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id="dhddf"><mark id="dhddf"></mark></p>

      <ruby id="dhddf"><mark id="dhddf"></mark></ruby>

        <ruby id="dhddf"></ruby>
        <del id="dhddf"></del> <ruby id="dhddf"><b id="dhddf"></b></ruby>
              <big id="dhddf"><ruby id="dhddf"></ruby></big>
              <pre id="dhddf"><mark id="dhddf"><progress id="dhddf"></progress></mark></pre><p id="dhddf"></p><p id="dhddf"><mark id="dhddf"><progress id="dhddf"></progress></mark></p>

                <p id="dhddf"></p>

              <ruby id="dhddf"><mark id="dhddf"><thead id="dhddf"></thead></mark></ruby>
                <output id="dhddf"></output>

              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心理咨詢 > 心理咨詢

              微信頭像心理學,社交網絡的自我表達

              謝老師2022-05-20 06:27【 心理咨詢】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一陣輕微的震動聲,你下意識地解鎖手機,通知欄上閃爍著那個熟悉的綠色圖標;點開置頂的對話框,正想點開亮著紅點的語音,旁邊的姐妹瞥了一眼,就說:“這樣

              一陣輕微的震動聲,你下意識地解鎖手機,通知欄上閃爍著那個熟悉的綠色圖標;點開置頂的對話框,正想點開亮著紅點的語音,旁邊的姐妹瞥了一眼,就說:“這樣的頭像一看就是渣男。”

              心理咨詢網站,心理咨詢室工作計劃,心理咨詢師培訓機構哪個好:微信頭像心理學,社交網絡的自我表達

              我們常說,一看頭像就知道這是個什么樣的人。父母一輩總會選些花花草草之類的風景照,抑或是某次旅游的經典游客照;判斷“渣男渣女”,我們也有種心照不宣的默契,“一看頭像就是個渣男”;

              除此之外,也有“不瘦十斤不換頭像”、“不過六級不改頭像”、“雅思不上7不改頭像”等等flag頭像。由此,我們可以把微信頭像大致分為四類:自我激勵類、增強優點類、個人興趣類、情感宣泄類。

              美國社會學家卡茨的“使用與滿足”理論認為,受眾本身具有某種特定需求,他們對媒介的接觸行為就是出于某種需求動機所進行的,使其自身的需求得到滿足的過程。也就是說,我們在使用的過程中,存在某種特定需求,促使我們在社交媒體上表達,頭像就是一張很好的名片。

              依據這一理論,可以認為用戶對微信頭像的使用行為是出于某種特定需求而展開的,并使該需求在對頭像的使用中得到滿足。

              No.1、自我激勵類

              人們常有這種心理,換上“不瘦十斤不換頭像”的頭像之后,就仿佛看到了暴瘦后的自己。立flag這類頭像的選擇動機就是自我激勵。

              除了這種形式,還有就是用“愛豆”做頭像,其背后所體現的正是粉絲心理:愛豆天天看著我,每天都會元氣滿滿。

              No.2、優點放大類

              在與他人交往的過程中,人們想要控制自身留給他人的印象,這一常見現象被稱為自我呈現或印象管理。微信頭像相當于一種個人符號,能夠反映一個人的性格和想法,所以沙雕網友一般會選擇搞笑可愛的頭像;而精致美麗的小仙女,往往會用自己的美照做頭像。

              在社交網絡上,我們都是“最熟悉的陌生人”。由于現實與網絡帶來的巨大不平衡感,我們無從了解別人真實的樣子。同樣,他人也只能“被”我們展示經過精心挑選、設計的人前形象,也就是頭像。我們往往選擇弱化自己真實、復雜的一面,把自認為最優秀、精致的部分放大,從而滿足自身被關注、被認可、被贊美的需要免費心理咨詢

              No.3、個人興趣類

              從上面這張頭像截圖可以看出使用者們熱愛大自然,與世無爭的性格,擁有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

              個人興趣相關的頭像,難免和個人審美有關系。父母一輩的頭像在我們看來可能是土得不能再土,但這一是受時代審美和個人閱歷的影響,二也是因為他們不注重頭像的自我表達。

              而生活在社交時代的我們,可以輕松辨別出和自己有相似愛好的同道中人,從而選擇性地進行更深入的交流。微信頭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社交成本,因此它也不失為一種新型的自我表達工具。

              No.4、情感宣泄類

              在承受學習、工作和生活等多方面日漸增加的壓力的同時,我們和他人之間的距離似乎越來越遠,一批批“僵尸好友”、“點贊之交”應運而生。

              情感宣泄類的頭像來自于我們內心情感的矛盾:一方面我們難以向身邊的人吐露自己的內心,尤其是痛苦、迷茫、困惑等負面情緒;另一方面很多人將這些情緒通過頭像、朋友圈來表達和宣泄,比如:“我自閉了”。

              不同于發朋友圈可能會給微信好友帶去負能量,或是引來長輩們的過度關注,通過微信頭像進行的情感宣泄往往是含蓄而富有內涵的,我們通常會處于一種“既想表達自己的心情又不想太過直白”的矛盾狀態中,因此會對頭像精挑細選,并有所期待:“我要找到那張最能表達自己心情的頭像”。

              通過更換微信頭像來表達個人情感,就有效彌補了發朋友圈的缺陷,既不會主動推送引起所有好友的關注,又缺乏評論、點贊等直接的社交機制,使得這種情感宣泄可以相對自由。

              “我的頭像是一個撐著彩虹傘的小男孩,我一看到他就想起了自己的小時候,那么無憂無慮,真想回到那個時候。”

              這種頭像表達的正是渴望逃避現實、回到過去的內心想法,而其微信好友往往難以體會到這一深層含義。可以說,微信頭像的真實受眾只有自己。如此一來,便可進行相對安全的情感宣泄。

              微信頭像雖然只是一張小小的圖片,卻體現了我們內心的很多想法和一些微妙的情緒。微信頭像,就像我們的社交名片,是我們在構建社交關系時的“門面擔當”。

              很贊哦! (人閱讀)

              文章評論

              您對本文有什么想法?說點什么吧
              • 全部評論(0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站點信息

              • 網站名稱幸福心理網
              • 建站時間:2011-11-11
              • 文章統計:共9442 篇
              • 文章閱讀:共893666次閱讀
              • 統計數據百度統計
              • 微信公眾號: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

                  <p id="dhddf"><mark id="dhddf"></mark></p>

                  <ruby id="dhddf"><mark id="dhddf"></mark></ruby>

                    <ruby id="dhddf"></ruby>
                    <del id="dhddf"></del> <ruby id="dhddf"><b id="dhddf"></b></ruby>
                          <big id="dhddf"><ruby id="dhddf"></ruby></big>
                          <pre id="dhddf"><mark id="dhddf"><progress id="dhddf"></progress></mark></pre><p id="dhddf"></p><p id="dhddf"><mark id="dhddf"><progress id="dhddf"></progress></mark></p>

                            <p id="dhddf"></p>

                          <ruby id="dhddf"><mark id="dhddf"><thead id="dhddf"></thead></mark></ruby>
                            <output id="dhddf"></output>
                          www.gaoav.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