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兩性心理 > 兩性心理
你被催婚了嗎?你害怕被催婚嗎?
謝老師2023-07-24 05:22【 兩性心理】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師解讀:馬上就要過年了,你高興嗎?哦,應該問你害怕嗎?現在有很多的大齡未婚青年男女非常怕各種節日以及過年,因為會被催婚,而一些結了婚的也會害怕,因為會被“
馬上就要過年了,你高興嗎?哦,應該問你害怕嗎?現在有很多的大齡未婚青年男女非常怕各種節日以及過年,因為會被催婚,而一些結了婚的也會害怕,因為會被“催生”,以往過年的時候你被催婚了嗎?你害怕被催婚嗎?有很多人會很頭疼,家人朋友催婚是為你好,所以又不能生氣,但是自己是真的不想結婚啊!
被“完美婚姻”綁架的年輕人,活得真累啊!
知乎上有一場關于“為什么越來越多人恐婚”的投票, 10K 人參與。
結果,“恐懼婚姻中的未知和風險”,獲得近半票數。
說白了,比起失去自我,我們更害怕婚姻失敗。
這是因為,我們對婚姻,寄予太高的期望了。
你以為,只要自己足夠好,婚姻就應該是完美的、不會出問題的。
而父母催婚時,也一直不斷給你洗腦:“結了婚就一定很幸福”。
幾乎所有人,都對婚姻有著近乎“完美且幸福”的標準。
就像結婚誓詞里說的“無論順境逆境、富裕貧窮......我都會愛你,直到永遠”。
然而,這種想法一點都不現實,還會把我們逼瘋。
我們對婚姻有所期待,是很正常的。
只是,你有沒想過,這樣的期待,真的合理嗎?
不好意思,我覺得很恐怖兩性心理學推薦。
這種“容錯率”極低的婚姻觀,讓大多數人都害怕:
萬一我婚姻失敗,怎么辦?
我們以為,婚姻就一定是完美幸福的,伴侶之間就應該心有靈犀。
甚至,還會以相同的標準來要求另一半:
“你愛我,就一定懂我”;
“你在乎我,就會在房產證加上我的名字”;
“即使我不說,你也應該知道我想要什么”......
這種標準帶來的巨大壓力,讓很多人覺得責任太大,而不敢輕易走入婚姻。
但對不起,這不是婚姻。
結為夫妻之前,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都有自己陽光與陰暗的一面。
而我們之所以相愛,除了像社會心理學家弗洛姆所說的,基于性的吸引而產生的相互接納、相互需要、相互愛慕的親密情感關系。
更重要的一點是,我們可以被另一個人看見,接納自己的脆弱與陰暗。
所以,不要把那些近乎苛刻的條件、標準,帶到婚姻中來。
沒有人“應該”滿足你的全部需求,也沒有人“應該”按照所謂的標準來對你。
我們都需要在婚姻中,彼此學習、遷就,學習如何做一個妻子或丈夫,共同修復。
我們不得不承認,焦慮、害怕、失望,都是婚姻的常態。
只要幸福多于痛苦,這段經歷于每個人而言,就值得繼續。
而不是將婚姻簡單地理解為“幸福”,也不對失敗的婚姻,帶有偏見。
如果每個人都有這樣的婚姻觀,是否會讓你不那么恐婚?
婚姻對于女性也是不公平的
大家理所當然地以為,結婚是要生孩子的。
照顧家庭,是女人應該的責任。
至于你想工作,那你就自己平衡工作和家庭的問題。
而男人,從來不會被問:“你怎么平衡家庭和工作?”。
社會的理想婚姻狀態是:女人做個“賢妻良母”,男人在外面打拼。
但,從來沒人關心過:“為了婚姻,我付出了什么?失去了什么?改變了什么?”
一旦你不是按照“標準”來生活,就會有無數人來指責你、質疑你。
哪有人是這么過日子的?
很多的女性在找工作的時候會遇到下面的情況
找工作時,你會被問:“打算什么時候要孩子?”,會被要求“我們需要你 3 年內不生孩子”。
好不容易有晉升機會,卻因為你可能要放產假,要照顧孩子,而無法及時完成工作。
你總是要被迫面臨,要家庭還是工作的兩難選擇。
更殘酷的是,你選工作,會被公婆指責“不顧家”;會被社會嘲笑“女強人沒幸福”;
你選家庭,心更不甘:“憑什么你們只要求我?”。
是啊,憑什么呢?
在這種大環境下,太多女性,害怕因為婚姻,失去自我。
都說中國的房價,都是被丈母娘撐起來的。
現在仿佛全國的結婚標準都是要“有車有房”,當然,我并不是全盤否定“買房結婚”。
在面臨孩子入戶、上學等諸多問題時,沒房還真不行。
只是,當它成為每個人的“婚姻標準”時,無疑在“恐婚族”的心上,又加了一把刀。
你有沒認真思考過,這個標準,真的是你與另一半想要的嗎?
如果不是,那么婚姻的標準,可以由我們自己去定義。
在日本,有個很流行的概念,叫“卒婚”。
意思是,夫妻如果在長時間的婚姻生活中感到厭煩,可以繼續維持關系,但平時各自生活互不打擾。
65 歲的日本作家山下英子,跟自己的丈夫“卒婚” 7 年了。
在此之前,她每天跟公婆生活在一起,屋里堆滿了各種陳舊的東西。
她無法忍受這么擁擠的生活。
丈夫呢?在老家經營著自己的診所。
山下英子作為診所的會計,工作和生活壓力一度爆棚。
為此,她得了白細胞減少癥,身體越來越虛弱。
但是,孩子還需要自己的照顧,能怎么辦呢?
于是,孩子上大學之后,她忍無可忍,向丈夫提出:“我想搬出去一個人生活”。
沒想到,丈夫居然同意了。他說:“去做你喜歡做的事吧”。
后來,山下英子搬到了東京。自己租公寓、寫作、做婚姻咨詢。
她說:“我們有各自的生活,我喜歡到處跑,他喜歡跟狗呆在家里”。
有一次,她回了一趟家,丈夫開玩笑地對她說:“快點吃吧吃飽了就回東京”。
“很多人不能理解,覺得同居的才算夫妻,但我和丈夫的關系都很好啊”。
這種“卒婚”方式,讓他們都不必拘泥于傳統的婚姻標準中。見面也好,不見面也沒關系。
反而是,兩個人都變得更加自由舒服。
山下英子和丈夫都認為,這是超越婚姻制度的理想生活方式。
說到底,婚姻本身,就是一場“合謀”。
當兩個人有著共同的意愿,才可以往前走。
所以,兩個人怎么合作,怎么生活,都應該由我們決定。
但前提是,你必須清楚,選擇這樣的婚姻標準,就應該承擔相應的結果。
例如,如果你覺得結婚可以不買房,就要承擔不買房后,要不斷租房的生活。
其他的,別人無權,也沒資格,對你們的婚姻指手畫腳。
很贊哦! (人閱讀)
下一篇:總想改變對方卻不愿意看清自己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