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兩性心理 > 兩性心理
親密關系中的極度卑微
謝老師2021-03-10 21:49【 兩性心理】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在很多人的戀愛關系中有不少人會自卑,原因是覺得自己的伴侶“太優秀”,其實愛情中不要過度卑微,這樣有可能會影響你的感情,甚至會讓你們的關系破裂,并且
在很多人的戀愛關系中有不少人會自卑,原因是覺得自己的伴侶“太優秀”,其實愛情中不要過度卑微,這樣有可能會影響你的感情,甚至會讓你們的關系破裂,并且這種情況也并不少見,親密關系中的極度卑微真的是很難對付!
他太優秀,我覺得很自卑
很多女孩子跟我傾訴煩惱說,覺得自己一戀愛了就變得自卑了起來,就像張愛玲對胡蘭成:“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里。”
小姐妹青兒就是這樣。在我的眼中:她外表很美:五官可人兒,皮膚白皙,身材高挑修長,前凸后翹;學習也很不錯,畢業于985高校;尤其是她性格很隨和,很招人待見。
可是她自從愛上了她的師兄之后,把自己貶得一無是處:
“我哪哪都不好,可他偏偏看上了我,我真的很幸運。”
“他就像一個完美的王子,學識淵博,身材超棒……可是我好多缺點啊。”
言語之間,訴說著自己的卑微。
可以說,卑微,是一個人在關系中的主觀感受。當兩個人權力地位不對等的時候,容易讓人有這種感覺。
對一個人過度卑微和欣賞一個人不同,欣賞是兩個人處在同一水平線的,而卑微的姿態明顯低于對方。
對一個人過度卑微,也和用心經營和這個人的關系不同。兩者的區別,在于能否堅持自己的原則和自己的需求底線。
過度卑微,不一定對關系有益
很多人在親密關系中,過度卑微,其實是因為太在乎對方了,很想挽留這段關系。可是往往事與愿違,過度卑微,往往會損害關系。
一種常見的結果,就是兩個人容易形成控制型關系。即幾乎什么都是對方說了算,在一些關系的重大節點上也不例外。
其實青兒和男朋友談戀愛談了3年了,她很想早點結婚。可是她每次和男朋友一說這個事情,她男朋友就會說:“我覺得現在時機還不到。我還想拼幾年事業。”
青兒覺得很壓抑,感覺生活看不到前路。她內心有憤怒,不敢朝向男朋友,怕損壞關系,于是她把憤怒朝向自己,變成失望和沮喪。狀態差極了。
拿小事說,他說了這周不見面青兒就一定不能去找他,他說了下周要見面青兒哪怕推掉學院的會議都得去見他心理婚戀圖。
她一心一意愛著這個男人,事事為他著想,如今回過頭來想想,竟是大事小事都是他說了算。無限遷就對方,容忍對方,讓自己的底線一降再降。這個時候,其實關系中的自己是很不舒服的狀態。關系也是有問題的。
在關系中,過度卑微,還往往讓自己變成付出型伴侶。
比如青兒的媽媽,今年52歲,她出生在北方一個重男輕女的鄉村家庭,家中三個姊妹,只一個哥哥,被青兒的外公外婆疼成一個寶。青兒的媽媽臉上還長了些雀斑。這么些原因加起來,青兒的媽媽骨子里其實挺自卑的。
她內向,不愛出門。一心撲在家里,照顧一雙兒女。青兒小的時候,她一個人帶兩個孩子,還要做飯洗衣。她在面對青兒爸爸的時候,其實心里有很多委屈。她為自己的親密關系付出了很多,已經很辛苦。可是,同時她也日常抱怨、職責青兒爸爸,動輒拉著青兒一起數落自己的老公。
日積月累下來,青兒媽媽的婚姻,火藥味兒越來越濃了。
因為,在關系中的卑微者,會不自覺付出很多,但這種付出是有目的的,是怕失去這段關系罷了,并不純粹。
這時付出就變成一種犧牲,付出者的抱怨、不滿漸漸在損害著這段關系。
自我重建,改變關系中的卑微姿態
蘇珊·福沃德在《依戀:為什么我們愛得如此卑微》一書中,給在關系中長期處于過度卑微姿態的人,提供了幾個建議,不妨參考一下:
1、暫停一下,負面的思維方式。
“他就像一個完美的王子,可我一無是處”、“我哪哪都不好,可他偏偏看上了我”這些都是很負面的思維方式。別忘了那些正向的思維方式。
比如:你是個妙齡少女,你陽光可愛,下雨了你會照顧流浪貓,地鐵上有孕婦你會讓座,你愛學習,你靠自己的雙手掙錢,你敢于追求自己所愛的人,你的生命還正像一輪朝陽,未來無限,你哪里不好了呢?你很好。
2、給你內心的小孩安一個家。
許多在親密關系中卑微的人,都有著痛苦的童年,成年后才會沒有自信。而且,這種童年通常是充滿無助感的。如今可以試試以一個成年人的身份,來安慰過去那個被否定的、傷心無助的小女孩/小男孩。
3、在關系中設定自己的底線。
當你身體極其不舒服,你的另一半還要求你去做飯的時候,如果你不拒絕,就等于告訴他“你什么要求我都能忍”。
當對方罵自己“傻X”的時候,如果你不表達出來你不喜歡這樣,就等于告訴他“你說什么我都能忍。”
在關系中設定底線,語氣平和地告訴他自己什么能接受,什么不能接受,才能轉變自己的低姿態。
當然,一個人所有的改變都是要建立在自己對現狀不滿意、想改變的前提上。
如果一個人在關系中有點卑微,但是活得很開心,跟朱丹、周一圍一樣樂呵呵的,那姜太公釣魚一個愿打一個愿挨,人間不過多了一對歡喜冤家罷了,也沒有什么。不必改變。
我們有時候會透過伴侶來看見一個自我的缺陷部分,也看見一段有問題的親密關系。可是世界上多的是成長型伴侶,正如沒有一個完美的人,也不可能有完美的關系。
和伴侶一起實現自我成長,才是親密關系的終極意義。
很贊哦! (人閱讀)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