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心理咨詢 > 心理咨詢
不要隨便夸人家“會說話”
謝老師2022-05-26 13:02【 心理咨詢】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室:俗話說的好:時勢造英雄最近一段時間疫情大爆發造成大破壞但也讓一些真正了不起的人脫穎而出其中就有華山醫院感染科的張文宏醫生就是下面這位眼神堅毅的男子
俗話說的好:時勢造英雄
最近一段時間疫情大爆發造成大破壞
但也讓一些真正了不起的人脫穎而出
其中就有華山醫院感染科的張文宏醫生
就是下面這位眼神堅毅的男子
好多人看完了他的采訪和演講
都對他非常地佩服
比如有的人佩服他學識出眾
有的人佩服他思路清晰
有的人佩服他品德高尚、作風正派
這些我也都很認同
但前兩天我看見了另外一個佩服
心里覺得有點不太舒服
因為有人佩服他“會說話”
我倒不是說張醫生不會說話
我也覺得他情商很高
本來就準備寫一篇文章好好夸夸他來著
但是專門挑出“會說話”這一點來佩服
總覺得有點說不出來的怪異感
原因出在哪呢?
我仔細想了想,發現問題在于
博主認為說漂亮話、說順耳話就等于情商高
但是倪老師卻認為
這種層次的“會說話”
只是情商里最微不足道的一部分
所以在我看來,夸獎張醫生“會說話”
實在是太輕微了
就好像別人家一棟房子特別漂亮精致
你卻去夸他家的馬桶很結實
除了不知所謂之外
還有點磕磣人的意思(雖然不一定是故意的)
讓我更擔心的是
下面評論里還有好多人都說他說得有道理
加上我在情商課上的同學的反饋
種種現象讓我覺得
這不是他一個人的想法
而是很多人都有點搞不清
“會說話”和高情商,不是一回事:
會說話只是表現,是術
高情商才是根基,是道
什么叫會說話
“會說話”是個很復雜的定義
我想大家肯定不是指精通八門語言
而是描述一種表達的藝術
根據倪老師的觀察
“會說話”有這么三個層次
從低到高分別是:
1. 只說好聽的話、漂亮的話
參見各種常規套路的彩虹屁
比如:
對老年人說“您氣色真不錯,(實際年齡-10)歲吧?”
對新婚夫妻說“一看就有夫妻相,這么般配”
對商人說“老板今年又要賺大錢啦”
對小孩子說“又聰明又勤奮,以后肯定有出息”
領獎的時候說“感謝組織的信任,領導的栽培”
對老婆說“你真漂亮、真有氣質”
哪怕跟事實完全不搭邊
也不妨礙別人聽起來覺得開心
別笑,雖然非常俗氣
但是好多人連這些套話都不會說
2. 用順耳的方式說實話
就是剛剛那位博主夸張文宏醫生的
話是一樣的話,沒有扭曲基本事實
但是用順耳的、別人能接受的方式說
比如“暫時還沒有特效藥,主要靠免疫力扛”
變成“最有效的藥就是病人的免疫力”
把“你長得比劉亦菲差遠了”
改成“劉亦菲也就是比你漂亮一點”
再比如徐志摩的那句名言:
把“我想跟你睡覺”
變成了“我想跟你起床”
能做到第二層次的“會說話”已經算是了不起
對工作、戀愛、生活都非常有幫助
所以市面上各種“教你說話”的書籍和課程
無不大行其道
比如《蔡康永的說話之道》
但是就算是這種“會說話”
仍然只是說話而已
只是表面上的術
真正“會說話”的人
都藏了一個要點沒有教給你:
真正的功夫,在說話之外
這就是第三個層次的會說話
“在恰當的場合說恰當的話”
如果說前面兩種“會說話”
還總脫離不開“讓別人開心”這一條
那第三種則是根據目的來說了
并不是一定要讓別人開心的
該讓人傷心的、該讓人害怕的話
有的時候也要說一說
比如張文宏醫生面對最近上海的0增長
直言“很擔心”
再比如我國著名的“勿謂言之不預也”
這種層次的會說話
其實重點已經并不在于會說話本身了
正如《蔡康永的說話之道》這本書
精髓其實并不在正文里
而是在自序里的一段話
“我喜歡研究說話這件事
是因為我覺得透過研究說話
你會比較根本地搞清楚
自己和別人的關系
搞清楚自己在想什么、別人在想什么
以及最重要的
自己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
這才是真正的說話之道
也就是高情商的表現:
知己知人,心有所容
才能言之有物
心之所容,首在自知
高情商的第一步,永遠是了解自己
具體來說分成三個方面:
了解自己的情緒
了解自己的需要
控制自己的情緒
其中,了解自己的情緒和需要
是高情商的基礎
而控制自己的情緒
是“知己”的最高表現
也是高情商中最重要的技巧
因為老法師早就告訴我們
全滿的杯子裝不下任何別的東西
只有你把自己摘出來
才能真正地看到別人
這部分內容太多,咱們今后再展開講
我今天就先舉個例子讓大家感受一下
還是請出咱們的張文宏醫生
前兩天他接受一個采訪的時候
記者問他:
這個回答好像顯得過于“耿直”
是張醫生在專業領域之外
突然就變得不會說話了嗎?
我覺得恰恰相反
這句話才反應了張醫生的高情商:
能夠控制住自己的情緒
記者的這個問題其實很有水平
很容易激發一些情緒(比如自豪感、救世情懷)
但是張醫生并沒有像普通網紅一樣
順著話題開始煽情
要么賣慘,要么賣崇高
因為他非常清楚:
疫情當前,你對我的所有采訪
都是為了控制疫情、分享專業信息的
我個人的事情并不那么重要
也許我當初的選擇確實有很多情懷
但是犯不著“現在” 跟 “你” 說
沒必要在這個疫情時候對著媒體大眾
剖析我個人的心路歷程
心之所容:更在容人
情商的第二步就是知人
知人就是對別人的態度
但是這里面也分兩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叫“察言觀色”
就是感受別人的情緒
這個相對來說其實比較簡單
只要你別沉浸在自己的情緒里
像前面說的把自己倒空
想要看到別人是生氣還是難過
其實不那么復雜
當然也有例外
就是網絡聊天的時候
這個時候情緒是藏著的
這就是為什么網絡文字交流很容易爆發沖突
因為大家都不知道對方什么態度
可能你這邊還以為大家是在理性探討
其實對面早就跟炸了媽一樣
情緒接近失控了
這時候你再隨便開個玩笑、弄個嘲諷
那翻車起來簡直慘不忍睹
所以最近幾年
倪老師從來不在網上跟人討論嚴肅問題
有事最好當面說
知人的第二個層次是“需求理解”
就是我不光知道你現在的情緒是什么
我還能根據我的個人經驗
以及我對你的理解
知道你現在想要什么
也就是所謂的“讀心術”
其實“讀心”本身還不難
這一步最難的地方是容下別人
尊重別人的需求
認可別人的價值
比如我覺得張文宏醫生水平最高的一句話
“大家宅在家里,都是戰士
是在跟病毒戰斗,悶死他”
就非常尊重我們普通人的行動
這是我最佩服和喜歡所有高情商的人的地方
也是高情商的人
讓人覺得最舒服的地方
而且我發自肺腑地希望
我認識的所有人,都能變成這樣
這就是為什么倪老師要開個情商課的原因了
很贊哦! (人閱讀)
下一篇:外向的人不一定就快樂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