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兩性心理 > 兩性心理
擇偶策略:無法長期投入一段感情怎么辦?
謝老師2021-03-10 21:49【 兩性心理】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師解讀:我們今天依然講兩性關系。今天的話題是擇偶策略。為什么講這個話題呢,因為有一位朋友給我留言說自己不想結婚,不想跟同一個人生活一輩子,做不到長期專一,
我們今天依然講兩性關系。今天的話題是擇偶策略。
為什么講這個話題呢,因為有一位朋友給我留言說自己不想結婚,不想跟同一個人生活一輩子,做不到長期專一,問我這樣是不是說明他是個差勁的人,問我這樣是不是有病。
我知道大家特別想看一個明確的答案,是或者不是。但我就不,我相信選擇關注這個公眾號的朋友都有一定認知水平并且想要就事論事不想光聽雞湯的,所以我更想把這個事情講清楚。今天的文章比較長,還請朋友們先耐心聽我說一說。
心理學家對于擇偶策略的比較普遍的定義為“一個個體無意識的一系列吸引以及留住配偶策略及行為” (Fletcher, Simpson, Campbell, & Overall, 2013)。 具體來說,擇偶策略可以大致分成兩種:
1. 短期策略(在較早年齡就對擇偶發展出興趣,較早參與性行為,擁有較多性伴侶,不愿下決心建立實質關系,比較不容易擁有穩定的婚姻)
2. 長期策略(較晚發展出對于擇偶的興趣,較晚參與性行為,擁有較少性伴侶,傾向于長期的投入,更容易擁有穩定的婚姻)
值得注意的是,原文并沒有指出每個個體都會終身使用同一種策略,所以咱們嚴謹一點的說,不管你使用的是哪一種策略,都只是你到現在為止的一個傾向,而不是說你這輩子永遠就這樣了。并且,我認為兩種策略都很好,沒有對錯,長期找長期,短期找短期,你找劉亦菲,我找吳彥祖,我認為都沒有什么問題。
那么我們知道這些策略有什么用呢,使用不同策略的人都有什么樣的特征呢?
使用短期策略的人認為臉非常重要,比如說我是一個使用短期策略的人,相比使用長期策略的人,我更看中臉。你長的丑,那你說什么都不對。
使用長期策略的人呢,在擇偶時相比短期的人更看重人格(personal)和育兒(parenting)的質量。比如說薰爺是一個使用長期策略的人,你騙她,你被她逮著你不忠實,就算你長得像金城武她也不會喜歡你的。而且就我對她的了解,說不定她會寫一個紙條“自焚吧弱智”,拿強力膠貼你門上,或者拍你艷照發到網上,然后標上#shareing is caring 分享是美德#,非常可怕。
如何看出一個人使用的哪種策略呢,Simpson(1999)找到了一群單身異性戀男性,來測試“當使用不同策略的男性在知道有競爭者的情況下,會用什么樣的行為來獲得妹子的好感”。
分析錄像發現,喜歡描述自己過去獲得的成功,并且貶低競爭者的男性,一般使用的是短期策略;而喜歡描述自己的性格,而且將重點放在如“友好,隨和”這種正面性格特征的男性,有很大概率使用的是相對長期的擇偶策略。
“我在高中里是籃球隊的,打的特別好,有好多比賽就是因為我最后進了個球才贏的;而且我特別能喝酒,曾經灌倒了一屋子人。我跟你講別的男人很少能做到這些的”; - 這種就是短期
“我是個很友好的人,對于別人的意見持有很開放的態度,而且我對朋友比較忠實,喜歡投入精力來維持我們的友誼” - 這種就是長期
除了口頭的語言,肢體語言也可以透露這個人的擇偶策略傾向。Simpson, Gangestad 還有 Biek (1993)做了一個跟上面那個類似的實驗,然而這次參與者不光是異性戀男性,還有異性戀女性。我們直接說結論:
相比使用長期策略的男性,使用短期策略的男性更容易:微笑,傾斜頭部,大笑,表現出支配(dominant)行為(支配行為可以是“占據更大空間”,比如把手臂搭在沙發靠背上),并且肢體上表現出輕微的傲慢;
相比使用長期策略的女性,使用短期策略的女性更容易:身體前傾,傾斜頭部,以及妖嬈的一瞥(Flirtatious Glances,大概就是頭低著,然后一眨眼,突然看向對方(字典定義上這么說的。(不過字典上還說這個如果用不好,有時候會惹對方生氣,拿強力膠往你家門上貼條。(貼條這個部分字典沒說,我瞎扯的。))))
知道這些之后,你問我說,如果我看到一個男的沖我微笑還傾斜頭部,那他是不是想對我始亂終棄。不,不是的。我個人一直不提倡這種通過別人的行為或者語言給別人貼標簽行為。首先所有的心理學實驗結果都是“相比較”,也就是說相比較使用長期策略的人,短期策略的人更容易微笑。不是說長期策略的人不微笑,而是短期策略的人笑的更多。其次是個體基線(baseline)問題,不要因為某人的某一次的行為就給此人下定義,要真正了解這個人平時的行為,取平均值,才能大概對于這個人的屬性有一個綜合的了解研究婚戀的心理學的研究生專業。
所以請一定不要拿這些實驗結論作為判定別人的標準,還請大家真誠待人,以自己的判斷來與人交往。我說的這些實驗結論希望你們只拿來作為參考,或者作為興趣來了解。
我不教你怎么做人,我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好好做人,我不會亂教。
返回到開頭這位朋友的問題,我會說,大概目前為止你的擇偶策略就是短期吧,就像我喜歡去動物園看大蟲子你喜歡去游樂場玩過山車一樣,并不能說明你差勁。而且Walum(2008, 2012)說,其實我們的擇偶策略有一部分是由基因決定的,這個基因決定了某些激素(Vasopressin/Oxytocin)對我們的影響,從而導致了我們傾向于某一種擇偶策略。你要知道,首先,不愿與異性建立長期親密關系不是什么錯誤;而且,擇偶策略的形成有一部分你無法控制,所以我會回答你,不,你沒病,你也不差勁。
但是拋開科學,個人來講,不管男女,我覺得如果你明知道自己是非常短期策略的一個人,你在知道你做不到長期專一的情況下,你找一位配偶,騙人家說你特別專一,然后還要求人家對你專一,不然就鬧,傷害了人家還高傲地跟人家說“大爺我天生就這樣”,那就很差勁了。心理學的某些結論永遠都不是你傲慢,欺騙或虐待別人的理由。我們是人,有一定自控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需要接受自己,也需要負起責任,對伴侶,對子女都是一樣,既然做了決定,那就要負起相應的責任,需要自控而不是由著自己的性子來。在懂得保護自己的同時,我還是更希望大家不要有意識的去傷害別人。尤其還打著心理學的旗號做垃圾事的這種人,雖遠必誅,看老子拿強力膠貼你一臉。
很贊哦! (人閱讀)
下一篇:婚姻最真實的溫度不在臥室而在餐桌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