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心理咨詢 > 心理咨詢
什么是教育
謝老師2023-06-11 05:22【 心理咨詢】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室:生活中我們一直在強調孩子的教育問題,那么什么是教育呢?著名教育家葉圣陶曾說過:教育就是養成良好習慣。拉開孩子的差距,往往不是智商,而是從小養成的各
生活中我們一直在強調孩子的教育問題,那么什么是教育呢?著名教育家葉圣陶曾說過:教育就是養成良好習慣。拉開孩子的差距,往往不是智商,而是從小養成的各種良好習慣。兒童期是形成習慣的關鍵時期,希望給家長能夠培養孩子養成以下良好習慣。
一、從語言開始文明習慣的培養
文明禮貌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文明語言習慣的培養從禮貌用語做起,我們都希望孩子將來是一個懂禮貌、有教養、舉止文雅的人。如果父母平日說話都是溫和禮貌,再加上日后親子閱讀里多給孩子接觸詩歌,經典,文學作品等,那么這個孩子的語言素養一定不會差。優美的語言能慢慢發酵出說話和氣、舉止文雅的好氣質。
二、從進食培養孩子的規則習慣。
進食培養孩子規則習慣重要的是契機。家可以從細節做起,教孩子正確拿筷子的方法、等大人動筷子后才能吃、吃飯時候手要扶著飯碗、咽下嘴里飯菜在說話、吃飯的時候不要吧唧嘴、喝湯的時候不要發出響聲、禁止用筷子敲打飯碗、不能隨便換座位、不能將筷子插在盛著米飯的碗里等。吃飯是一個孩子每天要經歷好幾次的事情,所以通過吃飯養成孩子的規則意識,這個契機非常重要。
三、從自己穿衣開始培養勞動習慣
勞動習慣同樣是一個項應該從小培養的行為習慣,現在父母會經常過度保護孩子。孩子小的時候覺得他們太小了,長大一些,又心疼孩子忙著學習沒時間,生活上一些小事處處代辦,這樣孩子就失去了自己動手的機會,自然難以培養起自己的品格。家長不要以為這些生活瑣事不值一提,孩子自立的意識正是從穿衣、穿鞋穿襪開始的;責任感正是從幫助父母洗碗掃地抹桌開始的;獨立思考的能力正是從自主自己的生活開始的;自信正是從輕松掌控自己的生活開始的。放手讓孩子去做,你會慢慢看到驚喜。
四、衛生習慣是一生健康的基礎
衛生習慣的培養重在兩個方面,健康的飲食習慣和良好的作息習慣。好身體是一切的關鍵,這一點越來越得到現代人的認同。幼兒時期的作息習慣對過渡到小學階段特別重要。當孩子從小就習慣了按時按點地做每一件事,到了上小學時才能自律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更加有規律地進行娛樂和學習,達到兩者的平衡。
五、閱讀習慣是一生的財富
現在人們越來越認同教育應該是自我的、一生持續不斷的追求,而不是學校里的十幾年,老師灌輸給我們的那些知識。自我教育的基礎就是要有閱讀習慣,自發地從各種書籍里汲取營養。在幼兒時期就開始培養起閱讀的習慣,會比成年后再來培養容易的多,也會在無功利性的閱讀中更加發現閱讀的樂趣。當一件事是有樂趣的,那么離習慣就不遠了。
六、與他人和諧相處的社交習慣
語言是為了社交而服務的,因為社交的需要,我們才要學習語言。現在的社會講情商,而情商的重要指標常常是看是否會社交。現在的父母已經越來越重視從小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合不合群?會不會欺負或者是被其他小朋友欺負?這些都是大多數父母關注的問題。這時候父母的示范和引導顯得特別重要。你希望孩子是樂于跟別人交流,友好相處的,那么首先父母也要做這樣的人,熏陶自己的孩子。并且創造機會,多帶孩子去接觸各種各樣的人,不僅僅是同齡人。在相處中,引導孩子與別人友好相處、幫助別人、與別人分享、考慮別人的感受。
七、運動習慣是一生健康的保證
有些孩子跑步姿勢不夠協調,易摔倒,發言口吃,字跡不好看等。其實這些都是和孩子的運動協調能力缺乏,神經功能失調有關。當度過了幼兒時期,運動習慣更多地幫助一個人強身健體,心情愉悅,擁有積極樂觀的好心態。
習慣是一種頑強的巨大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對孩子來說養成良好習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循序漸進、持之以恒的過程,家長應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很贊哦! (人閱讀)
上一篇:讓自己變美麗的心理暗示
下一篇:怎樣避免背黑鍋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