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心理咨詢 > 心理咨詢
共情護理模式在精神疾病患兒心理護理的應用
謝老師2021-10-19 05:22【 心理咨詢】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我明天要做MECT了,聽說這個治療會導致頭疼,我很緊張,我能堅持下來嗎?”“你現在感到很不安是嗎?我能體會你現在的心情,如果是我也會有這種擔心,現在
“我明天要做MECT了,聽說這個治療會導致頭疼,我很緊張,我能堅持下來嗎?”
“你現在感到很不安是嗎?我能體會你現在的心情,如果是我也會有這種擔心,現在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治療后究竟會遇到哪些問題,好嗎?”
這段患兒-護士之間的對話,充分體現出護理人員認識到患兒對于MECT治療的擔憂與茫然,運用了共情護理模式。共情(Empathy),又稱神入、同理心,是一種理解和分享別人的感受的能力,能夠想象對方的想法或感受,并能謹慎地做出回應。
近年來,隨著醫學科學的日益進步,臨床實踐證明,有效的護理方法對改善患者負性情緒及生活質量具有積極作用。
共情護理是一種對他人情感、情緒的感知和體驗,通過設身處地為患者著想,了解并盡可能的滿足患者需求,針對性地實施個體化心理護理,減輕患者焦慮、抑郁的情緒,讓患者感受尊重及關懷的一種護理模式。
共情護理模式包括:
1.整理資料。重視整理患者的資料,了解患者的性格、文化程度、家庭等各方面的情況,并根據信息資料,以準確把握患者的心理狀況。
2.認真傾聽。耐心傾聽患者的每一句話,不出批判態度,在必要時可以采取肢體語言給予一定回應,如點頭、眼神示意等。在整個過程中,護理人員需觀察患者肢體信號,注意患者表達語言內容,客觀評估潛在的需求,并思考患者言語未盡之意。
3.換位思考。要用患者或其家屬的眼光/站在患者或其家屬的角度來看待和思考問題,設身處地為患者著想長沙心理咨詢師。
4.心理護理。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為患者開展心理疏導,細心解答患者的困惑與疑問,切實感受患者的心理變化,分析患者的心理情況,并舒緩其負面情緒。
5.信息反饋。及時用語言或非語言行為作出反應,如“你說”、“是嗎”等,引導患者進一步思考自身感受。
在兒科一病區護理人員對于青少年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在接班時發現患兒坐于沙發上,伴有不停哭泣現象。護理人員第一時間主動與患兒進行接觸溝通,詢問患兒哭泣原因,認真傾聽患兒的言語表述(“我想我媽媽,我要回家”)。
在了解到患兒哭泣的原因后,設身處地以患兒的眼睛或頭腦來感知和體驗其內心想法(“我要是他/她,會有什么感受”、“我會焦慮,還是難受”),并在與患兒的溝通中不斷地與之進行心理護理(“住院的決定是家庭成員共同商討后的結果嗎?”、“住院可以解決…問題”),對于患兒的言語或非語言作出反饋(“我感覺到你…”),在必要時直接針對患兒是否感受到被理解進行詢問(“是這樣的嗎?”)。
護理人員在與患兒溝通時,發現患兒還伴有咬手的自傷消極行為,立馬予以制止,并與患兒進行心理溝通,令其理解到不可再有傷害自己的行為,后患兒以“點頭”作出回應。
在10分鐘后,護理人員再次發現患兒出現咬手的行為,見患兒后手虎口處有數條齒痕,未見破皮,為防止患兒出現嚴重傷害自身行為、保證患兒在院內治療的安全性、加強患兒家庭對于醫療機構的信心,必要時仍需要安全保護。在護理的整體過程中,護理人員應重視與患兒之間語言或非語言的溝通。
共情護理模式優勢
共情護理模式注重患者身心舒適度,以人性化為護理核心,配合護士的專業護理技巧及素養,主動幫助患者解決的心理問題,滿足患者身心、社會及其他方面的需求,將患者的舒適度調至最佳狀態,具有以下優勢:
更好的溝通(Better communication),共情包括語言與非語言的溝通,可以幫助加深對于某一問題或需求的深入理解,注意到一些不愿主動溝通的患者,并對其作出相應的回應;
更好的患者預后(Better patient outcomes),許多研究表明,當患者接受同情程度較高的醫生治療時,其預后會更好;
更好的患者依從性(Better patient compliance),當患者接受共情護理時,就會與醫務機構人員建立信任關系,這種信任使患者更有可能聽從醫護人員的建議,按照處方服用藥物,并積極改變生活方式;
更好的患者滿意度(Better patient satisfaction),目前醫療護理中患者滿意度是一個主要問題,共情護理是以人為本的,這種護理模式往往使患者更快樂。
在臨床心理護理中,共情護理模式的應用,有利于護士與患者建立并發展護患關系,加強雙方信任感,加深理解溝通,為今后的臨床護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麗秋.共情護理模式在抑郁癥患者中應用效果及對生活質量的影響研究[J].基層醫學論壇,2020,24(09):1208-1209.
[2]祝志雋.共情護理模式在重度抑郁癥住院患者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20,18(04):246.
[3]邵靜,王娜.共情護理對抑郁癥患者生活功能的影響[J].山西醫藥雜志,2019,48(22):2826-2828.
[4]嚴芳,孫素珍,胡珊珊.共情在精神疾病患者心理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民康醫學,2011,23(23):2993-2994.
[5]馬洪霞,李遵清,張宇,等.實施共情護理恢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的評價[J].濟寧醫學院學報,2012(4):274-277.
很贊哦! (人閱讀)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