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心理咨詢 > 心理咨詢
超負荷工作,面對死亡威脅!是什么支撐醫生們的靈魂
謝老師2022-11-06 14:12【 心理咨詢】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室:升官發財請往他處,;貪生畏死誤入斯門!;今天把這兩句話拿來,送給一群人,那群身著白衣,以凡人之軀對抗惡魔劣疾的醫者們。他們是醫生,他們知道怎么治病,
升官發財請往他處,;貪生畏死誤入斯門!;今天把這兩句話拿來,送給一群人,那群身著白衣,以凡人之軀對抗惡魔劣疾的醫者們。
他們是醫生,他們知道怎么治病,他們知道生病的原因。;他們什么都知道,但他們或許不知道,有一天自己也會英年早逝......;就在本月3位醫生先后因疲勞過度,合眼在工作崗位上,再也沒有醒來。;12月16日,復旦大學腫瘤醫院醫生楊立峰因過度勞累猝死,年僅39歲。
現在在百度搜索楊立峰的名字,出現的大多是其坐診的時間和咨詢電話。;但這位醫生,已經沒有機會再坐診,就在他離世的幾天前楊醫生還在網絡問診平臺恢復患者咨詢,幫患者加號看病。;過度的勞累帶走了這位性格溫和、醫術精湛的醫者。;其妻發文:“永失吾愛...下輩子你不要這么累,下輩子,我養你啊!”,看后令人心痛不已。;12月13日,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醫生譚洪勇教授,不幸離世。
譚教授兩年前患多發性骨髓瘤,他為了不耽誤課程的進展,強忍著疼痛上課,直到學期末工作結束才抽出時間去檢查。;譚教授的學生回憶,印象中譚老師總是十分的忙碌,在已經確診患病后,仍然堅持對學生的輔導,多次躺床上指導學生理論學習和論文寫作。;“得病如山倒,若不是親身體驗,很難理解這句話的含義”這是譚洪勇在病情確診后寫的文章中的一句話。;面對重病他沒有選擇退縮,繼續堅持在工作崗位上,堅持檢查完重病患者,才回過頭來面對自己的疾病。;在生命的最后短暫時間,他選擇做一支蠟燭,為所熱愛的事業燃盡最后一絲光和熱......;12月12日,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主任醫師陳培因爆發性心肌炎醫治無效去世,終年49歲。
加上11月1日,上海交通大學附屬醫院醫生江金健突發心臟驟停,不幸離世,年僅30歲。;短短兩個月,四位醫生因為過度勞累在工作崗位上猝死。;或許曾經他們想過高強度的工作、毫無喘息之機的生活會影響自己的健康。;但又轉念,我乃醫者,何懼病患。;披上白袍,大步迎風繼續在行醫路上奔波著。;這是作為醫者的仁心吧......
學醫枯燥,極其枯燥吶!網絡上流行著一句話:勸人學醫,天打雷劈!;學個十年八年,才有資格入行,才算踏進了醫學界的門檻兒。;即使這樣,也從來沒見哪間醫院醫生稀缺,也未曾見醫學院招不到生源。;這些已經成為醫生,或正在學醫的人,是為什么選擇這一行呢?
因為體面?因為錢財?因為情懷?;一位醫生朋友曾與我談論過這個話題:;我兩歲時,母親突然生了一場重病。;因為家在農村,經常要奔波于縣城和大城市的醫院之間,我的童年生活基本都籠罩在母親生病的陰霾之中。;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一個晚上母親病發,痛苦的在地上打滾哀嚎著。;父親因為工作不在家中,我站在母親身邊不知道能做些什么,只能一直哭。;哭到聲音嘶啞,哭到母親連掙扎的力氣都沒有,直到父親回家才把她送到醫院。
長大以后母親一直擔心兒時的經歷給我留下陰影,經常會開玩笑的語氣問我,你還記得那晚的事情嗎。;我總是淡淡一笑說,兩三歲的事情誰還能記得......;但我記得,全部都記得!;我總想,要是當初縣醫院的醫生沒有誤診,沒有遇到庸醫,母親的病或許不會發展到那么嚴重的地步。;那時我想學醫,不是為家人生病了,我能治。;而是,若干年后學成畢業,遇上一個年輕的病人,帶著他年幼的孩子來看病,我不想那些孩子跟我一樣,再面臨我同年的陰影......;自己遭受過的痛苦,不想再讓別人承受了!
這就是我學醫的理由。;講完這些,她眼睛紅潤,我沉默著沒有說話。;為那些還未曾謀面的孩子從醫,為自己曾經的痛苦少些發生,這算是仁義嗎?;這算是作為醫者的仁心吧......
