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心理咨詢 > 心理咨詢
你有內疚感傾向還是有羞恥感傾向
謝老師2022-02-03 08:30【 心理咨詢】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室:每一個人都會有各種情緒,面對不同的情況也會展示出不同的情緒來,其中內疚與羞恥是每個人都有過的并且不愿意多有的情緒,但實際上可能你的性格之中就會對一
每一個人都會有各種情緒,面對不同的情況也會展示出不同的情緒來,其中內疚與羞恥是每個人都有過的并且不愿意多有的情緒,但實際上可能你的性格之中就會對一些情緒仿佛有“偏愛”,你有內疚感傾向還是有羞恥感傾向呢?
你剛不假思索地在一個大型聚會上脫口而出一句評論,結果無意中侮辱了你認識和喜歡的人。在場的人突然一片寂靜,噩夢降臨了。很多人都用尷尬的眼神看著你。你什么感覺?
我們是有道德的物種,對做錯的事情有獨特的立即的情感感受。
在內疚中,我們會為那些被我們的行為傷害的人感到難過。當我們感到內疚時,我們會本能地為自己的行為道歉或作出補償。
另一方面,在羞恥感中,我們感到一種對自己的缺乏、不足或不好的感覺。羞恥感會激發人們隱藏、指責或憤怒地抨擊他人的動機。
上面的社交場景可能會調動其中一種或兩種感覺。可能會有一種冒犯他人的負罪感。
內疚的人眼里是那個被侮辱的人的形象,內心充滿了那個被冒犯的人的淚水、難過和深深傷害的幻想。你內疚的自我通常會放大你的言論所造成的實際傷害程度。你會想,要怎樣才能補償她呢?
但除了內疚的感覺,可能還有一種畏縮、羞愧的感覺,一種內心的聲音在呼喊,我怎么能說這些呢?
你希望你能突然消失或在地上找個縫鉆進去。你開始想,我怎么了?為什么我總是要給自己挖坑?盡管這種看法通常是不正確的,但在羞愧的狀態下,你可能會不切實際地認為自己犯了一個慢性的、不可挽回的錯誤。
也許你也開始注意到一種因突然想責備某人或某事而產生的羞恥感的混亂。我們為什么就要對她小心翼翼呢?她肯定也犯過類似的錯吧?可悲的是,你甚至可能開始關注那個被你傷害的人的負面個性。
當被給予類似上述情景的心理測試時,一些人確實傾向于報告內疚反應(內疚傾向),而另一些人則默認了與經歷和羞愧管理相關的反應(羞愧傾向)。研究表明,內疚與羞愧傾向的心理特征在重要方面是不同的。
你對以下問題的回答可以幫助你確定你是更容易感到內疚還是更容易感到羞愧心理咨詢2級。
如果你對前5個問題(1-5)中的1 - 5個回答“是”,你可能更容易感到內疚。如果你對后5個問題中的大部分回答是肯定的(6-10),你可能更容易感到羞愧。
你可能會認同這兩個類別中的一些,但通常你的答案會傾向于集中在一個類別或另一個類別。(當然,這不是一個正式的、標準化的心理測試,只是一個幫助你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指南)。
1. 你會經常道歉嗎?
2. 你是否夸大了自己傷害他人的能力?
3. 你是否覺得自己對他人的幸福或快樂負有責任(通常是不切實際的程度)?
4. 你是否覺得自己不值得擁有自己的幸福?
5. 當你向朋友或伴侶坦白你想象中的錯誤行為后,你感覺會好點么?
6. 你是否發現自己總是傾向責備別人?
7. 你是否經常體驗到憤怒或在不知道確切原因的情況下受傷害的感覺?
8. 你是否掙扎于一種自尊感,它會突然從很低變很高?
9. 你是否發現自己很容易嫉妒別人?
10. 你會為了避免嘲笑或批評而不去談論你的失敗或不安全感嗎?
這些問題與羞恥感或內疚傾向有什么關系?羞恥和內疚是相關的,但它們是不同的情緒。當我向學生們講解兩者的區別時,我解釋說,一個根本的區別是,內疚與行為有關,而羞恥與存在的事有關。
內疚與行為有關
如果你認同問題1-5,說明你可能潛意識會認為,對于生活、成功或有回報的關系,你正在做一些對他人有害的事情。
對于有負罪感的人來說,這些有害的信念(大部分是無意識的、不適應的、非理性的信念)是在兒童時期由于我們從父母和看護者那里接收到的信息或他們對待我們的方式而形成(Weiss, 1993)。
對于有內疚感的人來說,別人身上任何痛苦或不滿的跡象都能激發他們為其承擔責任的欲望。我的一個同事稱它為“消極的浮夸”,它是一種不現實的自我意識,認為自己強大到有影響消極事件的能力。
心理學家曾把有負罪感的人稱為神經質。有負罪感的人往往會不由自主地不斷審視自己,擔心自己給他人帶來了影響。
雖然不愉快,但內疚也有好的一面。因為內疚與親和行為有關(想要彌補或幫助他人),對有負罪感的人的研究表明,與有羞恥感的人相比,他們更少沮喪和生氣,更能對他人產生同理心。
羞愧與存在有關
如果你發現自己認同第6-10題,你可能會在處理羞恥感時遇到困難,這種羞恥感與你的自我認知和價值觀有關。
在羞愧的心理狀態中(Zaslav, 1998),自我被認為是渺小、脆弱和糟糕的,無論是真實的還是想象的。羞恥感傾向可隨著兒童早期的忽視、虐待或遺棄而發展。它與抑郁、焦慮和成癮障礙有關。
對于那些自我容易受到強烈的羞愧感體驗的個體來說,任何挫折、批評或失望都像是對他們自我是否足夠或善良的重大裁決。當某事感覺不對時,一定有人要負責。
通常,在他們的自我(消極的自我歸因)和對外部力量的怨恨投射之間,會有一種像鐘擺一樣擺動的心理對話,使自我擺脫令人泄氣的特質。
當我們想到一個自戀者,傲慢自大,自吹自擂,我們想象的是一個不會感到羞恥的人。
但從本質上講,自戀可以被視為一種極端的羞恥感,整個人格都圍繞著避免可恥的體驗而組織防御起來。大多數自戀者都有不為人知的一面:可恥的自我懷疑和對一個沒有足夠欣賞能力的世界的怨恨。
很贊哦! (人閱讀)
上一篇:為什么被責怪時第一反應是辯解
下一篇:成功關鍵要看第二個性,你有嗎?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