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心理咨詢 > 心理咨詢
你屬于外向孤獨患者嗎?外向孤獨患者的特點
謝老師2021-03-29 04:23【 心理咨詢】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室:喜歡Eason陳奕迅的歌的人似乎身上都有些憂郁的氣質,可能是看見了他人的故事若有所思,也可能是身為故事中的主角而有所感觸。被我們所熱愛的旋律必定撥動了
喜歡Eason陳奕迅的歌的人似乎身上都有些憂郁的氣質,可能是看見了他人的故事若有所思,也可能是身為故事中的主角而有所感觸。被我們所熱愛的旋律必定撥動了心底那根等待被彈奏的琴弦,那聲聲入耳、穿透心靈的歌曲或許是為了撫慰受傷已久卻沒能被溫柔以待的過往而存在的。
比如《孤獨患者》或許觸碰了內心看不見也難以察覺的孤獨,有時痛苦,有時卻能體味其隱蔽的輕松。
你覺得孤獨嗎?你屬于外向孤獨患者嗎?
外向孤獨的人特點大致有以下特點:
1,你是否在外面聚會時看上去很能說,但在和他人侃侃而談時,內心里無數個聲音在呼喚著“我想回家”;
2,親和力十足,大家都很喜歡你,但只有你自己知道很多微笑有多么勉強;
3,對戀人盡力滿足,但發現對方很少回報給你;
4,對朋友有求必應,基本很難拒絕他人;
5,只有回到你一個人的世界,才能感受到那個“真實”的,根本沒氣力說話的你。
如果你符合以上幾點,基本就算得上是“外向的孤獨者”。這類孤獨患者一眼望去可能還會給你活力十足的感覺,他們和那些抗拒說話的人還有所區別,外向孤獨的人他們非常擅長在人前表現地積極主動,對所有話題都會發表他們有趣的看法,但他們的有趣或許不是發自內心的快樂向外投射的結果,而是長久練習的防御和阻抗,是對他人向心靈深處靠近的拒絕。
外向孤獨來源于人們對人群行為的觀察。網友調侃具有外向孤獨氣質的人群是“社交一小時,回血兩三天”。對于很多不太喜歡聚會的人,社交如同消耗,并未感到快樂,反而回家還要在自己的世界里補充能量。曾有說法,這是因為內向與外向的人格特點不同:外向的人容易從人群中不斷獲得營養;而內向的人不善于從人群的交往里獲得營養,反而不如自己獨處時,更能感到舒服的感覺。
是什么導致這樣的差異?除了榮格所說的人格特質分為外傾和內傾,我想更多的是跟從小的生活環境息息相關。
我想從一個孩子的生長過程說起,因為每個成年人與他人的交往方式的內在感覺是和小時候父母關系分不開的,而之所以一個孩子對于交往感覺到消耗,這可能與他的內在關系被侵入相關。
比如,一個年幼的孩子跟他的玩伴鬧別扭,不知怎么處理;在學校讀書時,跟其他同學發生爭執,甚至出手相向,受了委屈;學習成績沒有達到父母的要求,感到焦慮和恐懼,還有許多大大小小的麻煩困擾著他,他能否自然暢快的向父母求助得仰仗于家庭氛圍的和諧程度心理咨詢入門。
我們可以假設,這個孩子沒有告訴父母,而選擇隱瞞。這里有很多可能性,比如他覺得說了沒用,父母忙著工作,所有的注意力都在外界,沒有精力和耐心聽他說,甚至還會招來父母的教訓;還有一種可能,父母自身被各種情緒所困擾,在家庭時間里以粗暴的方式排泄這些情緒,由于孩子本能的會察覺情緒里的各種沖突或角力,因此他就承擔起了照顧父母情緒的重任,這個家就再也沒有他說話和釋放情緒的空間了。
在這樣的家庭里,父母大多是回到了退行的狀態。對于他們需要釋放的壓力和情緒,沒有任何忍耐力。沒有忍耐力是因為他們沒有學會以一種合適的方式釋放掉情緒情感,合適的表達情感是一種高級的能力,缺乏能力的表現就是把情緒以粗放的方式排解掉,因此他也沒有能力去想象身邊的人能否接受住他發出的洪水猛獸。
自我是一個具有發達通道的容器,而智力是維持容器強度的有力保障。這里做一個比喻,情緒情感是水,自我的容器如果足夠結實就能承受住這些情感,這取決于對智力的使用。如果智力使用得當,情感就能被自我這個容器很好的流通而散去,就算情感宣泄過度,智力還能幫我們收拾殘局;但如果放棄對智力的使用,情感則如水瀉地,自我容器破碎,人格邊界解體,就不存在心理意義上的人了。
另一方面,如果智力使用過度,則是對情感的壓抑和隔離,因為迷戀上了頭腦高速運轉所帶來的刺激而忘卻了隨著情感而來的溫暖與感動,情感隔離的本質是對智力的壓抑。
如碰到放棄使用智力的父母,對于他們的孩子來說,帶來的災難是致命的。孩子為了求得生物上的存在,會不得不被熏陶出“自動回應”的功能。
于是,這個孩子在長大后也形成了這樣的功能,“滿足他人,壓抑委屈”,外表卻已形成一個“乖乖好孩子”。但這個孩子可以在外面演出一個“完美好人”與他人聚會玩耍,回家后,卻需要好幾天,甚至一周的時間來消化承接自己內在沒辦法消化的感受。甚至是自己難以說清,卻是實實在在的抑郁的情緒。
那么,外向的孤獨患者該如何完成自救?我想了幾個可以覺察的點:
1,安靜時,理解自己的喜好,對于不喜歡的感覺,他人試圖侵入你的邊界時開始說“不”。
2,面對現實中的父母,接納他們的局限,不期待他們成為我理想化的父母;看到真實的自己,接納自己的局限,允許自己無法成為父母理想化的孩子。
3,面對愧疚感,在拒絕別人時,會容易引起對不起別人的感覺,這時你可以記住一點:他人有提出需要的權利,但你也有滿足不了,可以拒絕的權利。
4,允許自己虛度時光,不需要刻意社交,而僅僅是在自己的世界里“享受清凈”。
當你以新的視角來看待這份孤獨,或許會發現孤獨也有它獨特的魅力。孤獨不再是對自己內在創傷的防御,而是心理學意義上的標記,賦予了你深度思考和理解事物變化的能力,帶著這個優勢,你會越走越遠、越走越好,直到發現你已深深愛上了這份帶著淡淡憂傷的孤獨。
很贊哦! (人閱讀)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