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心理咨詢 > 心理咨詢
為什么“好人沒好報”這是誰的錯?
謝老師2023-03-27 15:32【 心理咨詢】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室:“好人”一詞在這個時代似乎變了味。我們聽到的更多故事里,“好人”是沒有“好報”的,但真的是因為命運對他們不公嗎?在這里想跟大家分享一個例子。這位朋
“好人”一詞在這個時代似乎變了味。
我們聽到的更多故事里,“好人”是沒有“好報”的,但真的是因為命運對他們不公嗎?
在這里想跟大家分享一個例子。
這位朋友50歲左右,在所有人眼里都是個十足的好人。
好到什么地步呢?她無償地幫助一對孤寡老人,堅持十幾年并為他們送終;無論有什么她認為好的東西她都會優先分給家人從不藏私。
然而作為大家心里的“好人”,她是真的“命不好”:十年如一日照顧丈夫,最后丈夫還是出了軌,人到中年跟她離了婚。
她總說:我就是命不好失戀心理咨詢。
我時常會思考這種不幸的原因,直到一天恍然大悟。
她是家中最大的孩子。
在她幼時缺吃少穿的年代,她不得不被要求犧牲自己的利益去照顧弟妹——“家里的老大就是要照管弟妹,把吃的用的讓給弟妹”。
她潛意識里認為她的價值在自我犧牲中得以實現,當然也伴隨著控制欲。
夫妻相處過程中,她仍然執著地扮演照顧者的角色:一方面,她無微不至地照顧丈夫,給他做飯洗衣包攬一切家務;另一方面她潛意識里要求丈夫扮演她的服從者。
表現為她拒絕丈夫插手家務,認為他“只會弄得一團糟”,家中物品的購買必須經她同意,甚至丈夫的工作她也會用自己的經驗來“指導”……可想而知這樣生活她會有多累,她疲憊時會意識到丈夫是成年人理應分擔家務,所以內心不斷產生怨氣。
但丈夫不可能永遠甘于扮演一個被照顧的孩子,他不斷反抗,然而在他想要承擔家務的時候被阻止,在他被培養出惰性不插手家務時又被指責,他也會產生怨氣。
二人心里的怨氣與日俱增,它抓住機會在生活中每一個小矛盾中發泄出來,夫妻倆的爭吵無休無止地爆發,導致多年后的一天,丈夫離開了她。
同樣的,在處理跟家人關系時,她的照顧者心理也在自我犧牲中得到滿足。
比如在物質資源已經非常豐富的今天,她仍然堅持吃爛掉的水果蔬菜,把好的給家人,并且會在給自己買日常衣物時給兄弟姐妹都買一份,不管別人有無這方面的需要。
同時她也會對家人的生活指手畫腳,好像幼年時她照顧他們一樣。
有句話她常常掛在嘴邊:“你看我多好,好的東西我都是先給別人,最后才想到自己”。
這是她的的自我安慰,也是她的意識對內心原始渴望的壓抑,她的苦和累,都在這句話中得到成全。
在周圍不知情的人看來,她是完美妻子,孝順女兒,最終卻被命運無情地拋棄,上天何其不公?
站在她的角度來說,她把時間和金錢全都奉獻給了家庭,為什么丈夫忘恩負義,家人也對她的“好”不那么“領情”?
有的人的好讓人如沐春風,但有的人的好卻讓人倍感壓力。
因為他們對人“好”,只是想要填充自己內心深處某些情感的缺失。
比如一些男孩子在追求心儀的女生時費盡心力卻被發“好人卡”,他們真的是在對女孩好,還是在用一種“自虐”的方式尋求著關注、感動著自己?
最后還想說明一下,這位朋友的情況肯定是有多方面原因的,作者在此只對她的心理狀態作出分析。希望大家多多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做一個健康幸福的“好人”。
很贊哦! (人閱讀)
上一篇:經濟獨立的女生是什么樣子的?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