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心理咨詢 > 心理咨詢
面對誘惑,如何才能做到自控?
謝老師2020-11-09 20:40【 心理咨詢】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室: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即充滿了多種選擇,又充滿了形形色色的誘惑。在面對選擇的時候,如果不能控制住自己享樂的欲望,就容易陷入進去。當晚上吃過晚飯后,是去
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即充滿了多種選擇,又充滿了形形色色的誘惑。在面對選擇的時候,如果不能控制住自己享樂的欲望,就容易陷入進去。
當晚上吃過晚飯后,是去捧著書本閱讀,還是打開抖音消遣;是去給自己報一個課程學習來增加自己的競爭力,還是打開微信與同學錄里的好友無盡的長聊?
昨天有一位學員和我溝通,通過“21天改變自己”的課程學習,他也制定了一系列改變自己的目標,并且設定了每周的改變計劃。通過一段時間的執行后,卻發現效率越來越低,到前幾天竟然放棄了,因為在面對“享受”、”放松“的誘惑時,他沒能抵御住誘惑,也就是說他的”自控力“不夠,導致目標沒法堅持,計劃無法執行......
為什么很多人自控力很差?
說到”自控力“,我們就不得不說著名的”棉花糖實驗“!1966年,美國斯坦福大學著名的心理學家米歇爾博士招募了600多名4歲的幼兒園小朋友進行了一系列著名的棉花糖實驗。
在實驗開始的時候,他在每個孩子面前的盤子里放了一顆棉花糖,然后告訴孩子們,我臨時有事需要出去一下,如果等我走后馬上就吃掉棉花糖的話,就只有這一顆棉花糖吃;但是如果等我回來以后,你們盤子里的棉花糖還在的話,就可以得到兩顆棉花糖,因為我會再獎勵你一顆,你就可以吃到兩顆,這個由你們自己決定是什么時候來吃盤子里的棉花糖。
說完以后米歇爾博士就出去了,房間門關上后,他在外面觀察里面孩子們的情況,結果就發現有三分之二的孩子迫不及待地把棉花糖吃了,只有三分之一的孩子忍到了最后。
有的孩子在房門關上后幾秒鐘就吃上了,有的等了三分鐘,有的等了五分鐘,有的等了十五分鐘。而那三分之一沒有吃棉花糖的人,他們要么是僅僅舔了一下棉花糖,有的是不斷的用腳在踢桌子、或唱歌、閉眼睛等來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這個實驗并沒有結束,后來對這些孩子進行了十四年的追蹤和研究。這個博士對當年參加棉花糖實驗的人進行了后續的調查,他驚訝的發現,當年能夠忍住沒有吃棉花糖的孩子,普遍更具有競爭力,可以上好的大學,高考成績也比吃了棉花糖的人高了200分。因此他就有了一個重大的發現----自控力。也就是延遲享樂的能力,是決定一個人今后成就的關鍵。
我們看到既然自控力對我們這么重要,為什么有的人可以自控,而有的人卻不能呢?
在這里需要給大家講一個每個人都耳熟能詳的故事《狼來了》:
有一個小孩子獨自趕著一群羊在山上放羊,有一天他覺得實在是沒意思,就想跟村民們做一個游戲,來取悅一下自己。然后他就站在半山腰向山下大喊到:”狼來了,狼來了,狼來吃我的羊了,大家快來幫忙啊......!”
淳樸的村民們聽到小孩子的呼喊后,都趕緊拿著鋤頭、鐵锨往半山腰跑去,到了以后這個小孩子哈哈大笑說:“你們都被騙了,哪有狼啊,我是騙你們玩的!”
結果村民們都又回去了,覺得這是小孩子的惡作劇,也就沒說什么。
過了幾天這個小孩子又故伎重演,再次在半山腰向山下的村民們大喊 :”狼來了,狼來了,狼來吃我的羊了,大家快來幫忙啊......!”
村民們以為這次真的有一群狼來了,結果跑到山上以后發現還是小孩子的惡作劇。
又過了一段時間,真的有狼出來,要吃這個孩子的羊,他就匆忙大喊:”這次是真的狼來了,快來救救我啊!“結果沒有一個村民過來,羊就被一群狼全吃了。
為什么要講這個故事呢?; 先不要著急,下面還要再給大家講一個故事,通過這兩個故事,你就能夠明白為什么有的人缺乏自控力。
羅切斯特大家的教授對棉花糖實驗進行了改良,他將200名孩子分成AB兩組,并讓孩子們和實驗人員一起畫畫,旁邊放的是一盒用過的舊蠟筆,實驗人員就告訴這些孩子,你們現在可以用這些舊的蠟筆,等一下我就會去拿一些新的蠟筆來給你們用,幾分鐘后A組的實驗人員就拿來了新的蠟筆,而B組的實驗人員就空手回來了,并告訴孩子們說:”我記錯了,我們根本沒有新的蠟筆可以用!“
同樣的實驗就又進行了一遍,只不過這次他們跟孩子們說的是去拿新的貼紙,A組的孩子們就又得到了新的貼紙,而B組的實驗人員卻又是空著手回來了并再次給孩子們道歉心理咨詢師歷年真題。
經過前兩次的熱身測試之后,又進行了棉花糖實驗,結果令人非常的震驚:
A組,也就是兩組都兌現承諾的那一組,有85%的孩子在面對棉花糖的時候都能夠自控,而B組的孩子們只有不到20%可以自控。
很贊哦! (人閱讀)
上一篇:一個人走路的速度可能與其智商有關
下一篇:如何與和平型人格的人進行良好溝通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