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兩性心理 > 兩性心理
當代青年網戀失敗大賞,年底脫單只能靠套路嗎?
謝老師2023-07-27 13:02【 兩性心理】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室:年只剩最后一個月了,你們的「脫單KPI」完成了嗎?眼看年底了,聽說36D都去過幾個聯誼趴了;而關注微基因的各位寶寶,留言也經常是:「你們基因算命,能
年只剩最后一個月了,你們的「脫單 KPI」完成了嗎?
眼看年底了,聽說 36D 都去過幾個聯誼趴了;而關注微基因的各位寶寶,留言也經常是:「你們基因算命,能算我啥時候脫單嗎?」「本人男,不想談戀愛了,我能不能靠自己生娃?」「日常催「基因相親」功能,WeGene 還發不發對象了?」
為了幫大家盡快完成脫單 KPI,菜哥今天決定做一點微小的工作——分析一下現代人單身的原因。
根據菜哥多年觀察,身邊的單身朋友(特別是「鋼鐵直男」),確實大多是「憑本事 solo 至今」的。
比如,小姐姐發了一張美美的自拍,下面的留言可能是這樣:
直男 A:「拖鞋顏色不搭,裙子款式有點老(確定是直男……?)。」
小姐姐:「嗯,只是在家穿一下。」
還有一些,是 「真·愛學習·沒聽明白我再講講」類型的男生。
男生們特別容易陷入「先定義是什么、再談為什么、最后怎么辦」的思維定勢。
像是一些理工科背景的同學,習慣性地從解決問題的角度出發,而忽略了女生的情感需求、完全 get 不到女生的情緒;于是就有了這種:
同學們,哄女生可別像做題啊!
還有朋友問菜哥,交友 App 上匹配的小姐姐,為什么沒聊幾句就沒有后續了。
一看聊天記錄,都是「奪命連環問」式的留言:
「你的頭像是本人嗎?(+ 呵呵微笑表情)怎么不用本人頭像啊」「小姐姐挺好看的,再給我發幾張照片唄」「你是做什么的,家住哪,家里幾口人啊?」
Tinder 是流行于美國的約會 App,不僅開啟了網戀時代,也帶來了“左滑右滑”的交互方式:左滑表示不感興趣,右滑表示感興趣。
如果兩個人互相右滑(互相感興趣)就會形成匹配(「漢化」版參見探探、陌陌)。
Tinder 官方不會公布用戶的行為數據,來自倫敦瑪麗女王大學的研究人員就創建了 14 個虛假帳號,來研究用戶的使用習慣。這些帳號會右滑所有的人,并記錄匹配情況。
研究人員通過腳本,不斷地右滑和記錄,共收集了約 23 萬男性和 25 萬女性的數據信息,通過統計分析得出了以下發現:
1. 右滑偏好
男性幾乎會右滑(喜歡)大部分的女性(70~80%);與此同時,獲得匹配回應的比例非常小,大約是 0.6%。
女性則相反,有相對較高的右滑標準,只右滑小部分男性(~6%);匹配的比例則比較高,大約是 10.5%婚戀家庭心理學情景劇。
另外有一個奇怪的發現,在所有的虛假帳號匹配里,86% 來自男性發出(Tinder 男女用戶比例接近 1:1)。這可能表明,男性同性戀用戶比女性同性戀用戶更喜歡右滑。
2. 主動程度
在獲得匹配之后,女性會更主動地給匹配對象發送消息。
大概 21% 的女性會主動給對方發消息;而男性發消息的比例僅為 7%。
3.投入程度
與此同時,男性 66% 的消息是匹配之后 5 分鐘之內發送的,而女性這一比例為 18%。
同時,男性的消息更短,通常是一些簡單的打招呼語言(如 Hello、Hey、What’s up 等),平均只有 12 個字符;而女性平均有 122 個字符。
也就是說,女性對匹配后的消息投入程度更高,花更長時間來寫思考和發送消息。
4. 惡性反饋循環
研究人員總結以上規律及線下用戶調研,總結了一個「惡性反饋循環」:男性渴望得到匹配,而匹配比例低,所以就會盡量多地右滑。
越多男性右滑,女性則不得不更變得「挑剔一些」,因為她知道每一次右滑很可能意味著一次成功匹配。
這樣可能形成的極端情況是,男性最終會右滑所有女生,而女性一旦喜歡某個人,就會形成一次匹配。
綜上可以看出,在策略上,男性(包括同性戀)屬于廣撒網型,會放寬自己的可接受范圍,匹配之后才會做進一步的篩選、同時投入程度較低;而女性右滑會比較謹慎,只右滑可接受標準以上的男性,匹配后較為投入。
實際上這些 Tinder 反應的男女行為差異,在進化心理學里也有反應,即男性偏好短期擇偶策略。
男性偏好短期擇偶策略的收益是十分明顯的,即可以增加后代數量。
同樣是性行為,不管是從能量消耗還是機會成本上,男性實際投入都很少。
