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id="dhddf"><mark id="dhddf"></mark></p>

      <ruby id="dhddf"><mark id="dhddf"></mark></ruby>

        <ruby id="dhddf"></ruby>
        <del id="dhddf"></del> <ruby id="dhddf"><b id="dhddf"></b></ruby>
              <big id="dhddf"><ruby id="dhddf"></ruby></big>
              <pre id="dhddf"><mark id="dhddf"><progress id="dhddf"></progress></mark></pre><p id="dhddf"></p><p id="dhddf"><mark id="dhddf"><progress id="dhddf"></progress></mark></p>

                <p id="dhddf"></p>

              <ruby id="dhddf"><mark id="dhddf"><thead id="dhddf"></thead></mark></ruby>
                <output id="dhddf"></output>

              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心理咨詢 > 心理咨詢

              唯有悲傷,才能治愈悲傷

              謝老師2023-05-27 19:43【 心理咨詢】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上周的微課上,李老師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母親帶著她三歲的孩子走在街上,孩子貪玩,跑到了馬路中間,結果發生了不幸,孩子被一輛迎面開過來的汽車撞死了

              上周的微課上,李老師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母親帶著她三歲的孩子走在街上,孩子貪玩,跑到了馬路中間,結果發生了不幸,孩子被一輛迎面開過來的汽車撞死了。

              不過,令人有些意外的是,這個母親卻并沒有因這突如其來的橫禍而情緒崩潰,而是像什么也沒發生一樣,開開心心地回家了。

              回家的一個月里,她照舊正常生活。當別人告訴她你孩子已經不在的時候,她反駁說我的孩子就在家里呢。

              心理咨詢在線,心理咨詢師實操,心理咨詢師三級費用:唯有悲傷,才能治愈悲傷

              但一個多月之后的一天,這位母親竟突然嚎啕大哭起來,這才意識到,原來自己的孩子已經不在了。

              聽完這個故事后,我想到了美國心理學家伊麗莎白·庫伯勒·羅斯提出的,與死亡相關的哀傷五階段模型。這五個階段分別是:

              否認:最開始,人們通常都不愿意相信自己所愛的人已經離開的事實;

              憤怒:當人們內心意識到沒有辦法再去否認時,便會表達憤怒:“為什么是我?”“這不公平!”“這件事為什么會發生在我身上?”;

              討價還價:人們會采用許愿、祈禱等方式,希望事實能夠改變;

