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兩性心理 > 兩性心理
離婚之后大部分女性過的很好
謝老師2021-11-17 18:32【 兩性心理】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師解讀:你對離婚怎么看?你身邊有沒有離婚的人?如果有,在離婚之后他們的生活變得更好了嗎?其實就在數據上面來說,離婚之后大部分女性過的很好,開始可能會痛苦,
你對離婚怎么看?你身邊有沒有離婚的人?如果有,在離婚之后他們的生活變得更好了嗎?其實就在數據上面來說,離婚之后大部分女性過的很好,開始可能會痛苦,但是在一段時間適應之后就會變得不一樣,離婚也許會更好,如果你覺得不幸福,其實可以考慮一下!
知乎上有個問題
離婚后你們過得好不好?
此問題下面的1500+個回答中,幾乎都是離婚女性給出的答案。而且清一色說離婚后過得很好。回答者似乎在通過這些答案表達:離婚好,各種好,剛開始痛苦,后來都鳳凰涅槃。
這些回答咋一看,有點出人意表:畢竟離婚意味著一段親密關系的解體,為何答案中的離異女性們看起來都如獲新生?難道離婚真的是不幸婚姻的一種解藥?
還是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存在 “幸存者偏差”,人們只會去看自己想看的?
或者那些覺得離婚不好的人,不玩知乎或不愿意寫回答?
為了更加清楚地回答這些問題,我查看了國內外與離婚有關的統計數據和相關的心理學研究。
國內外與離婚有關的研究
調查研究1
中國司法大數據:超過70%的離婚由女方提出。可能結束不幸的婚姻就是她們改善生活的關鍵。
2018年,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司法大數據專題報告之離婚糾紛》,對2017年度140萬起離婚糾紛案做了統計,結果顯示:通過法院打離婚官司的夫妻中,73.40%的案件原告的性別為女性。
這個數據反映了在當代中國,女性社會地位越來越高,經濟更加獨立,因此女性早已不再依附于男性,更加注重婚姻質量,對于自己認為不合適的婚姻,不愿將就。
從司法大數據這個角度,我看到的是:或許,一段婚姻會走到離婚這一步,雙方都已經遍體鱗傷,尤其是對于在婚姻中投入了更多感情和時間精力的女性來說,結束不幸的婚姻就是她們改善生活的關鍵。
所以,盡管她們都經歷了離婚帶來的種種壓力,但是離婚對她們來說是解脫,也是新生。
調查研究2
國外10年追蹤數據:離婚前后自尊的變化,表明了離婚是減輕不幸婚姻的壓力的機會。
2019年,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Wiebke Bleidorn領導的一組研究人員,通過一個10年的追蹤數據,研究了離婚人士的自尊軌跡兩性性心理。
這個數據來自于社會科學縱向互聯網研究(LISS),該研究是2008年至2018年間荷蘭成年人的全國抽樣研究。
作為LISS調查問卷的一部分,被試通過定期填寫自尊量表來報告其自尊水平,例如表明他們對諸如“總體上,我對自己感到滿意”和“有時我認為我一點也不擅長”這些說法的同意程度。
利用這些數據,研究人員能夠在長達10年的時間里追蹤被試在離婚之前和之后的自尊水平。
研究者發現離婚者的自尊水平在離婚前持續下降,但會在離婚的那一年停止下降,并且在離婚后緩慢但持續地上升。
他們的研究結果證明:在很多情況下,離婚可以作為不幸福婚姻的解藥。
他們認為離婚可以“擺脫不幸婚姻的持久壓力”,并且離婚讓離異者有機會“投資于其他有意義的人際關系與家庭、朋友或新的伙伴關系,這可能提供了新的支持來源”,這些收獲“抵消了離婚時自尊水平降低的不良影響。”
說白了,就是舊的不去新的不來,離婚結束了一段失敗的關系,但是也給離異者帶來了新的機會。
但是,本研究的作者也告誡讀者:不要將離婚視為靈丹妙藥。他們指出,離異者的自尊似乎并不會很快恢復到離婚前的水平。
一別兩寬,各自歡喜
當人們被問及一生中遭遇到的重大變故時,喪偶和離婚始終高居榜首 ( Miller and Rahe, 1997) 。長久以來,離婚在中國人眼中都屬于不光彩的事情,老一輩的女性寧死也不愿意離婚。
但是在當今中國,離婚已經逐漸回歸到個人的一種選擇。
新中國最偉大的改變之一,就是讓廣大女性有機會接受教育和走上工作崗位。
教育作為幫助她們發揮最大潛力的關鍵因素,讓一向以 “隱忍”著稱的中國女性,有能力有勇氣通過離婚來解除痛苦的婚姻關系、提升自身幸福感。
或許還有一個原因:無論男女,不幸的婚姻已經讓雙方筋疲力盡和絕望,感覺現狀不可能改變,而在新的關系動態中重塑自我要容易得多。
建立新關系當然會面臨新的挑戰,但是如果離異者能夠對舊關系的破裂進行深刻的反思,能夠從內部改造自己,那么他們能夠建立更加健康的新關系。
離婚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為了提升當事人的幸福感。來自于國內外的追蹤研究,也顯示了離婚能夠讓雙方“一別兩寬,各自歡喜”。
很贊哦! (人閱讀)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