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心理咨詢 > 心理咨詢
解讀是人性
謝老師2023-06-08 18:32【 心理咨詢】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師解讀:什么是人性,我也不知道,我感覺就是能把人類跟動物區別開的性質。目前有幾個認知方面的特征可以把人類與非人類區別開:Self-awareness(自我意識):我知道
什么是人性,我也不知道,我感覺就是能把人類跟動物區別開的性質。目前有幾個認知方面的特征可以把人類與非人類區別開:
Self-awareness(自我意識):我知道我存在。
Theory of mind(心靈理論):我知道我會思考。
Metacognition (后設認知):我控制我的思想。
Mental Time Travel (精神時間旅行):昨天發生了什么,現在正在發生什么,未來會發生什么。
這些特征都是目前用來區別人類與非人類的條件,但是最近有實驗(我大學里的實驗室)說某種小鳥是可以思考并且為未來做打算的,所以在認知上人類是否真的比非人類動物更加高級,這一點還是存疑。
在認知方面我們確實還需要更多更好的研究來學習人類的獨特性,但是在社會性上,心理學家曾經對比過人類和非人類動物,并且得出了非常有趣的結論。為什么我會用有趣這個詞,因為看完這個實驗以及結論,覺得作為人類我非常混亂,不知所措,被水淹沒,實在不知道怎么評價。事情是這樣的:
實驗 1 (e.g.,Henrich et al.,2006):
有三個人,Rita,薰爺,李三X在玩一個游戲。
薰爺拿出100塊,跟Rita說:“我這兒有100塊錢你們倆來分,你來決定李三X分得多少錢,而李三X可以決定接受或者不接受你的提議:如果李三X選擇接受你的提議,那么你們就照著你說的數分錢;如果李三X不接受,那么你們倆都沒錢拿。”
然后游戲就開始了大學生心理咨詢案例。
也就是說,假如說:
薰爺拿出了100塊。Rita說:“我決定給李三X 50塊”
李三X說:“好”
這樣我們就一人得到了50塊。
但是Rita是個貪得無厭的小人,覺得自己拿50塊太少了,于是下一輪,薰爺又拿出100塊,這個時候Rita說:“我決定給他5毛”。
李三X說:“滾,老子不要了”。
這樣我們就都沒有得到錢。
這個實驗在世界各地都重復了很多次,得到了這樣一個數據:幾乎所有實驗里的李三X都沒有接受Rita任何小于20%的提議。也就是說只要Rita提議分給李三X的錢在20塊以下,那么世界各地的李三X基本都不會接受,于是雙方都得不到錢。然而如果講道理,理性思考的話,世界各地的李三X都應該接受Rita的任何提議,因為不接受就代表沒錢拿,2塊也是錢,2>0,為什么不拿。這讓心理學家很困惑,因為就個人所得來說,對李三X來說最合理的選擇應該是接受Rita的任何提議。
所以Jensen, Call, & Tomasello (2007)又做了同樣的實驗,不過這回是對著猩猩做的,實驗性質完全一樣,并且錢變成了香蕉。這篇論文的題目也很有趣,叫做“猩猩才是理性極大化者”,因為他們發現猩猩中的李三X會接受任何提議。包括低于20%的提議。這就很奇怪了,難道“因為Rita是個小人我要懲罰她讓她也得不到錢”這種現象只有人類中才會出現嗎?猩猩比人類還理性?為什么會這樣?這到底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人類想要控制別人的所得?這是在懲罰自私者嗎?難道潛意識當中人類就是見不得別人好?這是人類進化而發展出的能力嗎?
我們來看實驗2
有四個人,薰爺,李三X,Rita,還有一名叫做Natalie的女子玩游戲。
Natalie是一名會計,非常喜歡玩這些錢啊錢啊錢啊的游戲。
薰爺首先對Rita說:“我一會給你100塊,你來決定怎么跟李三X 分,不過這把李三X 沒有決定權,他什么都不能說只能閉嘴坐在那,你給多少他拿多少。”
然后薰爺對Natalie說:“我現在給你50塊,你看著Rita給李三X分錢,如果你覺得Rita的分配決定不妥,你可以花一塊錢來扣Rita得到的錢。你每花一塊錢,Rita那就扣3塊。你可以一次花好多錢,這樣Rita就被扣好多錢。”
Rita說:“為什么我們總玩這種游戲”
薰爺說:“因為老子是精算師老子有的是錢”
然后游戲就開始了。
也就是說,假如說:
Rita對李三X說:“我決定給你50塊”
李三X說“……”你忘了嗎李三X是不能說話的。
Natalie說:“好,我覺得挺好的,我什么都不做”
這樣的話:Rita有50塊,李三X有50塊,Natalie有50塊。
但是實際上Rita是個貪得無厭的小人,Rita對李三X說:“我決定給你30塊”
李三X說“……”都說了李三X是不能說話的。
Natalie說:“不好,我覺得不好,我要花3塊錢讓Rita少拿9塊錢”
這樣的話:Rita有70-9=61塊,李三X有30塊,Natalie有50-3=47塊
以下是66人參與的實驗結論:
可以看到圖(只看黑三角的那根線),橫軸是Rita給李三X的錢,縱軸是有多少Natalie選擇出錢懲罰Rita。我們可以看到,只要Rita給出的錢少于40%,那么60%以上的Natalie們寧可自己少拿錢都會懲罰Rita。
這張圖(依然看黑色三角),橫軸Rita給李三X的錢,縱軸是Natalie為了懲罰Rita的小氣花的錢:Rita給李三X的錢越少,Natalie懲罰Rita越多。也就是說當Rita只愿意給李三X 0塊錢的時候,Natalie會花14塊錢來懲罰Rita,扣掉Rita的14x3=42塊錢。
按說Rita跟李三X的交易跟Natalie應該無關,李三X與Natalie也非親非故,李三X少拿錢對于Natalie應該沒有任何傷害,講道理Natalie應該攥緊了自己的50塊保住自己的最大利益才是上策,可是為什么大多數的Natalie寧可花自己的錢都要懲罰Rita呢?
我來告訴你,我不知道。這是一個現象,一個能夠區別人類與其他靈長類的現象。心理學家有提出了一些猜測(e.g., believe in just world/punish the cheaters),但是在我看來都有些牽強所以我在這里不說。為什么目前這種現象只發生在人類當中?為什么只有人類那么熱衷于懲罰自私的人?真的是在懲罰嗎?我們產生這些下意識的反應究竟有什么目的?這些現象目前的理論都還不能完全解讀,就算是通過進化或演化的角度,完全解讀也依然有難度。
我記得有個教授說,人性這種東西,你真的完全解讀了就沒敬畏心了就肆意妄為了。我覺得,呸,不做研究不學知識才會肆意妄為,無知者才無謂,看看那些往小溪里放生20公斤扇貝的就知道了。而那些愿意投身科學研究的人,不管任何領域,不管教授或是博士,真正在做研究的我認為都非常值得尊敬。
很贊哦! (人閱讀)
下一篇:做一個內向者也挺好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