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兩性心理 > 兩性心理
情感的缺乏,是都市的流行病
謝老師2023-05-12 12:53【 兩性心理】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師解讀:正念,是不加評判的覺察。之所以能夠做到不加評判,是因為在內心深處對自己、對他人、對世界充滿了信任。能夠信任自己、信任他人、信任世界是一種能力,這種
正念,是不加評判的覺察。之所以能夠做到不加評判,是因為在內心深處對自己、對他人、對世界充滿了信任。
能夠信任自己、信任他人、信任世界是一種能力,這種能力即情感能力!
情感能力是一種建立在情商以上、;可后天習得的能力。它包括自我意識、;激勵、;自我調節、;同理心和處理人際關系。
一個人情感能力的高低決定了這個人的幸福感,一個情感能力缺失的人,無法感受到來自世界的善意,自然無法做到全然的放松。
一個情感能力不足的人,沒有自尊,不會換位思考,當然也沒有與他人相處和諧的能力。
抑郁癥、焦慮、強迫等心理問題,幾乎都與情感能力不足有關。
在我們的正念在線課程中,我常常為學員們講正念與情感的關系。
我知道情感的重要性,料到了或許有些學員在能感能力上有些不足。但是卻沒有料到,哪怕是在我們正念課堂上,幾乎大部分的學員都不會共情。
課程中的學員們,大部分是心理學愛好者,應該比普通的人心理健康程度要好得多。可是當我看到他們作業的時候,不禁啼笑皆非:
比如,一個媽媽的女兒非常優秀,學習好、懂事、漂亮,人見人愛。但是這位媽媽卻擔心過度的夸獎會讓孩子“飛上天去”,所以自己從不肯夸獎孩子。
當別人夸獎孩子的時候,她會在一邊說:“孩子哪里漂亮,那就是包子臉。”她害怕孩子驕傲,卻不知道孩子會真的認為自己丑,自己笨婚戀心理學心得報告。
還有一個媽媽,在家里任勞任怨,就是對孩子要求比較嚴格。
有一次孩子身體不舒服向老師請假回到家躺在床上休息,媽媽回到家之后看到孩子躺在那里,氣不打一處來,指責孩子“怎么像蛆一樣!”。
她是為了孩子好,害怕孩子裝病,害怕孩子偷懶。可是,卻不知道孩子在此時多么需要一聲來自母親的關心與慰問。
有一次,我在課程上講了共情的重要性以及該如何共情。一個媽媽課后就把學習的知識用上了。
她去給孩子送東西,當她見了孩子之后,發現孩子表情冷冰冰的。她就猜想孩子是不是累了,就拼命地追問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孩子回答說沒事。
屢次找話題和孩子溝通失敗后,她壓不住內心的怒火,把汽車后備箱的門狠狠地摔了下來。
孩子被嚇得驚恐萬分。可是這位媽媽卻非常委屈:自己這么努力地共情,孩子為什么還不領情?
我告訴這個媽媽:“你二十多歲的時候,在單位里有什么事情,都會和你媽媽說么?如果不會,你為什么要逼著你女兒說?”
“你女兒已經二十多歲了,不再是之前的小姑娘,有什么事情都和媽媽說。不管有什么事,說了你也幫不上忙,反而平添一些煩惱。你這根本不是共情,簡直是在把女兒越推越遠啊!”
我在想,這群學員還是一直在追求心靈成長,經常學習心理學知識的群體,他們的情感能力都如此貧乏,那么其他的人呢?
或許,有更多的人每天麻木地生活著,沒有情感,只是活在自己小小的世界里;
或許,他們根本沒有想到自己還有情感的需求,他們只是為了活著而活著,沒有時間能夠停下來思考一下自己的人生與未來;
情感的缺乏,已經成了二十一世紀里都市的流行病。
一個不會愛自己,不會信任他人的人,是不可能擁有幸福的。這與擁有多少金錢無關,與在城市里擁有幾套住房無關。
因為,幸福來自你的內心!
很贊哦! (人閱讀)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