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兩性心理 > 兩性心理
石原里美結婚真相:戀愛多久才能結婚?
謝老師2021-03-10 21:53【 兩性心理】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國慶長假,朋友跟著男朋友回了趟老家,去見男方家長。一聽這件事,好友群里當即炸開了鍋,女生們都爭著要給她當伴娘。結果,她并沒有很期待:“我似乎沒有非
國慶長假,朋友跟著男朋友回了趟老家,去見男方家長。
一聽這件事,好友群里當即炸開了鍋,女生們都爭著要給她當伴娘。
結果,她并沒有很期待:“我似乎沒有非常想嫁給他,他也沒有特別想娶我,到底什么時候結婚,我也不清楚。”這種感受我深能體會。
在很多人的固有觀念里,求婚和表白一樣,需要男方去強勢推動。
然而,婚姻并不僅是感情的延續,它意味著責任和擔當。
對男性而言,還有不小的經濟壓力:婚前的彩禮車房,婚后要賺錢養家。
總有人覺得準備不足,遲遲不敢把婚期提上日程。
不少人甚至一邊渴望愛情,一邊逃避婚姻,結果戀愛都無疾而終。
戀愛談了幾年,也到了適婚年齡,在這個不上不下的關口,或許每個人都曾糾結過:
結婚的最好時機,究竟是什么時候?
10月1日,日本國民女神石原里美,突然宣布了結婚。
消息一出,立刻登上了日本推特榜首,在中國也引起了熱議兩性心理學名著。
次日,她對于結婚的態度再次登上熱搜。
原來,她曾定下一個“交往規定”,只要交往一年沒有結婚就要分手。
而她這個神秘的結婚對象,也正是才交往剛剛一年。
一年時間,從確定關系到登記結婚,在我們看來幾近是閃婚了。
這個人私下里是什么樣的?作息上有沒有你討厭的壞習慣?
人都沒了解全就已經成夫妻了,真發現啥矛盾,只能等婚后磨合了。
所以,閃婚特別考驗兩人的默契,弄不好就得兩三天一吵。
看到這,有的人或許會想,戀愛長跑才是最靠譜的。
但事實證明,一直拖著不結婚的情侶,很難走向婚姻,婚后也更易出現問題。
英國一項調查發現,那些婚姻幸福和諧的夫婦,婚前平均戀愛時間為3年。
3年時間,足夠你徹底了解一個人,以及生活上去共同磨合。
但時間再長的話,激情褪去,矛盾就產生了。
首先戀愛越久,彼此交換的承諾就會越多。
雙方越來越清楚成立家庭要承擔的責任,這份沉甸甸的壓力,會加劇對婚姻的恐慌。
談情說愛可以,談結婚,有的人就得翻臉。
說白了,那些嘴上一直說沒準備好結婚的人,大概率是沒準備好和你結婚,別干等著了。
除此之外,很多戀愛多年的情侶,在結婚前就已經同居過。
本質上,他們已經過起了夫妻生活,長期模糊了婚姻和戀愛的邊界。
結婚之前就是“老夫老妻”了,婚后也比其它人更容易感到疲憊和厭倦。
就在前幾日,玖月奇跡的王小瑋和王小海,宣布已經離婚2年。
恐怕很多人和小編一樣,到這時才知道兩人原來是一對。
事實上,他們已戀愛整整12年,但從結婚走向離婚,卻僅僅用了2年。
每對情侶的相處模式不同,交往時長只可以作為參考,重要的是感情的程度。
如果你還不了解對方,或是多年交往都沒有結果;
那么是否要和TA結婚,以及什么時候結就都得好好考慮了。
該結婚了、年齡到了、父母催婚……這些都不足以成為結婚的理由。
很多人會將適合結婚和感情深劃了等號,但實際上婚姻更需要的是契合。
要知道,婚姻中更常見的是柴米油鹽,錢,還有孩子的哭聲。
愿意且能夠共同解決問題,是婚姻的前提。
遺憾的是,熱戀中的人往往只看到了對方的風趣和外表。
如果你也曾感到迷茫,可以試著思考以下兩個方面,看看你和另一半是否真的做好了準備:
一:你們之間都有哪些分歧?
