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心理咨詢 > 心理咨詢
不要再讓低成本違法成為中國之殤
謝老師2022-12-19 17:22【 心理咨詢】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師解讀:如果你是一個習慣走路或者騎車出行的人,你一定有過以下這些經歷:你騎著車走在狹窄的非機動車道上,突然迎面一輛電動車沖你疾馳而來,嚇得你馬上捏閘停車,
如果你是一個習慣走路或者騎車出行的人,你一定有過以下這些經歷:
你騎著車走在狹窄的非機動車道上,突然迎面一輛電動車沖你疾馳而來,嚇得你馬上捏閘停車,讓出道路。兩輛車擦肩而過,驚出人一身冷汗。
你剛奔出地鐵,眼看上班要遲到了,卻被堵在電動扶梯上,眼睜睜看著手表指針無情的指向9點,你只能絕望的站著,等著電梯緩緩上行。
你正走在寬敞的人行道上,只想愜意的壓個馬路,不時偏頭看看街邊裝點的琳瑯滿目的櫥窗,目光搜索著值得自己下手的商品。
突然后邊傳來刺耳的電動車喇叭聲,然后從你身旁呼嘯而過,把你嚇到懵,連發三問:我是誰?我在哪?我在干什么?
每當遇到這種情況,我腦海中都會盤旋出各種疑問:怎么逆行騎車的這么理直氣壯?說好的扶梯上左側通行呢?人行道什么時候也成了非機動車道?從小就被教育“行人靠右”、“分道通行”的規則已經不復存在了嗎?
終于有一天,我再也忍不了了,拿起手機查看交通安全法,看到上面明確的寫著“機動車、非機動車實行右側通行”、“根據道路條件和通行需要,道路劃分為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的,機動車、非機動車、行人實行分到通行...”。原來這些規則一直都在,從未改變。
可這反而令我更加困惑。為什么明明有這些白紙黑字的法律規定,還是有人能那么坦然的無視它們呢?
隨著更深入的思考,我發現上述例子都是一種社會問題的縮影,有人稱這種社會問題為“低成本違法”。
中國法院網曾經發布過一篇題為“守法的高成本與違法的低成本”的文章。上面提到:法治也是有成本的...人們通常是從自己的利益角度去考慮問題的,怎么方便怎么合算就怎么來,成本成為影響一般人行為選擇的主要因素”。
當人們發現他們為了一己私欲的所作所為雖屬違法,但卻只需要付出很小的代價,甚至不用付出代價時,有些人就不再尊重這些法律。
《伊索寓言》里有個很有名的故事:有一對母子相依為命,孩子先是偷了同學的寫字板,母親非但沒有責罵,反而說“以后那個寫字板就是你的了”。沒幾天,孩子又給母親偷了一件漂亮的外衣,母親一個勁兒夸他能干。
后來,他膽子越來越大,四處作案,成了一名慣偷兒,鉆進國王的金庫行竊,被抓個現行判處死刑,當即被押赴刑場。臨死前,小偷說,他想和母親說幾句悄悄話心理咨詢師協會。
母親把耳朵湊上去,小偷張開嘴,狠狠地把她的一只耳朵咬下來,惱怒地說:“小時候,在我偷第一個寫字板時,你如果揍我一頓,教導我這是不對的,并且讓我改正錯誤的話,我會到今天這地步嗎?”
現在我們再回看文章開始描述的那些場景。
乍一看好像有點雞蛋里挑骨頭,“不是就抄個近道么,至于說成違法亂紀么?”,很多人也許會這么想,但是他們大多不會想到,當一個人跨過第一個底線而不受懲罰時,他對后面的底線也會逐漸失去敬畏。
讓我們再來重溫一下前些日子“‘素媛案’罪犯出獄”引起的轟動。
當法院給出案件的最終判決時僅為12年有期徒刑時,引發了一波又一波的抗議游行;當趙斗淳出獄的前一晚,韓國幾十萬人強烈反對,聯名請求改判死刑;當載著趙斗淳的警車駛進街區時,無數民眾圍追阻攔,甚至有人爬上警車用力踩踏。
當我們被民眾的憤怒吸引目光時,當韓國的法律淪為笑柄時,是否有人意識到對于這個禽獸來說,這次犯罪也是一次低成本犯罪?
