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心理咨詢 > 心理咨詢
坐在咨詢室的不一定是心理咨詢師
謝老師2021-04-08 02:30【 心理咨詢】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室:心理咨詢師要作為一個什么樣的人出現在咨詢室中?咨詢師是如何思考,又是如何對話的?中級班的第一次課上,通過討論和練習,趙老師帶我們深度理解焦點的基本
心理咨詢師要作為一個什么樣的人出現在咨詢室中?
咨詢師是如何思考,又是如何對話的?
中級班的第一次課上,通過討論和練習,趙老師帶我們深度理解焦點的基本信念、人性觀,在密集的練習和討論中,我對于焦點的認識也出現了一點點的變化。
一個什么樣的人掌握了技術,坐在咨詢室中
還記得在我的督導中,趙老師的幾個問句給我的警醒,這幾個問句也成了我在此后接的個案中格外注意的問題。
“你把對話定義為“聊天”了是嗎?”
“什么時候你最在咨詢師的狀態里?”
“什么時候你就不是個咨詢師了?”
趙老師說:“不要以為你坐在咨詢室里,你就是個咨詢師了。”
于是我在培養一個習慣,在進入咨詢室前,提醒自己:現在,你的職業是個心理咨詢師,要用一種職業的態度去對待它。
作為一個咨詢師,我如何思考?
這也是第一次,讓自己跳出來,以一個旁觀者的視角來看待自己的思考方式,去考慮我在咨詢中的思維模式是什么樣的,它沿著一個什么脈絡。
雖然此前也有模模糊糊的感覺,我關注到細節的部分多于整體,對更全局性和深入性的把握欠缺,跳出來看到這一點,反而讓自己更放松了一些,對自己多了一些接納,也更理解了為什么我特別糾結于咨詢的框架這件事,“缺啥補啥”吧,因為意識到了自己欠缺,所以極力關注。更接納自己的一點是,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意識到這個不足,后面還有時間朝著這個方向去努力,期待自己能一點點變好,而不再一味給自己過高要求了。
焦點在問題之外,但不是把問題拋棄
焦點在哪兒?盯住問題,還是看到問題之外?我原以為初級班學了焦點,我對這點很理解了,但中級班上完第一天,我對這個問題的理解又有了不同,有兩個小例子:
我自己在工作中的處理方式更傾向于焦點的理念,工作出了問題會先想辦法解決;而在我的職業生涯中給我幫助最大的一個女上司的處理方式是:出了問題先找相關人罵一通,先把情緒疏解了,再著手想辦法解決。有段時間我深受困擾,也經常會跟她杠上,我會覺得事情已經出了痛批下屬有什么用,先想辦法解決啊。在焦點的學習過程中,我突然就明白了,焦點關注解決方案不代表它就完全不關注問題,但在關注問題的過程中,我們關注的不是問題本身,而是通過這個問題讓來訪者感受到被理解被支持,讓她的情緒得以抒發,也就更有可能面對現實。
而我的女老板會選擇先找個人罵一罵再處理問題,我自己直接就去關注解決問題了,除了我自己抒發情緒有方的原因之外,更可能是因為她還有很多下屬能罵一罵,我除了被罵也只能自己抒發情緒了……如果我能找到人罵一罵,估計我也會這么做的。
對于問題的關注,在第一個節課中更有感觸的部分,是在跟王瑜、曉曼的練習中,曉曼“我有一個麻煩,但我不能告訴你”,幾句澄清之后我就問到了:“如果這個麻煩解決了,你會怎么樣?”,曉曼反饋說我進展得太快了,她需要我多問一些關于問題的問題,例如“這個問題困擾你多久了?給你的生活帶來了什么樣的影響?”。她的反饋也讓我對焦點的理解有了一點點變化,焦點不在問題上,并不代表著問題就不被關注了,雖然來訪者不愿意將問題本身告訴咨詢師,但她還是需要咨詢師在這個問題給她帶來的困擾部分多一些理解和支持。焦點在問題之外,但不能直接把問題拋棄。
第一節的收獲還在于,通過梳理“目前我可以做到什么,中級結束后我想要做到什么和需要跨越的障礙”,對自己對焦點掌握的現狀也有了更多的了解,希望帶著這些了解,可以讓自己在中級班的學習中更有目標,更有進步。
作者,曹林晨,中科院心理所心理健康應用中心心理咨詢實操培訓中級班學員
很贊哦! (人閱讀)
上一篇:理智型人格的副型有哪些
下一篇:斯德哥爾摩癥候群“是愛還是馴化”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