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兩性心理 > 兩性心理
講真,這種“出軌”,沒人擋得住
謝老師2023-05-05 14:12【 兩性心理】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今天在微博看到一個新聞:一個女孩在回家路上被叫回去加班,崩潰大哭。在這之前,她已經連續午休地加班了半個月,那天是她的生日,想早點下班慶生,結果被要
今天在微博看到一個新聞:一個女孩在回家路上被叫回去加班,崩潰大哭。
在這之前,她已經連續午休地加班了半個月,那天是她的生日,想早點下班慶生,結果被要求回去加班。
網友表示:不容易啊,彼此彼此,太有同感了……
內卷時代,每個人都在經受著來自工作的壓力,直接表現就是:越來越長的工作時間。
加班,不僅損耗著我們的精力,也在偷偷傷害著親密關系。
當工作開始壓榨與伴侶的相處時間和質量,我們很可能會收到來自伴侶的抱怨:
是工作重要,還是我更重要?
再兇一點,可能就會說:你不如和工作結婚去吧!
而其實,不是我們覺得伴侶不重要,而是工作要求擺在那里,真的很難兼顧。
最后的結果,往往就是工作得很累,伴侶也很不滿,職場情場兩失意。
那么,真的只能任由工作這個強勢的“第三者”來干擾愛情嗎?
圖 |《穿Prada的女魔頭》女主因為工作忙碌錯過男友生日,兩人在這一天分手
01我,工作和伴侶,一種糾纏的三角關系
想要了解工作具體會如何挫傷親密關系,就不得不提到溢出-交叉傳遞效應模型。
早年研究工作和家庭沖突這一領域的學者得出一種結論:
個體的工作狀態主要是通過溢出效應和交叉傳遞效應對家庭施加影響是否適合婚戀的心理測試。
什么是溢出效應呢?
它是指個體會把自己在工作當中的體驗,包括情緒、行為等帶回到家里,消極的溢出則更多指向壓力、憤怒等負面情緒。
這很好理解,多數人下班之后,實際上并非真的徹底脫離工作,而是帶著工作中的一部分回到家庭生活。
如必須當日完成的任務、不得不接的工作電話、因上班而積累的壓抑情緒等等。
反過來也是如此,在家庭中的體驗也會影響工作。
那交叉傳遞效應又是什么呢?
它是指個體體驗到的工作壓力、緊張情緒等,使另一個人也產生了類似的體驗。
如果工作讓你壓力山大、焦慮不已,那么你的伴侶的心理壓力也會隨著提升,幸福感也會降低。
而溢出-交叉傳遞效應模型(the Spillover-Crossover Model,簡稱SCM)則是把兩者結合起來,分析工作對于個體和伴侶的消極及積極影響。
在SCM模型下,你會發現,一個人的工作狀態,會直接或間接地改變伴侶的心理狀況。
也就是說,不要指望當你在為工作焦慮的時候,伴侶可以完全不受影響。
國內一份針對雙職工家庭的SCM研究指出,個體工作狂水平越高,其配偶「孤獨感」水平也越高。
這里的工作狂,指的是一種由于無法抵擋和控制的內部驅動力,強迫自己投入過量時間和精力到工作中的不良工作狀態。
工作狂的配偶常常會覺得自己被忽略,從而產生孤獨寂寞的感覺;
工作狂的子女抑郁程度也顯著高于非工作狂的子女。
這是為什么呢?
一方面,工作狂本人可能會將消極的情緒體驗帶入與伴侶的互動中,使對方也感受到相似的情緒體驗;
另一方面,他們也可能會在伴侶面前表現出消極的行為模式,比如故意忽略對方的情感需求,不夠敞開真實想法,從而影響了關系。
除此之外,研究還指出一個令人意外的結果:工作狂丈夫對妻子孤獨感的直接影響不顯著,但是工作狂妻子對丈夫的孤獨感卻存在顯著的直接影響。
關于這一現象,并沒有明確的原因,有可能和男女各自的角色認同有關。
我們通常會認為男人在外面為事業奔波是合理的,因此對于男性加班,女性伴侶相對較能接受;
而反過來,女性更多會被期待在家庭中“主內”,因此對于女性加班,男性伴侶更容易產生心理落差。
02我是誰,我在哪兒,我在干嘛?
