說——
“第一,他無條件地愛我;第二,他包容我,無論我怎么發脾氣他都能包容;第三,他能為我做一切。”
在場的媽媽們全都激動地鼓起掌來。在我們的文化里,這樣的兒子簡直太理想了。
但實際上這是非常荒誕的一幕,因為這個男孩只有六七歲大,瘦瘦小小的,卻扮演了他母親的“心理父母”。
什么樣的母親會需要這樣幼小的孩子當自己心理上的父母呢?
如果夫妻感情不好,母親的人格又沒有力量為自己負責,很容易就去抓取孩子,向孩子索取愛和撫慰。
因為孩子身上的活力和情感,是那么充沛和唾手可得,孩子不可能拒絕母親。
孩子在喂養成年人(母親)時,可能會出現一種假象——假性成長。
表現為比實際年齡更懂事、更敏感、更體貼,甚至會去承擔不屬于自己的責任。
注意,如果這時再受到母親的鼓勵,例如“這么小就會照顧媽媽了”“和你抱怨完媽媽心里好受多了”“你這么小的孩子,卻能幫大人解決問題,你好厲害”等等,這個孩子基本就已經被埋下了將來痛苦的種子。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
不向孩子訴苦
首先父母明確一點,無論生活多么艱難,這是大人的事情。
無論夫妻感情多么惡劣,這不是孩子的錯;
無論我處于多么痛苦的情緒中,這也不是孩子應該承擔的。
孩子的“懂事”從來不是他自己愿意的,而是在父母營造的艱難環境中一種無奈的選擇。
尋求真正的幫助
作為成年人,傾訴的最好對象也是成年人,比如同齡的朋友或親戚。如想尋求更專業的幫助,去求助心理咨詢師。
有的人就是非常愛所謂的“面子”,不想讓自己家的事被別人知道,所以選擇了孩子。
的確,孩子是個最安全可靠的垃圾桶,成人所有的情緒垃圾,連類都不分,可以直接倒在孩子這里,因為除了自殺、離家出走等少數極端辦法外,孩子是沒辦法拋棄父母的,無論父母怎樣對待他們。
如果孩子主動幫忙解決問題,及時勸阻他們
即使孩子真的主動去做了一些事,來拯救父母的關系和自己的家庭,萬萬不可鼓勵孩子,把孩子推到一個成年人的位置上,因為無論一個孩子怎么假裝懂事強大,他始終是這個家里最弱的人。
告訴孩子:這是我們大人間的事,我們大人自己會處理好,你只需當一個快快樂樂的小孩子就好了。
法國醫學博士、臨床精神學者瑪麗-弗朗斯·伊里戈揚在《冷暴力》一書中,用“精神虐待”來描述冷暴力這一行為——
“冷暴力的殘忍在于,它殺人于無形,表面上看不到刀光血影,但卻可以讓一個人的內心完全破碎,陷入到徹底的絕望和孤獨中。”
而孤獨,是每個人都不愿的,所以我們才追尋關系、并把溝通當作終身學習的課題。
畢竟,最可怕的不是孤獨終老,而是和一個讓你孤獨的人終老。
讓我們從自身做起,終結冷暴力。
很贊哦! (人閱讀)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