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心理咨詢 > 心理咨詢
一個很好的關于心理咨詢,以及育兒的隱喻
謝老師2022-02-19 03:30【 心理咨詢】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師解讀:一、心理咨詢督導Howard經常把心理治療比喻成:來訪者溺水,而你拴著安全繩下去水里營救。1.你作為治療師,光是站在外部視角觀察此人,給出一系列精妙的詮
一、心理咨詢
督導Howard經常把心理治療比喻成:來訪者溺水,而你拴著安全繩下去水里營救。
1. 你作為治療師,光是站在外部視角觀察此人,給出一系列精妙的詮釋和建議,就等于是站在岸上不下水,在“指導”溺水者上岸。
2. 你一味地共情性傾聽,完全融合在來訪者的視界之中——卻不能在互動、關系層面上看到發生了什么,對方的潛意識和自己的正在如何互動...你就是不戴安全繩直接下水,最終兩人可以很近很融合,但關系卻死亡——一同下沉。
所以我細致地找尋和來訪者深度“相遇”(encounter)的那個點,我發現它經常出現在,共情沉浸于來訪者的主觀世界很長時間,而稍微抽離出來一點點來觀察和反思的那幾個瞬間。
那幾個瞬間你的感性體驗依然熾熱,而理性視角也逐漸整合成形。
在這種時刻,一種感性-理性的微妙平衡會經常出現,形成一種對來訪者的深度的、直覺性、出神的理解。很多存在-人本治療師,或者關系/主體間精神分析師,把這種心靈應和稱為“相遇”.
這是非常微妙的技術性體驗,很多時候,只有當事人可以明白“相遇”是怎么一種什么感覺...
他和你不同,但卻跨越千山萬水在心靈世界中找到了你,看到了你怎么填都填不上的那個空洞,以及即便這樣也不愿放棄的心......
只能說到這里了,依然需要繼續摸索婚姻情感心理咨詢。
二、為人父母
后來我發現,為人父母,其實也可以借用上面這個隱喻:
a. 跳進河里,分享孩子的興奮、喜悅、和欲望,享受這生命的能量。 沒有這份“跳躍”,你和孩子的關系便無活力。
很多時候,來訪者告訴我他們不會享受生活,也不知該如何呆在親密之中。仔細搜集生活史,早期幾乎全都缺乏親密的親子體驗。
b. 同時,父母身上要拴著安全繩——這意味著要保護孩子,幫助他/她調節自己的興奮和欲望,保證其基本安全。
沒有這個部分,孩子長大或成年后無法保護自己,會感到恐懼,擔心會被自己的欲望或過度興奮給反噬。因為他們未曾內化一個在與自己親密的同時,保護自己的父母,安放在自己的人格之中。
所以很多來訪告訴我,他們的父親,只是玩伴而已。說這話的時候悵然若失。
就像我曾經的這篇文章父親:既是玩伴,又是保護者,最關鍵是要能轉換所言:跳下水親密融合容易;栓安全繩保障安全也不難;最難的就是兩者轉換。
所以高質量的心理咨詢和為人父母,都是需要微妙平衡的精細活。
自勉互勉。
很贊哦! (人閱讀)
上一篇:你時刻準備著,卻放棄了每一個機會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