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心理咨詢 > 心理咨詢
如何辨別自己是不是同性戀
謝老師2022-05-22 13:02【 心理咨詢】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說起同性戀很多人會帶著有色眼鏡去看待,覺得同性戀不正常,要遠離,其實同性戀異性戀甚至雙性戀我覺得并沒有什么區別,只要不傷害別人的利益,那么無論是什
說起同性戀很多人會帶著有色眼鏡去看待,覺得同性戀不正常,要遠離,其實同性戀異性戀甚至雙性戀我覺得并沒有什么區別,只要不傷害別人的利益,那么無論是什么都是正常的,其實道理很多人都懂,但是大多數人做不到,如何辨別自己是不是同性戀你知道嗎?另外有一點就是性行為不等于性傾向也就是說,哪怕你有同性性行為,也不代表你一定是同性戀!
一、為什么我們在科學討論時,堅持使用“性傾向”,而不用“gay”或“同志”這些詞?
性傾向,是sexual orientation的翻譯,是指內在的,自己不可控制、不可被改變的性傾向(這是現代心理學的科學定義)。同志是gay的對應翻譯,嚴格地講,是指同性傾向并且自已意識到,而且已經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健康地接受、面對的人。
“同性戀”、“同性愛”這些詞,嚴格地講是不科學的。因為“戀”“愛”,都包括一定的主觀意愿,而且會讓人誤以為必須“戀”過,“愛”過才算是同性傾向。實際上,一個同性傾向的人,即使一生從未與同性別的人有性接觸、自己也未意思到,依然是同性傾向。
這個區別的意義在于什么呢?性傾向的具體成因雖然還未被發現,但近年來的眾多科學研究結果,大多指向是先天形成,至遲也是在出生后不久就定型的。但這并 不意味每個人都會在同一你年齡意識到自己的同性傾向。性傾向雖然是不可控的,但人們對同性傾向的接受,受文化和社會環境影響,有很大的區別。
最近幾年的科學研究顯示,在沒有外界偏見干擾的情況下,大多數人是在7-10歲的時候,就意識到自己被哪個性別所吸引,當然這個時候,一般是不會從理論 上理解性傾向是什么意義。在文化相對閉塞保守文化里,則有很多人很晚甚至終身不能意識到自己的性傾向,他們其中一些由于內在的性傾向與外在的社會角色的不 協調,會產生嚴重的心理問題,有些甚至會表現出嚴重的恐同傾向。世界歷史上一些著名的曾經嚴酷迫害同性傾向的人的案列,作俑者自己就是同性傾向。
二、為什么中國近年來同志越來越多,年齡越來越小?
心理學界和社會學界的共識是,各個性傾向(異性、同性、雙性)在總人口中的比例是穩定不變的,不受文化、歷史、地域、人種等因素影響。所謂近年來越來越 多、年齡越來越小,實際上只是中國社會逐漸開放的必然產物。在目前的中國,雖然也有些人是在7-10歲時就意識到自己的性傾向,但也有很多人到成年甚至 40、50歲,才意識到的。
科學界現在的共識是,人口中的同性傾向者占總數的3-5%,所以即使保守計算,中國也有4,000萬同性傾向的人,但顯然中國現在沒有4,000萬的“同志”,因為還有很多人沒有意識到,或者不能讓自己接受自己的同性傾向。
三、性行為不等于性傾向
很多人心目中,把性行為等同于性傾向的標志。認為如果一個人與同性別的人有性接觸,或者介入某些性行為,就說明他/她是同性傾向。實際上,這是將性傾向、性行為、社會性角色混淆了心理咨詢在線。
人類的性行為,并非只為了生育或愉悅,也是社會行為。健康的人,不論是同性和異性傾向,大多都能與兩性完成性行為。實際上,很多調查顯示,很多異性傾向 的人,在青春期前后曾介入過同性行為。在特定環境里,比如軍隊、監獄、寺廟里,也有很多異性傾向的人,為了滿足性欲網,介入同性行為。有些人稱這些人為 “假性同性戀”,這實際上是科學上不存在的一個概念。這些人,從來不是同性傾向,未來也不是,他們只是在特定環境下,通過同性行為來得到性滿足。參與同性 行為本身,并不能作為判斷性傾向的標準。
有些人覺得能把“直人”掰彎,實際上,這類情況只有兩個可能:一個是你令一個本來就是同性傾向的人,意識到了自己的真正性傾向;另一個是你讓一個異性傾向的人,用你做為性發泄的渠道。
順便說一下,很多人以為某些性交方式,比如肛-交,是同性傾向獨有的,這是不符合現實的。異性傾向的人中,也有人享受肛-交。異性傾向的男性中,就有一定數 量的人喜歡被插入,喜歡肛門刺激。這與他們的性傾向是無關的,很多人是通過異性伴侶使用性玩具的方式來得到這種滿足的。反過來講,沒有任何性交方式是所有 人都喜歡的,同性傾向的人中,也有一些不喜歡肛-交,不能從肛-交得到快感。由于偏見的存在,有些年輕人因為自己不喜歡肛-交而疑惑自己的性傾向,所以提一下。
四、判斷自己的性傾向只有靠自己
首先要說,沒有任何所謂“測試”是科學、可靠的。網上流傳的很多測試,不外乎是把偏見與迷信包裝而已。
性傾向的判斷,首先,只有靠自己,要相信自己的直覺。這主要根據兩個因素來判斷:一個是性欲望,也就是對哪個性別的個體有性吸引、性沖動;另一個是感情欲望,也就是對哪個性別的個體,有強烈的、愿意與其建立親密感情關系的欲望。
這里,又要澄清很多模糊或錯誤理念。幾乎每周有人來信對我說,我現在喜歡男性,但中學時冥想喜歡過女性,這是不是說明我性傾向改變,或者被人“帶壞”了?
“喜歡”是一個非常模糊的概念。喜歡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含義,如果不包括上面所提到的兩個因素,那么對于判斷性傾向是沒有意義的。另外,同性傾向的人,并不是像很多人所理解的那樣,會厭惡或排斥異性。
還有人說,我只喜歡一個同性的人,別人不喜歡,所謂“只是我喜歡的人恰好是同性而已”的論調。這其實是很可笑的概念,不論哪個性傾向的人,絕大多數都不是“泛喜歡”的。也就是說,假定你是異性傾向,你不會喜歡世界上每個異性,同性傾向當然也不會喜歡世界上每個同性。
與此相關的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很多異性傾向的人,如果發現身邊的人,比如室友是同性傾向,就惶惶不可終日,自以為會被“喜歡”、被騷擾,其實這是自做多情。
另外有些人,覺得判斷性傾向,必須要通過嘗試,這也是一種誤解。有人說,雖然我現在喜歡同性,但我從未與異性做過愛,怎么知道不會喜歡異性呢?這是十分可笑的。不妨反問:無數的異性傾向的人沒有嘗試過同性,又怎么知道不會喜歡同性呢?
很贊哦! (人閱讀)
上一篇:為什么相由心生
下一篇:你是一個正在貧窮的人嗎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