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id="dhddf"><mark id="dhddf"></mark></p>

      <ruby id="dhddf"><mark id="dhddf"></mark></ruby>

        <ruby id="dhddf"></ruby>
        <del id="dhddf"></del> <ruby id="dhddf"><b id="dhddf"></b></ruby>
              <big id="dhddf"><ruby id="dhddf"></ruby></big>
              <pre id="dhddf"><mark id="dhddf"><progress id="dhddf"></progress></mark></pre><p id="dhddf"></p><p id="dhddf"><mark id="dhddf"><progress id="dhddf"></progress></mark></p>

                <p id="dhddf"></p>

              <ruby id="dhddf"><mark id="dhddf"><thead id="dhddf"></thead></mark></ruby>
                <output id="dhddf"></output>

              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心理咨詢 > 心理咨詢

              點紅實驗:嬰兒自我意識的覺醒

              謝老師2022-09-01 16:12【 心理咨詢】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一直以來,自我意識都是心理學領域的重要研究內容。針對自我意識的形成與發展,諸多學者提出了不同的理論。米德的符號交互理論認為,為了用符號進行溝通而采

              一直以來,自我意識都是心理學領域的重要研究內容。

              針對自我意識的形成與發展,諸多學者提出了不同的理論。

              米德的符號交互理論認為,為了用符號進行溝通而采用他人觀點的需要產生了自我。

              個體想象自己在他人心中形象的能力預示著自我的出現。

              當我們能夠修正自我的行為,使之符合我們覺知的他人的期望時,我們就成為了社會人心理咨詢師 取消

              家庭心理咨詢,心理咨詢助理,二級心理咨詢師考試成績:點紅實驗:嬰兒自我意識的覺醒

              而依戀理論則認為,嬰兒和養育者之間的相互作用促使了自我的發展。

              嬰兒在與父母的交互作用過程中發展出對他人和自我的心理表征。

              即對自己是否是值得依戀對象愛、能否引起依戀對象敏感的呵護以及對依戀對象在自己需要時能否為自己提供支持和保護的內在觀念與認知。

              這種心理表征一旦形成,將對個體在依戀關系中的認知、情感和行為反應模式產生重要影響,成為個體理解并預測環境,作出適應行為,建立并維持心理安全感的基礎。

              而認知心理學家則用自我圖式來描述個體的自我意識。

              在認知心理學看來,個體通過自我圖式來組織和加工與自我有關的信息。

              自我圖式影響著人們對自己所接受的信息加以編碼、存儲和提取的認知結構。

              是有關自我的認知類化,它源于過去的經驗,組織并指導包含在個人經驗中有關自我信息的處理。

              Mahle則在其長期觀察的基礎上,提出自我的獲得和發展是通過分離—個體化過程實現的。

              分離指自我與客體區分的過程,依靠分離過程,嬰兒逐漸認識到母親是與自我相分離的。

              個體化指嬰兒逐漸認識到自己作為一個獨立的、自主的整體的能力,這種能力在嬰兒母親不在場的情況下也能有效地發揮作用。

              在嬰兒自我的發展過程中,每一個新的進步都伴隨自我與客體分化的新水平。

              分離—個體化使嬰兒形成了自我的概念,產生了具有穩定意義的“客體我”,即得到自我的同一性。

              此前研究已表明,在前言語期,嬰兒即已形成穩定的自我意識。

              而研究者對視覺自我認知指標的研究,則為嬰兒自我意識的形成與發展提供了實證依據。

              1977年,Beulah Amsterdam決定通過鏡像實驗來研究嬰兒的自我意識。

              實驗中,Beulah Amsterdam在嬰兒鼻頭一側涂抹紅點,觀察嬰兒在鏡子前的反應。

              假若嬰兒碰到了鼻頭上的紅點,或用鏡子檢查自己的鼻子,則被認為識別了自我。

              Beulah Amsterdam的研究發現,嬰兒的鏡像行為在生命的頭兩年隨著年齡的增長出現顯著的變化。

              從對鏡像較少或沒有興趣,到出現社交行為、比較行為,到最后開始觀察自己的動作并出現自我比較行為。

              于是,Beulah Amsterdam根據其研究總結出嬰兒鏡像行為發展的三個階段。

              1.游戲伙伴階段:6—10個月,嬰兒將自己的鏡像當做玩伴,但認不出他自己。

              2.退縮階段:13—20個月,嬰兒不再對鏡像作出喜悅的反應,變得警惕起來,一些嬰兒則表現出尷尬和自我欣賞的跡象。

              3.自我意識出現階段:20—24個月,65%的嬰兒能夠識別自我鏡像。

              在整個嬰兒時期,孩子似乎都把自己的鏡像當做“玩伴”看待,并逐漸對自我鏡像進行深入探索。

              而當嬰兒對自我鏡像的本質產生好奇,而不再將其視為玩伴時,自我意識即開始覺醒。

              這時,嬰兒中斷了與“玩伴”的游戲,并在鏡子后面搜尋自我的鏡像。

              這種搜尋行為即堅定的表明,嬰兒不再天真的將自我鏡像視為另一個孩子了。

              這種行為集中在7-14月之間出現,隨后被回避和自我意識(即尷尬和害羞行為)所取代。

              根據其研究,Beulah Amsterdam將嬰兒的自我意識的發展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12個月之前,嬰兒將其鏡像視為玩伴;

              2.到第一年年底,嬰兒開始對鏡像產生好奇;

              3.13個月,回避鏡像;

              4.從第14個月開始,多數到第20個月,嬰兒開始出現自我意識行為;

              5.在第20個月之后(通常在34個月之前),出現對自我鏡像的明確識別。

              此后,Beulah Amsterdam對嬰兒自我意識的發展開展進一步研究。

              發現在第10個月之后,在與陌生女性和其他嬰兒的社交反應中,嬰兒的自我意識即已開始出現。

              而20個月大的嬰兒比10個月和15個月的嬰兒具有更強的自我意識。

              顯然的,嬰兒的自我意識在生命的第二個年頭即以泛化反應的形式存在。

              并通常表現為注意力集中的一種反應。

              參考文獻:

              Amsterdam, B. . (1972). Mirror self-image reactions before age two. Developmental Psychobiology, 5(4), 297-305.

              Amsterdam, B. , & Greenberg, L. M. . (1977). Self-conscious behavior of infants: a videotape study. , 10(1), 1-6.

              很贊哦! (人閱讀)

              文章評論

              您對本文有什么想法?說點什么吧
              • 全部評論(0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站點信息

              • 網站名稱幸福心理網
              • 建站時間:2011-11-11
              • 文章統計:共11427 篇
              • 文章閱讀:共1103354次閱讀
              • 統計數據百度統計
              • 微信公眾號: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

                  <p id="dhddf"><mark id="dhddf"></mark></p>

                  <ruby id="dhddf"><mark id="dhddf"></mark></ruby>

                    <ruby id="dhddf"></ruby>
                    <del id="dhddf"></del> <ruby id="dhddf"><b id="dhddf"></b></ruby>
                          <big id="dhddf"><ruby id="dhddf"></ruby></big>
                          <pre id="dhddf"><mark id="dhddf"><progress id="dhddf"></progress></mark></pre><p id="dhddf"></p><p id="dhddf"><mark id="dhddf"><progress id="dhddf"></progress></mark></p>

                            <p id="dhddf"></p>

                          <ruby id="dhddf"><mark id="dhddf"><thead id="dhddf"></thead></mark></ruby>
                            <output id="dhddf"></output>
                          www.gaoav.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