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心理咨詢 > 心理咨詢
換一副“面具”、防御了痛苦,卻拒絕了美好
謝老師2021-04-15 09:39【 心理咨詢】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室:臨床中一個重要的治療目標是,幫助來訪者看清自己是如何防御向陌生人暴露隱秘和痛苦。人們的防御模式幾乎與他們的聲音、指紋一樣,都具有個性化的特點。某些
臨床中一個重要的治療目標是,幫助來訪者看清自己是如何防御向陌生人暴露隱秘和痛苦。
人們的防御模式幾乎與他們的聲音、指紋一樣,都具有個性化的特點。某些人以悲傷防御憤怒,而另一些人卻以憤怒防御悲傷。某些人防御深藏內心的羞恥;而其他人則設法擺脫內疚。某些人具有廣泛的防御技能,而其他人則以不變應萬變,只用熟悉的幾種防御機制,屢試不爽。
來訪者尋求治療師的幫助時,內心交織著希望與羞愧。他們希望表達苦苦掙扎的心理問題,卻又想文過飾非,以使治療師避免如他們那樣對心理問題產生負面的想法。他們一邊極力實言相告,一邊卻在焦慮的催促下把自己包裹的更加嚴實。
因此,大部分治療師對防御的觀察將會隨著來訪者在整個治療期間的行為而飄忽不定。
大多數情況下,來訪者的防御機制在臨床治療中是以幾種防御組成的防御機制群而顯現的,并且,習慣性依賴防御機制群也與特定的性格傾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例如,有研究發現,對分裂、投射性認同和其他原始防御機制的依賴與邊緣性人格結構有關;理想化和貶低暗示自戀;退縮到幻想狀態表明分裂傾向;反向形成和投射的防御機制與偏執過程有關;退行、轉換和軀體化意味著心身易感性和癔癥傾向,即不能用語言來表達情緒情感;內射提示抑郁和受虐心理;否認是躁狂的特點;移置和象征化提示恐懼態度;情感隔離、合理化、道德化及理智化表明具有強迫傾向;抵消是強迫性行為的核心防御機制;壓抑和色情化暗示癔癥性問題;分離反應為創傷后心理狀態所持有心理咨詢師2級。
當然,上述關系的描述似乎對病理特征過于標簽化,會引起反對標簽化人士的反感與批判,但基于對防御機制的理解,標簽化的關系為治療師提供了治療的知識和新方向。
前面提到,多數人的防御機制與其性格結構有關,然而,他們的防御機制可能也與身處的情境有所聯系。
決定一種防御更多的具有性格性還是情境性的一個基礎是,治療師對來訪者的內在主觀反應。如果投射性防御機制主要是性格性的,治療師會為來訪者如此迅速而魯莽地投射感到吃驚;如果僅僅是情境性反應,盡管來訪者對所處環境感到不安,治療師能感到來訪者將治療師與環境獨立開來,來訪者能感受到治療師是有興致且樂于幫助自己。
例如,一位男士的父親患有晚期癌癥,為擺脫情緒困擾,他以常見的退縮模式來應對該處境。假如,該男士用以處理生活應激的防御機制是情境性的,那么治療師在分清他的防御機制類型后,會給予鼓勵和支持,幫助他發展其他的應對方式,來訪者也會欣然接受治療師的解釋和建議。
治療師向他解釋,試圖回避親人即將離世的痛苦是人的自然反應;他擔心與垂死的父親在一起會給他帶來深切的哀傷;同時質問他,為什么喪失親人所自然伴隨的痛苦感覺對他來說如此可怕。經過治療,來訪者基于對應激反應的防御機制的理解,以更為積極的方式來處理哀傷,更能令他及其家人感到滿意。
另一方面,如果該男士的防御機制屬于性格性的,那治療師面臨的挑戰是巨大的。在同等情境下,如果某人應答不愉快現實的退縮方式是習慣性的,則他自己也許就會對此渾然不知。對這類人來說,回避傾向是如此自然與習慣的,以至于他最初無法想象以其他方式處理事情。如同呼吸一樣,對他來說,她的防御模式是如此駕輕就熟,以至于他甚至根本不認為需要加以考慮和斟酌。
特定的防御機制是如此的根深蒂固,應用時完全不知不覺,因此,來訪者與治療師需共同合作,將花費大量時間幫助來訪者完成自我協調的防御向自我不協調的轉變。對性格性防御機制進行直接、過早的解釋,并不會被認為是有益的,反而是危險而有害的。因此,對待此類來訪者,治療師必須要有耐心,逐步溫和地結構防御,直到來訪者能接受治療師的解釋。
很贊哦! (人閱讀)
上一篇:犯錯效應能夠幫你提升你的好感度
下一篇:一個人最好的生活狀態是怎樣的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