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心理咨詢 > 心理咨詢
學會怎樣和自己相處
謝老師2022-03-07 05:22【 心理咨詢】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很多人學習怎樣和別人打交道,怎樣與別人相處的禮儀,但我們很多人會忽略了怎樣和自己相處,可能很多人聽過這句話叫做“和自己和解”,但是很多人卻并不清楚
很多人學習怎樣和別人打交道,怎樣與別人相處的禮儀,但我們很多人會忽略了怎樣和自己相處,可能很多人聽過這句話叫做“和自己和解”,但是很多人卻并不清楚這句話的意義,其實簡單的說解釋如果你不能夠學會怎樣和自己相處,那么你很難學會怎樣和其他人相處!
一個不會與自己相處的人,也一定不會與他人相處。我們經常說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其實最重要是的人自身的和諧。我們的內心有無窮的欲望,又有無窮的矛盾。不妨看看自己的心,其中有多少妄想在此起彼伏,又有多少情緒在糾纏不休?在這些沒完沒了的念頭中,我們就像波濤上搖曳的孤舟,時而被沖向這里,時而被甩向那邊,片刻不得安寧。只有學會了如何與自己相處,才能保持身心的和諧。學會如何與自己相處,才是人生的根本。
莊子說:“獨有之人,是謂至貴。”這里的“獨有”指的是獨立自在,自我和諧,自我完善,也就是懂得如何與自己相處。人一方面要發揮自己的能力,服務于社會,使其有利于社會的發展;另外一方面要“獨有”,使個體的生命處于積極、和諧的狀態,成為“至貴”之人。前者是儒家思想的體現,后者是道家思想的體現。學習如何與自己相處,如何與孤獨和解,如何與時間為伴,是每一個人的必修課,而且它如同養分,對人的滋養,是緩慢滲透的。
認識到孤獨是不可避免的。
人是群居動物,一個人的一生不可能脫離他人而存在,但是我們又是孤獨的。在沒有人的夜晚,在內心的深處,我們渴望被人理解,渴望被人接納,但是,相識滿天下,知己能幾人?惠子是經常和莊子斗嘴的一個朋友,每次都被莊子批得灰頭土臉。惠子死后,莊子講了一個故事,來形容失去精神上的對手之后的孤獨。故事說的是:有一個人,鼻尖上濺到一滴像蒼蠅那么小的污泥,他請匠石替他削掉,匠石揮動斧頭,隨手劈下去,把那小小的污點削掉,鼻子沒有受到絲毫的損傷,那人也站著面不改色。宋元君聽說這件事后,把那匠石找來說,你為我也這么試試,匠石回答說,以前我是能做到的,但是可以搭配的伙伴早已死去了!
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無時無刻地終身陪伴我們,在很長時間里,在人群中前擁后抱,熱熱鬧鬧,讓人誤以為這就是生活的常態,其實,孤獨才是人生永恒的狀態。我們所能做的不過是正視孤獨,然后找到一條可以跟自己更好相處下去的路。
其次,坦然接納自己、完善自己。
莊子說:“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我們都會有不足,有失望,有難題,它們是人生的一部分。光是接受這些事實,對我們而言,就意義深遠。所謂成功學喜歡灌輸這樣的觀點:人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如果誰能戰勝自己,那么這個人就能夠戰勝一切。人們之所以這么說,是由于長期以來人定勝天的思想在作祟,人是有征服欲的。所謂“與天斗,其樂無窮;與地斗,其樂無窮,與人斗,其樂無窮”,說到底也是這一思想的體現。
其實在自我斗爭中不存在戰勝問題,而是一個不斷地進行自我探索,不斷地自我完善的過程。每個人的潛能不同,成功只意味著能夠達到自己的上限而已。從這個意義上說,戰勝自己是對自己能力的恰當評價,是能力的盡情發泄。生命不是比較,不是戰勝,而是接納和完善。
常常走向內心,反省自己,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知道自己的方向和夢想,接納自己并不斷地精進,讓自己的生命成為禮物。一個人如何對待自己的時間,就是他的生活態度。在有限的珍貴時光里,與其關注、討好他人,不如修養和完善自己。孤獨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白白地浪費著時間,除了長胖和一臉的怨氣,一事無成三級心理咨詢師考試報名。
最后,學會承受孤獨、享受獨處 。
莊子說:“獨與天地精神往來。”孤獨,可以成為一種美。所以,我們在孤獨中,完全沒有必要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我們可以享受獨處。獨處,總不免有一些寂寞,但也正因為寂寞,我們可以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獨處,關系到一個人底氣的問題,它來源于自身的能量,會帶給你一種不依傍的自信。孤獨和獨處總是難的,更多的空閑時間撲面而來,無聊也隨即鋪天蓋地。人都會無聊,并且會變得越來越無聊,但是只要內心充實起來,把那些無聊分解到一天天里,就沒有了。女人往往渴望來自男人的安全感,如果她們有過獨處的經歷,就會知道自己給予自己的安全感,更實在。
很贊哦! (人閱讀)
上一篇:提升自信心的四種絕佳方法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