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心理咨詢 > 心理咨詢
“取悅癥”—你對他人的認可上癮嗎
謝老師2021-03-10 21:47【 心理咨詢】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相信大家都對討好型人格有一定的了解,簡而言之,就是為了討好別人而忽略自己的感受,如果你在思考為什么你總想做一個“老好人”,那么除了可能是討好型人格
相信大家都對討好型人格有一定的了解,簡而言之,就是為了討好別人而忽略自己的感受,如果你在思考為什么你總想做一個“老好人”,那么除了可能是討好型人格之外,你還有可能是有取悅癥,“取悅癥”是一種強迫的甚至成癮的行為模式,會讓你對他人的認可上癮,“取悅癥”—你對他人的認可上癮嗎會為大家詳細介紹。
取悅癥分為哪幾種類型
取悅癥主要可分為三種類型:認知型取悅癥、習慣型取悅癥、逃避型取悅癥。
這三種類型分別對應著不同的心理機制。不論哪種類型和心理機制,都會給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高昂成本,也會影響人格獨立和自我進步。我們可以嘗試從三個方面調整心態:一、多強調自我意愿和需求;二、懂得并學會拒絕;三、內化自己的成就感。
一、認知型取悅癥癥狀:
陷入到自我虧待的心態
你需要并且必須爭取到每一個人都喜歡你
他人需求>你的需求
你在衡量自尊或是定義自我時,依據是你令他人的滿意度
你相信著,討好能夠使你免遭他人拒絕、免遭刻薄對待
如果你符合這些描述,應該首先專注于理解和糾正「取悅于人」的心態。
二、習慣型取悅癥——癥狀:
被迫犧牲自己的需求,而照顧他人的需求
為他人做的太多,幾乎從來不說“不”
你需要每一個人的認可
如果你符合這些描述,應該首先專注于打破習慣上。
這類人把取悅他人當做一種習慣,甚至帶有自我強迫性質。他們對自己缺乏客觀評價的能力,想通過持續取悅他人,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得到別人的認可,能夠讓這類人獲得極大的心理快感。而這種快感又不是時刻都能得到,如果通過取悅他人就可以得到認可,那么取悅他人就會成為一種習慣,并且上癮。
三、逃避型取悅癥——癥狀:
逃避令人害怕和不安的情感,意在保護你自己
畏懼憤怒、沖突和對抗,僅僅是有這樣的預感就會引起焦慮
因為你逃避著難以應付的擔心情緒,所以你從不給自己機會去學習怎樣有效的處理沖突,或者怎樣恰當的應對憤怒。結果,你非常輕易的就把控制權交了出去國家心理咨詢。
上述認知型和習慣型取悅癥都有一個共同點:其動機是為了獲得別人認可,從而主動遷就別人、迎合別人。還有一種取悅癥的動機是為了逃避:逃避壞情緒、拒絕、暴力、冷落,逃避自己心中的內疚自責。
這些被逃避的對象,往往會給人帶來心理上的恐懼。為了不直面恐懼,所以選擇了逃避,期望通過逃避,給自己營造心理舒適區。在這種心理機制下,這類人會做一只“把頭埋進沙子的鴕鳥”,不愿意直面矛盾,成為逃避型取悅癥患者。
如何改善取悅癥?
1. 去掉頭腦里的“應該”
取悅癥患者在腦海中缺乏彈性和余地,他們總會說“我應該這樣、那樣”。有意識地把這些“應該”,替換成“如果我愿意”的句式會好很多,比如“如果我愿意,我可以滿足那些重要的人對我的要求和期望”、“如果我愿意,我可以在重要的人面前保持愉快和樂觀”。
首先,這些表述中加入了自我偏好的條件;其次,表述中還加入了選擇權;最后,告訴自己并不是要滿足所有人,只是滿足重要的人,并且這不是義務。這樣一來,對自我苛刻的要求就被軟化了。
2. 學會拒絕
取悅癥患者最大的困擾之一是不會拒絕別人。對此問題,可采用拖延方法。
比如對方在電話里向你借錢,而你的內心其實并不想答應——并且你很清楚,如果答應之后自己將后悔——這時你可以選擇先拖著,說過段時間再答復。這樣推脫幾次對方就會明白你的態度,而你也不會被別人的要求所控制。
3. 學會自我認可
取悅癥患者對自己的評價往往都來自別人,他們習慣于否定自己,從不獎勵自己。因此要設法多給自己正面評價、給自己獎勵,不把自己的成就感建立在他人的評價之上。真正的成就感,永遠來自于自己的內心。
很贊哦! (人閱讀)
上一篇:離婚冷靜期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自殺心理的識別、評估和干預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