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兩性心理 > 兩性心理
為什么初戀讓人如此難忘?
謝老師2023-05-23 02:30【 兩性心理】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每一個人的初戀,都跟史詩電影一樣偉大。《刻在你心底的名字》上周,備受矚目的臺灣電影《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在網飛上線。劇中,我們看到了思想暫未開化的8
每一個人的初戀,都跟史詩電影一樣偉大。《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上周,備受矚目的臺灣電影《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在網飛上線。劇中,我們看到了思想暫未開化的 80 年代的臺灣,兩個少年青澀又不能言說的愛戀。
高中同窗家漢和 Birdy 在青春期躁動和性啟蒙的牽引下開始了一場與現實的冒險。兩個人的關系在學妹班班出現后開始漸行漸遠,曖昧又復雜的初戀一直延續到了中年……
今天我們先拋開電影中兩個少年同性愛戀的糾纏,更吸引我的其實是兩個人的情竇初開的瞬間,其實不管同性、異性,初戀的火花是我們每一個人都經歷過甚至是難以忘懷的一個階段。
巧合的是,《刻在你心底的名字》中的故事來源于生活,是導演本人柳廣輝對自己初戀的回憶,柳導的同窗瞿友寧擔任本片的電影監制,也正是在他的鼓勵之下,導演才將這段回憶拍成電影。
在接受采訪的時候導演表示:“原本以為早已忘記了初戀對象,但一邊寫劇本時,他的形象開始變得愈加清晰,心中的情感也越來越滿溢。”
電影最后,中年的家漢和 Birdy 再次相遇,鏡頭恍惚間,年輕的他們閃回出現,在街頭追逐嬉戲,對已逝初戀的追憶、臆想都在那首歌里了,我們的初戀原來這樣讓人難以忘懷。
在這部電影中穿插了很多關于愛的討論,這是這部電影的核心以及留給觀眾們思考的問題。當我們面對愛(或者出現自以為的喜歡的情感)的時候,我們究竟有沒有意識原來這就是愛?
它的形式、氣味、聲音究竟是什么樣的?
@Dune
我的初戀是在小學三四年級的時候,現在想想當時的感覺酸澀又可愛。
我的初戀是小學時的班長。他個頭不高,長相也不出眾,一副和他不太相襯的眼鏡后面長著一對單鳳眼,可笑起來的樣子很燦爛。喜歡上班里學習最好的人似乎是挺常見的事,但他溫和的脾氣和沉穩的性格也讓我很心動,似乎他和那些竄上跳下的男生不是同類。
上課的時候會偷偷關注他,偶爾也借討論學習的機會接近,那種內心緊張的小興奮讓我真切地體會到第一次喜歡上一個人的感覺。
可惜直到畢業我也沒勇氣表白,但送了一罐自己折的小星星給他,從此也再無交集。十幾年后的一天,在路上他從后面叫住了我,我有些恍惚差點沒認出來。
他顯得有些發福,發際線也向后退去,我們閑聊了幾句,他也打趣的說我比小時候漂亮,很快又彼此道別,那一瞬間我覺得初戀真美好,帶著青澀的幻想和單純的喜歡,和現實無關。
@Jay
我的初戀是一場長達十年的暗戀婚戀心理咨詢門戶。
初中兩年前后桌的關系,打打鬧鬧,無意間的觸碰和關心在我心中埋下了一個愛情的種子。我的直覺告訴我他知道,但是終究我們誰也沒有向彼此邁出那一步,也最終失去了聯系。
離開小鎮到定居在北京,我曾經無數次腦補我們相遇的場景——是什么樣吃驚的表情,如何打招呼等等,我腦海里都演過上千遍。直到出國前我鼓足了勇氣,翻遍了非常有限的、還保持聯系的初中同學,終于找到了他。
跟他說了我當時的內心,我也就放下了。但當他問我們還有沒有機會的時候,我用極其平靜的心情跟他說,好像不可以了。
原來那股子波瀾壯闊只適合存在心里,偶爾翻出來感受一下,也只能到感動自己為止了。
學妹班班,是電影中的悲情人物。愛上了不該愛的人,明明知道不該愛,卻還是義無反顧。回憶的時候,內心可能會有不堪,但也會記得當時喜歡上他的某一個理由。
@Ray
我的初戀讓所有人大跌眼鏡。他是我的大學同學,同校不同系,幾乎所有同學知道我倆好以后都大呼“你怎么看上他了”。畢竟我功課在系里排名前幾,在大家眼里我是一個特別正直、正經、干練的女生吧。
