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兩性心理 > 兩性心理
為什么適齡青年,都開始逃避婚姻了?
謝老師2021-05-30 12:53【 兩性心理】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在過去沒有洗衣機的年代,基本上周日這一天就是全家大掃除,收拾房子洗衣服。下館子是一周一次、一月一次甚至一年一次才有的奢侈活動。我們知道一個人給兩個
在過去沒有洗衣機的年代,基本上周日這一天就是全家大掃除,收拾房子洗衣服。下館子是一周一次、一月一次甚至一年一次才有的奢侈活動。
我們知道一個人給兩個人做飯的時間大大小于兩個人分別給自己做飯的時間之和。一個人給兩個人洗衣服的時間也小于兩個人分別給自己洗衣服的時間之和;很多事情都類似。
因此,結婚可以提高勞動的效率、節省時間,大大提高兩個人的生活質量。
現在呢?
吃飯可以去餐廳,洗衣服有洗衣機,打掃房間實在懶得動可以網絡下單選阿姨。再加上性開放的潮流,結婚對生活質量的提高是越來越有限了。越是高收入人群越是如此。
經濟發展給了我們無窮的選擇的便利。
人吃飯可以有很多種口味的嗜甜愛辣,去旅游就算是窮游也可以有很多路線的玩法;想吃什么就可以立刻去吃,想玩什么可以一起呼朋喚友;
一旦結為情侶,這種自由立刻就失去了大半。
需要照顧的因素立刻就多了起來,而獲得的東西并不見得很多。
所以不管從長遠來看是不是收益更多,對于越來越多的人來說,在結成情侶或夫婦的短期之內,生活質量可能反而是下降的。要讓人能接受這種下降,就需要理由兩性心理學小知識10個。
因此,在過去,只要對方沒有什么不好,大概就足夠了。交際圈子不大,選擇也不多,物質生活精神生活也不豐富,既然對方沒什么不好,兩相結合損失不大,而婚后又能提升生活質量,何樂而不為呢。
反觀如今,結婚要放棄一部分眼前的自由和其他的利益,而收益卻是不那么顯著,那么當尋找情侶的時候,“對方沒什么不好”就不夠了,甚至“對方其實各方面都挺好”也不夠了。
這時候,人們就不自覺地要求對方有某種讓自己甘愿放棄眼前自由和其他利益的特質,一種讓自己欣喜和重視的閃光點。
而這,即便不說是困難的,概率也是很低的。
越是優秀、越是財務自由的人可能越是如此。
他們甚至不知道這種閃光點究竟是什么,有哪些可能。這就是大家常聽到的分手理由——“沒有感覺”。也說不上對方哪里不好,說不出對方哪里不合心意,總之就是沒有感覺。
其實說白了就是,對方缺乏一個讓自己甘愿放棄單身生活的閃光點。
如此一來,自然結婚腳步就推遲了。
這也許說明如今的社會比以往更要求以愛情作為婚姻的先決條件。
一個人也可以過得很好。
其實不用擔心,你們中的很多人一輩子都不會遇見你夢想的真愛。
只會因為害怕孤獨地死去而選擇隨便找個人,互相飼養。
很贊哦! (人閱讀)
下一篇:會導致夫妻感情破裂的八種心態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