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心理咨詢 > 心理咨詢
為人父母就要負起責任
謝老師2022-07-21 06:27【 心理咨詢】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近日《南風窗》一篇報,某跨國集團副總裁兼首席法務45歲的鮑某明對其未成年“養女”李星星(化名)進行了三年性侵事件刷爆了網絡,性侵事件,最近確實挺讓人
近日《南風窗》一篇報,某跨國集團副總裁兼首席法務45歲的鮑某明對其未成年“養女”李星星(化名)進行了三年性侵事件刷爆了網絡,性侵事件,最近確實挺讓人鬧心的,從N號房間,到總裁父親性侵“養女”,這些事件,無一不令人感到憤怒和作嘔。孩子受傷就和父母脫離不了關系,為人父母就要負起責任,要保護自己的孩子。
曾經一位媽媽問過我這樣的問題,她說:自從有了孩子,我的內心總是會有這樣那樣的擔憂,害怕他受傷害,我感覺到自己有很多的焦慮情緒,該怎么辦才好?
在我看來,身為父母會感到焦慮,是很正常的事。這些焦慮會讓我們將事情考慮周全,在行為層面去保護孩子,讓他免受傷害。
所以,有了孩子的人,心理上總會繃著一根弦,他的焦慮里帶著的是對孩子的關心和保護欲。換句話說,為孩子的安全感到焦慮的父母,是一種負責任的表現。
而高管性侵“養女”事件,向我們展示的不僅是壞人的可惡,還有身為母親的失職。有些傷害,原本可以避免。
在《南風窗》的報到中,我們看看李星星的母親是怎么做的吧,
李星星的母親回憶與鮑某明認識的過程。2015年4月份,兩人通過網友介紹,相互認識了。鮑某明先是說,一直都想有個孩子,過不久,他又說希望和自己母女“組成家庭”。
見了面之后,她發現對方年過四十而未婚,有些動搖二級心理咨詢師問答題。
但大概只花了半年的時間,鮑某明就徹底取得了李星星母女的信任。他的關懷備至,以及律師、名校畢業生的身份,讓李星星的母親相信,鮑某明“可靠”,“確實就像個爸爸”,他的學問高,如果把女兒交給他教育,肯定比自己帶在身邊要強。
2015年11月,鮑某明帶著剛滿14歲的“女兒”李星星,到北京上學。
通過以上信息你可以看到,星星的母親通過網友介紹和鮑某明相識,之后花了半年時間,鮑某明徹底取得了星星母女的信任,半年之后,鮑某明帶剛滿14歲的“女兒”到北京上學。
不管是何原因,身為家長應該明白一個道理:青春期孩子和異性父母之間,哪怕是親生的,也當保持一定的身體距離。單獨住在一起,還是算了吧!
可是這位媽媽竟然大意到把自己的女兒交給一個通過網友介紹的未婚男人來養,且養了多年,自己卻間接放棄了撫養孩子的責任,大家不覺得這很荒唐嗎?
俗話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在面對孩子的事情上,家長們一定不可大意,無論是兩三歲的小孩,還是十多歲的孩子,我們都不可以將他輕易的交給一個不相干的人來照看和撫養。
我們不知道壞人會在什么時候出現,但卻要時時保持作為父母的那份警覺。
許多慘案,不是不可以避免,而是在該警覺的時候大意疏忽導致的。
身為父母一定要教會孩子鑒別傷害與自我保護
讓孩子知道什么是傷害,是絕對不可以的事,教他學會自我保護,也是父母的責任。因為即便父母再強大,也不可能去阻止一切傷害事件不去發生。
小的時候,父母就會教育我們,不可以和陌生人說話,不要吃陌生人的東西,不要占別人的便宜,這些都是父母在教育我們學會自我保護,警惕危險事件發生。
關于性呢?父母們一般情況下也會告知孩子,不要和異性走得太近,穿衣服不能太暴露,要有羞恥心。
那這個時候,父母自身也要尊重孩子。
比如:
有的父母當著孩子的面穿著內衣在屋里走來走去,或者不敲門就進到孩子的房間里,或者孩子都青春期了父母還和其睡在同一張床上,這些都是不太合適的行為。
有些父母,甚至孩子都成年了,還會脫了孩子的衣服打孩子,這其實都是很有傷害性的行為。但是他們并沒有這個概念,覺得孩子是自己生的,想怎么管就怎么管。
如果一個孩子,在父母那里就已經受到了無數傷害,他怎么可以區分哪個人對他好,哪個人是在傷害他呢?
要知道,孩子只有在父母這里受到了良好的對待和足夠的尊重,他才可以以恰當的眼光去看自己和這個世界,知道什么是傷害,以及如何有效的保護自己。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你要記得父母是孩子最堅強的后盾
這個世界上如果有人能夠無條件的為你付出,為你拼命那么這個人一定會是你的父母,當孩子受到傷害的時候,父母能夠成為孩子的后盾,那么也許能夠讓你的孩子避免二次傷害的發生。
舉例說明一下孩子受傷后父母的反應對孩子所造成的影響,你就可以理解其中差別了。
A、回避-指責型父母
女孩:我在學校被同學欺負了。
父母:一定是你做的不對了,要不然人家咋欺負你呢?告訴你了,不要在學校給我惹麻煩!
幾次這樣的談話之后,女孩閉上了嘴,再遇到什么困難就不和父母說了,因為她知道說了也沒用,反而可能會更受傷。于是她選擇獨自承受和面對來自外界的侵害,她甚至會合理化他人對他的傷害,覺得就是自己不好才會這樣。
B、支持-后盾型父母
女孩:我在學校被同學欺負了。
父母:他們是怎么欺負你的?
女孩:今天我和同學發生了矛盾,她們就打了我一巴掌,我覺得很丟人。
.......
父母:你想要爸爸、媽媽怎么幫你呢?我們最近去學校接你放學怎么樣?
女孩雖然和同學發生了矛盾,但卻感受到了來自父母的支持,她以后遇到困難還會第一時間告訴父母,也許有些事她可以自己解決,但父母的關心會讓她受傷的心獲得修復。
常言道,生的容易,養的難;養的容易,教的難。
當你牽著孩子的手,打開門后,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
因為生命無常,傷害無定數,那些悲劇不曾發生在自己身上,是何其幸運,可不得不防
愿每個父母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心存底線,莫傷害別人,也絕不允許他人動孩子一分一毫。
很贊哦! (人閱讀)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