之前微博有個熱門話題#結了婚就好了#。
不少過來人都在留言勸告:假的,別信。
人總有種慣性僥幸,期望自己改變不了或是懶得改變的事情,能順其自然地解決。
比如和戀人的一些分歧,或許成為夫妻后自然就沒了。
事實證明:
時間也許會讓你習慣,但從來不會解決問題。
比如另一半不愛做家務,你以為婚后就學著做了,結果TA能不做就不做,非要做就糊弄。
畢竟,破罐子破摔是大部分人的天性。
“湊合過唄,還能離咋的。”
熱戀時是盲目的,覺得對方什么都好,閃閃發光。
但結了婚,就是天天生活在一起,啥毛病都看得一清二楚。
想象一下,對方身上如果有你討厭的壞習慣,還是根深蒂固改不了的那種。
要忍受足足幾十年,你真的做得到嗎?
所以,如果存在三觀或生活方式上的分歧,一定在婚前協商好。
如果是無法協調的矛盾,趁早止損,也能夠避免一段失敗的婚姻。
二、你們能為婚姻付出多少?
愛情是婚姻的基礎,卻不是決定因素。
成立家庭需要現有的物質基礎,還需要未來的“可持續發展”。
家務怎么分,多少錢用來生活,生孩子后怎么教育,兩方父母怎么協調……
別嫌這些問題瑣碎,擊敗絕大數婚姻的,從來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
有的大男人喜歡把生活上的事推給妻子,想一回到家就享受舒坦日子。
殊不知,經營婚姻不比工作賺錢容易,大事小事都得操心。
就如《三十而已》鐘曉芹的那句質問:
“都想避風,誰當港啊?”
戀愛時TA可以為了浪漫給你做一頓大餐,結婚后能不能幾十年如一日地為你做飯呢?
比起熱戀時的甜言蜜語,實在付出才是真正愛一個人的體現。
領結婚證很簡單,難的是做好一個妻子或丈夫,得對另一半負責。
婚姻就像做人生合伙人,彼此真誠共同付出,“生意”才能做大做久。
相愛容易,喜歡就行;結婚很難,合適才可以。
最后附上《紐約時報》的“婚前15問”,由美國的婚戀專家提出,能考驗雙方的三觀是否一致。
這些問題涵蓋了婚姻的方方面面,不是簡單地回答YES或NO就夠了,需要你們真正去協商解決。
點贊收藏一下,有空一起測一測,看看你們離結婚還有多遠。
婚前15問1、我們要不要孩子?如果要,主要由誰負責?
2、我們的賺錢能力及目標是什么?消費觀及儲蓄觀會不會發生沖突?
3、我們的家庭如何維持?由誰來掌握可能出現的風險?
4、我們有沒有詳盡地交換過雙方的疾病史?包括精神上的。
5、我們父母的態度有沒有達到我們的預期?會不會給足夠的祝福?如沒有,我們如何面對?
6、我們有沒有自然、坦誠地說出自己的性需求、性的偏好及恐懼?
7、臥室能放電視機嗎?(注意:此處泛指你們一切的習慣差異,比如吃飯口味、作息習慣等等,要協商好怎么處理。)
8、我們真的能傾聽對方訴說,并公平對待對方的想法和抱怨嗎?
9、我們清晰地了解對方的精神需求及信仰嗎?我們討論過孩子將來的教育模式嗎?
10、我們喜歡并尊重對方的朋友嗎?
11、我們能不能看重并尊敬對方的父母?我們有沒考慮到父母可能會干涉我們的關系?
12、我的家族最讓你心煩的事情是什么?
13、我們永遠不會因為婚姻放棄的東西是什么?
14、如果我們中的一人需要離開其家族所在地陪同另一人到外地工作,做得到嗎?
15、我們是不是充滿信心面對任何挑戰使婚姻一直往前走?
很贊哦! (人閱讀)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