僅僅12年的時間,卻讓一個家庭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有人說韓國總統下跪道歉并沒有換來民眾的理解,反而鼓勵了更多隱藏在陰暗角落里的變態和殺人犯。
在這里重提這個案例并不是想炒冷飯,而是為了更深刻的揭示低成本違法的影響。這個社會上有那么一群人,他們以“利己”為第一行事原則,缺乏自我約束能力和法律意識,在他們眼中沒有任何規則可言。
當他們看到一個又一個低成本違法者成功以后,自然也開始有樣學樣的效仿,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無形中,一個孕育犯罪者的溫床就形成了。
低成本違法影響的并不僅限于違法者本人,而是一個群體。
當然,這并不是在呼吁法律監管力度的全面提升,雖然這是十分必要的,但就像上面說的,法治也是有成本的,法律很難延伸到社會每一個角落。
只依靠法律不可能讓一個社會良好的運作,很多時候還需要人們的自我約束。
中國有句古訓:毋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我們必須要清楚的認識到哪那些為善,哪些為惡。如果你做不到日行一善,最起碼要做到不為惡。因為有時候我們隨手的一個壞毛病,有可能帶來讓人難以想象的后果。
前一陣,西藏辦了一場空前絕后的直播,直播里沒有任何主播,全國的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參與帶貨,而這場直播被網友成為史上最“垃圾”的帶貨,因為它真的是在賣垃圾。
在看到這則新聞之前,我還一直以為,西藏仍然是個神圣的天堂,是很多人信仰的朝圣之地。但是當我看到文章中各種駭人聽聞的事實后,我不禁感慨這里已經淪為了充滿廢物的污染區。
進藏的318國道路旁,隨處可見泡面盒、空水瓶、廢輪胎,甚至是風干的糞便。無處不在的垃圾,正在成為西藏的新型“特產”。
有人看到景區里有人扔垃圾,就用袋子把垃圾打包帶走。之后一路開車一路撿,竟然收集了將近500袋垃圾。
雖然越來越多的人們參與到打掃垃圾的行動中來,但是清理的速度遠遠趕不上扔的速度。
就這樣,為了能改變這個局面,一場以垃圾為主角的帶貨直播就這樣誕生了。這個讓人拍手稱贊的創意背后實則是令人心酸的萬般無奈。
“不要亂丟垃圾”是我們從小聽到大的一句話,但是很多人卻沒能做到這簡單的要求。
一座讓人曾經心生向往的圣地就這樣毀在我們自己的雙手上。僅僅是亂丟垃圾,卻比任何殺人放火、打家劫舍的案件影響更深遠、更持久。
這就是低成本違法的可怕之處,他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產生一個波及面極其廣泛的沖擊波。人們在不經意間就推波助瀾,創造出影響深遠的社會災害。
違法低成本正在慢慢成為中國之痛。
每年我身邊好些人都會去國外旅游,然后回來跟我說日本怎么怎么好,新加坡怎么怎么干凈,德國人怎么信守承諾。我都會想:中國怎么就不行了呢?
中國地大物博,名山大川不勝枚舉;中國科技發達,專利技術層出不窮;然而我們還是輸了,我們差的不是環境,也不是科技水平,而是國民素質和道德認知。
談到素質,就不得不提另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
—— 素質教育。近幾十年來,我國實力飛速發展,在“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號召下,我們開始注重科學技術知識的研究與培養,使得國家在綜合國力上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科技的發展對于我國世界地位的提升功不可沒。民間也長久流傳一句話“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然而,不知從何時起,為了加強對學生專業知識的培養,很多學校在教學上開始“偏科”。音樂美術課隨便占,體育老師動不動就“病”了,思想品德課地位也是一日不如一日。
家長們一口一個“別人家的孩子”,學生們在數理化的分數上相互較勁,一個個變成了莫的感情的學習機器,同桌不再是朋友而是競爭對手。在這樣的環境下,那些有關思想和道德培養的聲音被忽略,孩子們的道德觀也普遍出現了“亞健康”的狀態。
有很多中國孩子到國外去留學,都被當地人指指點點。
出租房內堪比垃圾場、隨便捕食野生天鵝被遣返回國、公共場合亂丟垃圾,各種各樣的原因,讓中國學生在國際上惡名遠播,導致很多當地人都不愿意租房給中國學生住,有的更是對中國人的道德水平加以指責。
最憋屈的是我們還沒法還嘴,因為這些確實是一些中國學生干出來的。他們的“利己”主義讓他們完全沒意識到,出國以后他們身上都有一個統一的標簽,“中國人”。
我們不妨再往更長遠想,這些低素質的人長大了、成家了、生了孩子,再把低素質的“光榮傳統”一代代往下傳。上梁不正下梁歪,想教出一個壞孩子太容易了。
重視素質教育,這是一個刺耳且沉重的話題,也是我們不能再逃避的話題。樹立和培養健康的價值觀是迫在眉睫的任務,加強和提升正確的道德認知是消除低成本違法的有效良方。
想要提升素質教育,離不開我們每一個人的努力,無論是六、七歲的孩童,還是古稀之年的長者;無論是鄉間揮汗耕種的農民,還是受過高等教育的精英;我們都有責任讓中國的道德教育發展起來。
希望我們能一起齊心協力建設出一個社會秩序優良、國力更加強大的中國。
希望多年以后,中國依舊能以“禮儀之邦”為名被世界熟知。
很贊哦! (人閱讀)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