工作家庭邊界理論指出,工作和家庭就像是兩個不同的世界,而個體每天在這兩個世界中穿梭,并不斷進行角色切換。
有了“世界”,自然就有邊界。
這里的邊界,既包括物理邊界,比如公司內外;
也包括時間邊界,什么時候是工作時間,什么時候是家庭時間;
還有社會邊界,在家里和在公司,對應的社會關系是不同的。
當邊界非常的硬——即我們理想中的,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互不侵犯的狀態時,我們對于兩個世界中的角色會非常清晰,并且能比較專注于當下的角色。
但這樣做,也會加大我們在角色轉換上的難度,尤其對于一些非常強調理智、專業的職業就更是如此。
如醫生、律師等,上班時需要保持理性,不能夾雜太多私人情緒,但回到家中,和伴侶相處時又需要你變得溫柔、接地氣。
再加上前面提到的溢出效應,多少會讓我們在切換狀態時有些困難。
而邊界不那么硬時——這也是我們當下較為普遍的狀態,工作和生活往往會交叉在一起。
有時不得不在家里辦公,在辦公室里處理一些家庭事務。
這時,人會面臨多重身份,我們需要去思考,到底哪個更優先,而且在不同身份間來回切換也會讓人焦慮困擾。
試想一下,當你周末和伴侶約會時,還要時不時處理工作上的事情,此刻的你,想必也會很心煩吧。
而對于自由職業者來說,在家中辦公,意味著隨時都可能被打擾,從工作中的角色被迫切換到家庭中的角色,導致工作效率低下。
它的好處在于,因為工作狀態相對靈活,我們有時也能從中得到更多的靈感,比如在和家人的相處中,學習到與同事溝通的技巧。
在通常情況下,我們邊界的軟硬往往是處于動態變化中,這兩者也沒有誰優誰劣。
我們需要根據我們的工作、當下的狀態、伴侶的需要等,靈活調整自己的邊界,盡量減少工作帶來的沖突和矛盾。
03如何才能平衡工作和親密關系?
一提到工作要求和伴侶需要的平衡,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平衡不了!
其實,雖然沒有絕對的平衡,但我們可以盡量不讓它過度失衡。
如果你此刻在為工作和親密關系之間產生的沖突而苦惱不已,不妨試試以下方法:
1)了解彼此的工作觀和需求
在《愛的八次約會》中,作者約翰·戈特曼指出,關系中的雙方可以彼此探討對工作的想法。
這樣,我們可以更了解對方的真實想法、感受和需求,而不是停留在問題的表面:
“你總是在工作。”“你總要求我放下工作去陪你。”
那具體要怎么做呢?
如果對方是“工作狂”,可以問問ta:
1. 工作對你而言意味著什么?
2. 你在工作中可以得到什么樣的愉悅度和滿意度?
3. 工作能滿足你的什么需求?
4. 如果你不需要去掙錢,不用工作的時候,你會如何安排時間?
如果對方是需要陪伴的那一方,可以問問ta:
我沒有空陪你,會對你產生什么影響?
在我不得不工作無暇顧及你的時候,你會想念我的哪些方面?
在情緒、身體、智力和精神方面,你想要和我建立哪方面的連接?
2)處理“工作-家庭沖突”,實際上是在處理邊界
你可以問問自己,當下工作和家庭的邊界是怎么樣的?給自己和關系帶來了什么樣的困擾?
如果邊界較弱,我們就需要加強一下界限:
如,盡量設定不被打擾的工作時間和約會時間,減少不同角色之間的沖突;
在家中辦公,可以預留專門的工作空間;
如果外出上班,下班后可以有一個專門的切換儀式,來暗示自己已經切換到家庭角色中。
當我們對自己當下的角色認同越清晰,就越能專注于單一角色中,減少內耗。
3)利用工作-家庭增益來提升幸福感
當我們不僅僅只是關注消極的一面,把目光也放在好的影響一側時,也許會發現現實情況也沒那么糟。
根據前面提到的SCM模型,工作不僅僅會帶來負面影響,它也有積極的一面。
工作帶來的滿足感、金錢回報等,能提升個體在家庭中的表現,減少伴侶的壓力。
它可以形成一種正向循環:
如果伴侶能夠給予更多工作上的理解和支持,幫助我們順利進行角色轉換,我們也能在工作中擁有更好的表現,回到家也會讓伴侶更有幸福感。
或者,我們也可以利用沖突,來調整彼此的習慣,進而改善親密關系。
如工作實在太忙,就會倒逼著我們去做好日程規劃,和伴侶進行更坦誠地溝通以解決問題。
而關系,正是在雙方為解決沖突所付出的努力中,變得更加緊密。
最后
如果工作太忙,我們不一定需要劃出大塊的時間去陪伴伴侶。
因為短暫但高質量的陪伴,會比長時間無意義的相處更讓雙方得到滿足。
所以,我們可以思考的是:
在日常生活中,要如何做好力所能及的關懷;
在有限的空余時間里,如何讓雙方都能獲得更高質量的慰藉。
說到底,我們很難在工作和親密關系中二選一。
想清楚什么對自己來說是更重要的,與伴侶進行真誠的溝通,靈活調整工作與家庭的邊界,也許再難的關系困境,也能進入到正向循環中。
愿大家都能和工作這個“小三”相處順利。
本文首發【看見心理】。累了,就來看見心理。這里是由知名心理咨詢師武志紅創立的心理平臺,提供專業心理內容與服務。References:
[1]Hatfield, E., Cacioppo, J. T., & Rapson, R. L. (1993). Emotional contagion.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2(3): 96-100.
[2]劉杰, 石偉. (2008). 工作狂的研究述評.心理科學進展, 16(4): 618-622.
[3][美]約翰·戈特曼.愛的八次約會.北京日報出版社, 2020.
很贊哦! (人閱讀)
下一篇:男人離婚后為什么不愿意再婚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