也許是年輕女孩都喜歡社會氣的男生,他就是這樣一個人,缺乏學生的單純,滿身社會小青年兒的氣息。他是他們系的學生會副主席,經常糾結一幫人搞“小團伙”,就是那種“大哥”一樣的人物,導致我曾一度在大庭廣眾下被人高聲喊“大嫂”。
每次也說不出是有面子還是羞恥,可能都有吧,現在想想,確實我們也確實不配,女孩子在感情面前還是應該理智一些,不要戀愛腦。
@Fay
其實總結我的初戀就是烈女怕纏郎。我當時大三,情竇都沒開,約個會都嫌麻煩,因為他頻繁約會,我提出了分手。但是他特別執著,出去實習不管多晚回來都會給我帶兩盒蛋撻,以至于我們宿舍整層樓都吃過他的蛋撻,也因此獲得了“蛋撻”的美稱。
再后來,就沖著送蛋撻這股執著勁兒,畢業了追到我家表真心!沒錯,他是我的初戀,我的老公。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中兩個人最終在加拿大相遇,看似風平浪靜的閑話家常,內心卻也是波濤洶涌。兩個人的相遇尷尬是在所難免的,但橫跨在兩人心中的回憶卻總是能一眼望穿彼此。回憶總是美好的,但還是把它埋在心底吧。
@Nac
我大概或許應該唯一真的稱得上喜歡過的一個男孩,或者說我決定喜歡他,是我小學三年級認識的一個人,比我大五歲。后來因為彼此長輩間一直保持著長久的友誼,我和這位也被迫有了一個很長時間的“穩定”關系,那些年我們隔三差五就見面吃飯,跟大人們一起出去玩、旅游,他爸媽去哪兒都給我帶禮物,我爸媽也很照顧他。
我們之間這個關系我不知道如何界定,但首先不能叫發小,因為年齡差還挺大的。也不是兄妹,我沒管他叫過哥,起碼意識清醒的時候沒叫過。更不可能是朋友,這人一度成為我成長過程中最大的災難,有段時間我倒是把他視為敵人。
那我到底是怎么喜歡上他的呢?什么時候喜歡上的?這個我真是一點自覺都沒有,但是我得肯定他一點,他確實挺好看的。
反正我倆從我小學一直打到我上高中,見面就掐,彼此言語羞辱,還會互扯頭花,要以我現在女性主義視角看他,這人大垃圾無疑,一點不知道尊重我。
但是我們之間好像有種莫名其妙的默契?也許是在多年的戰斗過程中積累下了某種心照不宣?反正一旦有其他長輩家的小孩企圖加入到我們中來,我們就會沉默,無盡的沉默。直到其他小孩知難而退。現在想想真是腦殘,我年紀小就算了,這位兄弟比我大五歲,一點風度都沒有。嘖。
再后來我上高中住了校,高一那年的冬天,某個晚上我下了晚自習回到宿舍,接到我媽一個電話,跟我說他爸腦出血,情況不太好。緊接著我請了假,被我爸媽帶去醫院,在病房外匆匆看了一眼我大大(我管他爸叫大大),很快又是一個下晚自習后的夜里,我就接到了他爸去世的電話。那天我記得特別清楚,還有四天就是他的生日。
他爸去世后,我們兩家見面的機會少了很多,我又一直住在學校,高中功課也緊,再次聽到他消息的時候,他已經不在本市了。后來我高考、出國、回國、工作,好多好多年我都沒再見過他,我也不知道他現在還好不好看,禿沒禿,是不是變胖變油膩了,但是我知道他離開我們那坐城市之后的很長很長時間里,我都一直在想他,還會夢到他,都是好夢。
最近一次聽到他的消息,是去年春節假期,我媽說他要帶女朋友過來,見面請我們吃個飯,估計是要結婚了。誰知道突發疫情,那一面就一直拖著沒見成。前陣子我回家還聽我媽在念叨,疫情婚禮不好辦,不知道是不是已經領證了。
我覺得,他肯定禿了。
畢竟今年我都 32 了,他也早就不是我 9 歲那年遇到的那個北京轉學來的神秘男孩了,他早就不好看了。
對初戀的情緒已經模糊不清,所謂的“愛”“喜歡”也早就沒了蹤跡,但我們仍然能夠感受到自己心里被愛灼傷的位置,回憶起來時,喜悅和遺憾便涌上心頭,有些話當年說不出口,現在卻也能侃侃而談,其實該記得的我們都記得。
我們抱怨著當時總是覺得那時候少了那么一點勇敢、安全感,但是也是真心地去喜歡過、熱愛過、爭取過。我們都是有故事的人,只是我們習慣了將這段回憶刻在心底,任其消逝。
很贊哦! (人閱讀)
上一篇:經營好婚姻關系的9個要素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