女性卻有可能付出十月懷胎的「代價」:懷孕期間行動不便、勞動能力下降無法獲得足夠食物、感染等,都可能威脅生命。
如果非要說男性可能遭遇的風險,可能有:
1. 多個性伴侶會提高性病感染風險;2. 「玩咖」的名聲,讓他們難以找到中意的長期伴侶;3. 由于缺乏父親的投資和保護,他們后代的成活率可能更低;4. 可能遭到配偶(及其家人)的報復。
成年人的生活,上班下班兩點一線,往往樸實無華且枯燥;如果再遇上 996 福報的話,確實很難有線下認識人的機會。
這也是為什么社交 App 會成為大多數人脫單的希望。
在交友相親確實是一種低成本擴大社交圈的方式。但是在如何正確使用社交軟件脫單這件事上,大部分人努力程度之低,也是超越菜哥想象的。
然而,即便男生有廣撒網策略,也是很難脫單的。( 戳這里復習菜哥專欄 )
為此,菜哥特意做了一點點 Research,希望能夠幫大家理清思路。
1. 第一原則:有效傳遞真實信息
在線相親需要通過有限的資料、在短時間內讓對方產生興趣。也就是說,在活生生的你出現在對方面前之前,給對方有效地傳遞「關于你」、「真實的」、「盡可能多的信息」是最關鍵的。
2. 一張清晰、能看見正臉的照片
人都是視覺動物,第一印象大多數來自照片,所以有一張清晰、能看見正臉的照片是最重要的一步。
如果你有一張四字弟弟這樣的照片,你已經成功了一半(霧)
注意:社交 App 上的照片不是集點贊的,而是盡量達到「如見本人」的效果;典型的反面案例是:
1. 看不清臉:戴墨鏡、戴口罩、站太遠、畫質差、側臉照2. 非本人:風景照、寵物照、過度 PS(對,這不算本人)3. 合照、炫富/肌肉等搞人心態的照片
同時,照片的數量也很重要,盡量多傳。
有人在 Tinder 做過統計,3 張照片比 1 張照片匹配數提高了 4.4 倍(同一男性,4 小時內平均匹配數:一張照片 44 個,3 張照片 238 個)。
有了第一張清晰的正臉照,后面就可以適當放一些有話題性、有故事性的照片。比如和愛豆的合影之類的,還能作為話題。
3. 做顏色不一樣的煙火
講完照片這一 part,就到了「見字如面」的環節;而在個人描述當中,最忌諱的就是千篇一律的描述,大同小異的標簽。
興趣愛好是「旅游、讀書、音樂、電影」,金融民工三件套「跳傘、潛水、滑雪」?講真,這些都不算是很好的個人描述。
(寫愛好馬術的,老凡爾賽了)
你和別人到底有哪些不同?建議仔細花時間想一想。
對于母胎 solo 的朋友來說,有時可能很難回答「自己到底喜歡怎樣的人」。既然直男都喜歡講道理、談理論(比如菜哥本菜),這里就補充兩個視角以供參考。
1.平均人視角
觀察一下你周圍,除去因為工作接觸的異性,和你有比較深入交流的異性大概有哪些特征,比如教育背景、家庭出生、地域、年齡、性格等等。
假如有 10 位的話,把 ta 們的特征平均一下,大概就是你喜歡的人會有的樣子。
2. 37% 法則
《科學美國人》雜志曾經提出過一個趣味數學問題,叫「秘書問題」:要聘請一名秘書,有 n 個應聘者,每次面試一人,面試后就要立刻決定是否錄用。
如果決定不錄用,他就會去其他公司、不再回來。如果錄用,就停止面試,可能錯過后面更好的人選。
究竟怎樣的策略,才能使選中最佳候選人的概率最大?
這其實是一個最優化問題(optimization problem),數學家弗拉德經過計算,發現 1/e≈ 37% 是最佳選擇的分割點。
即前 37% 的人面試策略是不做決策,找出最優的一位;從 37% 開始,后面每面試一位,就和前面最優的一位作比較,只要優于他,即立刻錄用并停止面試。
這個方式是數學上最佳的選擇策略,同樣適用于相親擇偶。
上述兩個視角,其實都說明一個問題:就是要大膽的走出第一步,去和異性交流、去感受,獲得足夠的 data points(數據點)才能慢慢形成你對于理想伴侶的認知。
最后,如果有男生問你,知不知道「ABCDEFG」代表著「A Boy Can Do everything For a Girl」(一個男生能為一個女生做任何事)。
先別急著感動,別忘了后面可是「IJK」——「I’m Just Kidding」(我是開玩笑的)。
有句俗話說「男人的嘴,騙人的鬼」,也不是全無道理。
大家用真心換誠意的同時,也別忘了小心被騙。網上沖浪可要注意保護自己~
最后 Lily 有話說:眼尖的同學會發現,隔壁菜哥又跑來找 Lily 玩了?以后他還會經常出現哦~
很贊哦! (人閱讀)
上一篇:女生戀愛最容易犯的四種錯誤
下一篇:情侶為什么那么喜歡裸睡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