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心理咨詢 > 心理咨詢
簡單的心理學常識你知道幾個
謝老師2021-03-26 10:44【 心理咨詢】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室: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會關注心理學,心理學會涉及到生活中的很多方面,感覺懂心理學的人好像與別人交談的時候都更自信一點,其實我們身邊也有很多的心理學現象與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會關注心理學,心理學會涉及到生活中的很多方面,感覺懂心理學的人好像與別人交談的時候都更自信一點,其實我們身邊也有很多的心理學現象與特征,簡單的心理學常識你知道幾個,多了解一些心理學也許會讓你有很多的驚喜呢!
如何面對一個憤怒的人?
一般人覺得別人生氣時,會下意識認為那個人非常可怕
其實不是的,越情緒失控的人內心越有可能伴隨著脆弱、無助。他們是感覺外界有傷害了,于是只能豎起防御的刺。
下次當你遇到憤怒的人,或許可以換個角度去看待對方:他/她只是一個受傷的人。
心理學一個重要的原則:每個人為自己產生的情緒、感受負責。
發現了有些情境下的憤怒是伴隨著受傷的,絕非意味著我們要去承擔、拯救、負責誰的情緒。
而是下次在經歷親人生氣、與人爭執、自己生氣時,我們可以專注在憤怒背后的受傷感,內心一定是感覺缺失了什么、或者認為被冒犯了什么、或者有需求但無法直接表達。
而這種察覺,可以讓氛圍緩和下來,讓自己的情緒一下轉化成平和與松弛。
為什么我們懂了這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因為“道理”你只是懂了一次,而真正決定行動和無意識反饋的,卻是在你身體里運行過成千上百次的自動化意識心理咨詢師好考嗎。
那些從別處搬來的“道理”,在真正用的時候壓根不會起作用,因為它在你的意識中太淺了。
為了讓后來認同的真理植入到腦里成為新的思維,你只能一次次去加深懂得。
這是一個持續的過程,絕對不是讀一次就頓悟,就可以從今以后都過好生活了。
培養一個可見的習慣,我們都明白需要重復嘗試去做,培養一個摸不著的思維其實也是需要重復去嘗試。
所以,一時做不到,改變緩慢且反復,不用苛責自己,堅持下去,才會真的有所改變。
如何讓自己正面情緒越來越多?
如何正面的滋養自己?
現在,情緒化、負面能量爆棚、容易焦慮、抑郁似乎成了很多人的通病。
我們都想讓自己保持一個正面的情緒狀態,也想讓自己內在的力量越來越強,可以不用輕易的就被壞情緒和瑣事所帶走。
如何增強自己的正面情緒?讓自己擁有更多的好心情?
我們都知道有好心情會讓自己更好地行動,但行動同樣可以反過來喚起好情緒。
你走路讓自己抬頭挺胸,思維會跟著調整為自己是個更自信的人。
你每周運動3次,思維會默認為自己是個有活力的人。
你一個月里又學了新的知識、又完成了一項棘手的工作任務,思維會跟著調整認為自己是個有能力的人。
如果你現在是個執行力、行動力差的人,通常有可能是因為這幾個原因造成的:
1、給自己壓力太大。
那就每件事設定的完成量越小越好,小到不用耗費什么意志力就可以完成,但在執行過程中不設上限。
具體例子:一天只做5個俯臥撐,完成。咦,狀態不錯,那就再做多幾十個也可以。
旨在不會因為目標過大而在受挫中途放棄,同時又維持了一個持續的行動過程。
2、怕失敗,怕挫折。
認為自己失敗一次,做錯一次,后果就會非常損失自我價值。
此時可以用局外者角度去看待自己,設想如果是朋友擁有這個緊張的擔憂的念頭,你可能會發現存在著僵化、嚴苛的假定,你也會發現別人并沒有那么關注你,意識到后就會消除不合理性。
3、否定自己
還沒有做時就下結論認為自己一定不行,做不到,干脆不嘗試。這是成長時期經歷造成的負性信念有關。
我們可以多提醒自己,回顧下過去曾經做過哪些成功的事,雖然有困難但也完成了,用實際的例子去駁斥腦海中這個想法。
告訴自己再試試,最有效的方式一定是重新通過行動,去塑造另一種可能。而不是去一味相信過去腦海中的聲音。
做一個既會依賴又能獨立的人,這樣的人最幸福。
你知道嗎,人類與生俱來存在著兩個相處方面的需求:
一是依戀他人的安心感,
二是獨立自我的效能感。
我們需要依戀他人,每當人們感覺到自己正在被無條件地看見、傾聽、理解時,都會流露出安心幸福的一面。
并且個體都有屬于自身的局限、精力、若想生活得更好,就是承認自己需要依戀別人,與別人合作。
別人也同樣有這個依戀需求,想要被我們看到和對待。這本身可以是一個互相合作、互相滋養的狀態。
另一方面,我們需要擁有獨立自我的效能感。
自尊來源于一個人可以應對得了生活的冒險、挑戰、有選擇權、表達權,并在探索世界這個過程里體會到了屬于自己獨有的力量和價值。
常見的壓抑、低自尊、回避失敗都是在對自我效能感的限制,專注于加強自身的效能感和勝任感,是一個值得為之努力的目標。
倘若在過程中遇到挫折了,可以回頭看看第二條。
最后,希望以上內容可以對你也有點幫助。
做一個既會依賴又能獨立的人,找到自己生命中的平衡點,享受在自己里面,那將是非常幸福的感覺。
很贊哦! (人閱讀)
上一篇:我們需要管理的并非情緒而是
下一篇:眼見不一定為實,你需要腦子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