              沮喪:討價還價并不能避免喪失的事實。當人們最終意識到喪失的到來時,最終會感到悲傷和絕望。

              接受:在最后的這個階段,人們已經意識到喪失已是事實,無法改變,從而接受喪失,面對現實。

              雖然伊麗莎白·庫伯勒·羅斯提出的哀傷五階段模型,介紹的是如何面對死亡,但其實任何讓我們陷入悲傷的不幸事件,都可以借鑒心理咨詢服務中心

              從這五個階段可以看出,當人們遭遇不幸事件的時候,很難在短時間內做到真正接受,而是需要一個過程。

              李老師講的故事中的那個母親,在失去孩子之后,之所以表現得若無其事,是因為她還在否認階段--否認孩子已經失去的事實。

              而當她終于意識到孩子已經失去的時候,就開始進入沮喪階段--感到悲傷和絕望而嚎啕大哭起來。

              這位母親所經歷的這一切,就是哀傷五階段的一部分,都是在幫助她最終接受孩子已經失去的事實,然后從悲傷中走出來,更好地生活。

              但是,如果人們一直沉浸在悲傷中,或者極力抵觸和否認悲傷,其結果就是他的人生始終被這種悲傷所影響,甚至會出現心理問題。

              也就是說,人生的悲劇本身并不一定會導致心理問題,它之所以最后令我們陷入困境,是因為我們想否認自己人生的悲劇性。

              我有一個好朋友,小時候起就患上一種無法根治的慢性疾病。不過,這種疾病只要按時吃藥的話,并不會對他的生活有大的影響,不會在短時間內危及他的生命。

              但是,他始終無法接受自己患病的事實,一直陷入到悲傷和消極的情緒之中,總是抱怨“為什么是我?”“這種病把我的人生都毀了!”“為什么別人都健康,我就這么倒霉呢?”。

              當我們抵觸和否認悲傷時,我們的心也就遠離了人生真相。

              但人生的真相并不會因為我們的抵觸和否認,就從我們的世界中消失,不再對我們的心靈產生消極的影響。

              恰恰相反,我們越想否認一些悲慘的事實,這些事實對我們的消極影響就越大。

              我的這位朋友,長時間陷入到消極的情緒中無法自拔,;最終讓他患上了抑郁癥。

              “當重要親人去世或重大的創傷事件之后,我們需要對自身或關系進行哀悼。這個哀悼意味著我們把貫注在這個人身上的投注力轉移出來,只有這部分力比多(一種能量形式)撤出后,我們才可以投注在新的對象上面。”

              --弗洛伊德 《抑郁和哀悼》

              悲傷的過程,是告別不幸過去的必經之路。人們若想從不幸的過去中走出來,就必須完成一個悲傷的過程。

              以前,你拒絕悲傷,也就拒絕了直面自己悲慘的人生真相。你的心理能量都花在了與真相較勁上。

              現在,當你坦然接受悲慘的人生真相, 不再去否認,也不再去和這注定不可能改變的事實較勁。

              當你做到這一點時,你的心理能量就獲得了解放, 它們以前被你投注到外界的人和物上,但現在,這能量回到了你自己身上。

              因此,對于我的那位朋友,真正需要的就是一次悲傷。

              一次發自內心的對自己的深深的悲傷,對自己患病的悲傷,對自己無法改變事實的悲傷,對人生殘酷真相的悲傷。

              只有如此,才會讓他從悲傷中汲取力量,這種力量會幫助他走出悲傷,接受事實,逐漸以正向的心態來面對自己的人生。

              十月初一,是中國民間三大鬼節之一。即使在北京這樣一個大城市,也會時不時看到有人在街口燒紙。

              以前看到燒紙的行為,總會在心里覺得這是舊時的陋習,即愚昧又不環保。

              現在,我終于明白了這一儀式存在的意義。燒紙,不單單是為了祭奠死去的人,更是為了讓活著的人能夠獲得平靜,努力地生活下去。

              我們的傳統文化中有很多對逝去親人的紀念儀式:葬禮、頭七、三七、五七、七七、百日、清明......

              人們在這些日子里表達對逝去親人的哀思和懷念,通過儀式將內心的悲痛宣泄出來,哭出聲音,流出眼淚,真切地感受著自己的悲傷。

              然后,逐漸恢復內心的平靜,繼續正常的學習、工作和生活。

              所以,當我們面對失去時,都要去為自己的失去而哀痛,不壓抑,不逃避,更多地去品嘗那悲傷的滋味和感覺。

              讓悲傷治愈我們的悲傷,沒有打倒我們的將會使我們更加堅強,我們將會再次站起來,并且活得更好。

              很贊哦! (人閱讀)

              文章評論

              您對本文有什么想法?說點什么吧
              • 全部評論(0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站點信息

              • 網站名稱幸福心理網
              • 建站時間:2011-11-11
              • 文章統計:共15622 篇
              • 文章閱讀:共1586121次閱讀
              • 統計數據百度統計
              • 微信公眾號: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

                  <p id="dhddf"><mark id="dhddf"></mark></p>

                  <ruby id="dhddf"><mark id="dhddf"></mark></ruby>

                    <ruby id="dhddf"></ruby>
                    <del id="dhddf"></del> <ruby id="dhddf"><b id="dhddf"></b></ruby>
                          <big id="dhddf"><ruby id="dhddf"></ruby></big>
                          <pre id="dhddf"><mark id="dhddf"><progress id="dhddf"></progress></mark></pre><p id="dhddf"></p><p id="dhddf"><mark id="dhddf"><progress id="dhddf"></progress></mark></p>

                            <p id="dhddf"></p>

                          <ruby id="dhddf"><mark id="dhddf"><thead id="dhddf"></thead></mark></ruby>
                            <output id="dhddf"></output>
                          www.gaoav.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