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心理咨詢 > 心理咨詢
不是自體心理學的自體心理學小組
謝老師2021-04-13 15:32【 心理咨詢】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師解讀:呆了幾年的,心愛的自體心理學督導小組,現在已經完全轉到線上。哪怕完全地online,你也感到它是屬于你的,一個精神的家。再次在ZOOM上看到我的伙伴,讓我回
呆了幾年的,心愛的自體心理學督導小組,現在已經完全轉到線上。哪怕完全地online,你也感到它是屬于你的,一個精神的家。再次在ZOOM上看到我的伙伴,讓我回想起了很多很多曾經我們還可以圍坐在老者的辦公室里,彼此暢談,離別親吻臉頰和擁抱的日子。
所以,把曾經在小組中發出的感嘆和體驗到的能量,整理一下,用以自勉。我們都要內化足夠多的,充滿善意的自體客體,才可以度過災難,不是嗎?
一、"很low的一個組"
這可能是洛杉磯最好的一個自體心理學小組,你也可以把它稱為“新自體”小組——兩位組織者一個被科胡特本人督導了6年,另一個被科胡特分析了7年半。他們都發展,甚至更新迭代了科胡特的古典自體心理學。
兩位老者都已經接近九十歲了,你可以說,他們思維比較緩慢,而且反應不及我們這些年輕人。
但是,最重要的是,他們作為自體心理學家,無論后來把自己稱為什么:關系自體心理學,主體間精神分析,新自體...
這些都僅只是名相,關鍵他們最重要的,是工作過程特點,而非具體內容。這個特點就是貼近體驗(experience-near)——永遠都讓平實的體驗、日常的語言占據在case 研討的中心。
有可能,直到最后十分鐘,他們才會把我們停留、體驗、沉浸得足夠久的case,試著帶入任何一個在此時此刻,即時浮現出來的理論。
我記得剛來這個小組,我會覺得好像這里比較low——穿不透來訪者嘛,理論淺了嘛,不高級,來之前聽說是大牛,但顯得不牛嘛。
呆了一段時間后,你才發現——那種趴在來訪者主觀體驗世界里一步不離,一招不躍的咨詢節奏感,很快就出來了考心理咨詢師難嗎。
于是我明白——要讓理論和套路來找你,而你只需要騰空自己,為了這“懂了很多道理卻依舊過不好這一生”的另一個活生生的生命,稍微放空一下自己,讓自己low 一點。
莊子說,每下愈況。你能低下來多少,你就有多深而已。
you don't know how much I miss this office, these lovely furnitures.
二、“別讓套路代替了人”
今天的督導小組花了1小時20分鐘左右談論一個很有意思的case,然后再次在最后十分鐘,我們為這個case找到了一個比較能夠解釋的理論,這次浮現出來的理論是克萊茵-科恩伯格的原始分裂觀。
用這個觀點來理解這個具體的case,比較貼切到位。
但其實,這是一個由山雞知名自體-主體間心理學家組建的一個督導小組。
我事后想一想,科胡特要是知道咱們這些后人,拿著曾經跟他作對的克萊茵-科恩伯格的理論分析來訪者,他會怎么想。
我個人覺得他完全不會怎么多想。
科胡特在心理學理論層面上有很多主張,但他最革命性創造卻是方法。強調過程,切近人的生活體驗,從外部把人當物體去觀察,轉向從來訪者的主觀內部觀察。
而這個方法,它可以開啟一個從內到外的過程:我們根據自己對來訪者的共情沉浸,浸泡于他們的主觀世界之中——這是第一步。
然后再任即時浮現出來的理論,去更深一點點地,就那么一點點地,去收攏我們對來訪的理解——這是第二步,而且這一步可有,亦可無。
因此,真正的自體心理學家,不把任何理論看得比來訪者本人的經驗重要——我們要逆反“從外向內”,即——用來訪者的“內在”經驗,去套自己在“外面”所學理論的老路。
美國平均每年,不知道要創造多少種心理療法。每種療法內部,平均每年,不知道又有多少個新的病理學-干預模型在誕生。
我們都要了解甚至學習,這是職業態度。但在活生生的人面前,它們全都要靠后,靠得很后很后。
自由聯想、正念、行為分析、覺察、接納、共情、聚焦、呼吸,在具體的人就位以前,純為套路。
套路太深,就見不到人。你若見到人,套路就成為路。
通向很多未知的地方。
三、“平,新年快樂”
2019年最后一次自體-主體間臨床研討結束,組員們一一擁抱,彼此祝福對方新年快樂,然后我們一一擁抱帶領我們的老者。他們一位87歲,一位93歲(當時病毒還未來,我們還可以擁抱,多么懷念......)。
我們這個小組,已經完全不再拘泥于科胡特的理論和他的實踐體系,我們有些session甚至完全想不到科胡特,而是在探討克萊茵和其他理論家。
當我們擁抱告別的時候,所有的人都祝福對方“新年好”,沒有一個人說“圣誕快樂”,雖然圣誕節對大部分人而言更重要,而且近在眼前。
沒有人會告訴你這是什么原因,但是我們心里都知道:無論你來自哪里,無論你的信仰如何—你們都要或多或少地慶祝新年。但若你是猶太教徒,抑或佛教徒、又或者穆斯林,那么你是不會對另一個人說圣誕快樂的。
這只是一個很小的細節,但這就是我把這里視為家的原因。我們因為共同的熱愛和追尋聚到一起,我們試圖深入理解我們的來訪,但我們始終尊重、理解、和保護彼此的多樣性。
我不會把我的節日想當然地與你慶祝,同樣的我們也不會想當然地把自己的思慮和假設,輕易地往來訪者身上套。
當一個氛圍它尊重人,不把強勢的主流敘事想當然,你會有一種很奇怪的感覺——你會感覺在此中,你是一個完整的人。一點不多,一點不少。于是感恩。
四、“平,這段時間,你的case有優先性”
一月底,國內爆發疫情,我開始了艱難而漫長的危機干預歷程。
今天,遲到二十分鐘,來到小組。大家合圓。所有人都看著我。還沒有人報案例。我很好奇,問為什么這么久了都沒有報case。一位同事告訴我:我們在等你報,你上次報了中國疫區危機干預的case,我們不知道你這次是不是還要跟進。平,這段時間你的case在我們這里有優先性....
以前我會暗地里(當然只是暗地里),嘲笑和諷刺小組里面這些宣揚普世和平等精神的白左,今天我真的覺得,我們需要一些作為人的優雅和正直,以及對人類同類真誠的悲憫。不因你的國度、文化和皮膚。
只因人同此心。
這幅圖,是我辦公室門口的軍人墓地,很讓人感到寧靜的地方。你仔細看,會發現上面大多數彼時二十幾歲的美國孩子,陣亡于七十多年前,和我的祖國并肩作戰的太平洋戰場。
在災難面前,我們要有基于愛的仁慈;我的小組伙伴,還有這些在靜謐中安睡的彼時的年輕人,也告訴我,在大難之下,也要基于對人類同伴的愛,而保有基本的,正直與義。
很贊哦! (人閱讀)
下一篇:為什么今年自殺特別多?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