行醫是醫生的使命,但完成使命的代價你是否想象的到?;很多醫生都在超負荷的工作當中,透支著自己的身體健康去換回患者的安康。;《2017年中國醫生生存現狀調研報告》中記錄,有77%的醫生一周工作超過50個小時,其中四分之一的醫生一周工作時間超過80小時。;將近60%的門診醫生每天要看30個以上的病人,40%的外科醫生平均每天手術時間超過8小時。;白天進行正常的工作,但醫院是沒有關門下班那一說的,36%的醫生經常遇到一周值兩次夜班的情況。
還有80%的醫生身體長期處于亞健康狀態!;這樣巨大的工作量,馬不停蹄的行醫生活,帶來的是超高的工作效率,換來的是一身傷痛,讓醫生群體每天都面臨突發性致死疾病的高風險!;曾經有一篇報道《一個美國人的中國就醫記》,講述了一個美國腫瘤患者在中國就醫的全過程。;從發現腫瘤到做完手術,不超過2周的時間,花費不到美國的七分之一!;總有人認為外國的月亮比較圓,夸贊歐美國家的醫療水平,認為我國醫療水平低下無法與之相比。;是的,不僅你知道,中國醫生們也知道。;所以他們犧牲自己的勞動價值、正常休息來彌補與頂尖醫學的差距。
上文提到的譚洪勇教授,身患重疾臥病在床依然在培養下一代醫學生。;他這么做僅僅是為了對工作的負責嗎?;不!還有夙愿!他要培養出醫學精英,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傾其所學輔導好下一代。;我們不說今后中國醫學將會如何如何,就現在有這樣的一群醫生,誰人不安心呢?;病有得醫,他們拿自己得健康換你的健康,拿自己得命換你的命!;在外國,遵守準點上下班的醫生們,你病的再著急,人家抬眼看你嗎?;除了工作的繁忙帶來身體上的健康下降,越來越多的暴力傷醫事件,也讓醫生們憂心忡忡。
中國醫院協會曾做過一項調查,我國每所醫院每年平均發生暴力傷醫事件27次,醫務人員身體受到攻擊、造成明顯傷害的事件屢見不鮮。;除此之外絕大多數醫務人員曾經遭遇到謾罵、威脅,甚至是去到家中威脅恐嚇!;還有個別極端的事件,升級到殺害醫生!;就在2019年上半年,被公開報道的傷醫時間就有34起!;1月21日,昆明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一位產婦家屬因對醫務人員的服務有意見,連續五天對產科醫生侮辱謾罵,并打傷參與交涉的產科主任。;2月23日,河南商丘某縣級醫院,收治了一名服毒自殺的病人,因就醫時間過晚沒有搶救成功,患者家屬圍毆醫生,甚至當眾逼其喝尿。;5月29日,浙江金華橫店集團醫院,一名護士因為沒能給病人提供紙巾被掐脖至昏死,送進重癥監護室搶救。;......
再去年的這個時候,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的外科張醫生,被其患者持刀捅傷,陷入重度昏迷生命垂危。;多天的搶救才撿回一條命,經過一年的康復修養,張醫生本月重新回到了工作崗位。;對于一年前的事件,他笑著說沒有去多想,現在一心想著回到手術臺前繼續行醫,只是擔心重傷過后手還能不能拿穩手術刀。;他和他們,一心為病患拼死勞累,不被理解過,不被善待過,甚至生命得不到保障。;但少有人退縮,他們擦干心酸的眼淚,縫合受傷的軀體,撫平波瀾的心靈心理咨詢師正規培訓機構。
繼續救死扶傷,支撐著他們的,是每周80小時工作時間換來的每月幾千塊嗎?;支撐著他們的,是作為醫者的仁心吧......
記得許多年前,那時我還是一個懵懂的學生,剛剛開始學醫,算不上醫者。;一個慵懶的午后,跟同學們閑聊,話題也是為何學醫。;“我聽說醫生賺的多,就學了哈哈。”;“是我爸讓我學的,他覺得醫生體面,說出去給他爭面子。”;“我小時候看電視劇,里面醫生一身白衣耍著銀刀,我覺得特帥!”;大家說完都會心一笑,情懷當不了飯吃,有幾個是抱著解救蒼生的想法去學醫的呢。
然而,時隔多年!;當初的小伙子們學成畢業,成為醫者。;散布在天南海北,工作繁忙再也難以想見。;無論身著白衣還是披著綠袍,西醫還是中醫。;當初為了給老爹爭面子的,現在卻只能讓父親每天生活在殺醫新聞的惶恐不安中。;當初想靠行醫大富大貴的,現在卻只能勉強讓一家老小填飽肚子。;當初羨慕醫生風度翩翩的,現在卻只能拖著疲憊的身子,看著鏡子里頭發稀疏的自己,苦笑連連。
到最后,濟世醫人反而卻成了學醫最真實的理由。;情懷原來是可以當飯吃的。;既入此行,若無仁心,怎能日復一日,救死扶傷。;若不鞠躬盡瘁救助蒼生,豈不辜負多年苦學,妄為醫者。;醫者的抱負,或許沒有為國為民那么遠大。;但醫者的仁心,都是因為人民和國家的需要,而得以延續,得以傳承......;//////////;每當生病,手足無措我們最終的選擇都是去醫院治療。;醫生和病患是緊密相連的兩個群體,彼此之間要多一些相互理解和體諒。;最后,祝愿每位醫護人員都能身體健康,救死扶傷的同時,也能保全自己本身的安康。
很贊哦! (人閱讀)
上一篇:想走捷徑有錯嗎?
下一篇:有這幾個特質讓你一直“年輕”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