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心理咨詢 > 心理咨詢
心理咨詢師的收入應該是多少?
謝老師2023-03-22 19:43【 心理咨詢】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近日,一份《中國各階級收入統計表》在網絡中瘋傳,引發了大眾的廣泛熱議。據傳,該統計表編訂者為一家投資機構合伙人。在這份統計表中,按年收入將我國人口
近日,一份《中國各階級收入統計表》在網絡中瘋傳,引發了大眾的廣泛熱議。
據傳,該統計表編訂者為一家投資機構合伙人。
在這份統計表中,按年收入將我國人口劃分為無產階級、中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三個類別。
每個階級內又根據年收入劃分成不同的等級。
其中,中產階級的入門年收入為17.16萬元,資產階級的入門年收入為538.32萬元心理咨詢師怎么培訓。
此前,《2015年美國心理從業人員收入報告》中針對135000位全職心理學家的調查表明,全美心理學家年收入中數為85000美元,大部分(57.4%)年收入處于6萬到12 萬美元之間,約20% 心理學家的年收入在6 萬美元以下,另有22.7% 年收入高于12 萬美元。
2017年,美國人口普查局發布的數據顯示,美國家庭年收入中位數為61372美元。
可以看出,心理咨詢師在美國是一個典型的中產階級工作崗位。
假若這一結論在國內同樣成立。
則意味著中國心理咨詢師群體的年收入中位數應該在17.16萬元以上。
然而,這一被很多人寄予厚望的,想要憑借其跑步進入中產階級的職業,在國內的真實收入水平卻不甚樂觀。
2016年,壹心理針對1477名心理咨詢師開展生存狀態調查。
結果顯示,在從業5年以下的心理咨詢師中:超過60%的年收入低于5萬元,超過45%的年收入低于3萬元,年收入超過15萬元只有5%左右。
從業5年以上年收入超過15萬的僅有22.3%。
意味著從業5年以后,近80%的從業者的年收入依然低于15萬元。
這顯然并不符合中產階級的收入分布。
根據《中國各階級收入統計表》的劃分。
絕大多數咨詢師遠未達到17.16萬元的中產階級門檻。
大部分依然處于中貧窮和小貧窮的生活狀態。
當然,這也意味著,中國心理咨詢師群體的收入水平有著巨大的提升空間。
在此前的文章中,我們曾論述過國內心理咨詢領域的兩條路線之爭:
一條路線認為,心理咨詢是為大眾服務的,所有人都應該享有,走的是群眾路線。
另一條路線則認為,心理咨詢只是為付得起費用的人或者說富人服務的,走的是精英路線。
外在層面,這兩種路線最明顯的區別,即在于咨詢費用的設置上。
走群眾路線的咨詢師傾向于將費用設置在絕大多人都可以承受的范圍,以不超出國人當前的消費水平為準。
走精英路線的咨詢師則傾向于根據其掌握資源的稀缺性,盡可能的定高價。
然而,假若《中國各階級收入統計表》的收入分布情況是客觀準確的,這兩條路線之爭似乎已不復存在。
根據《中國各階級收入統計表》的數據,國內中自足以上人口比例約為6%。
按14億人口計算,中自足以上人口約有8400萬人。
意味著中國有8400萬人年收入在54萬元以上。
我們身邊每20個人里面,就有1.2人已經達到中自足。
可以看出,中國中自足以上人口比例很低,但總數很大。
這8400萬中自足以上的高收入人口,擁有雄厚的資本。
也消費的起市場化的心理咨詢服務。
自然是走精英路線心理咨詢師的主要目標群體。
對于走群眾路線的心理咨詢師,其服務對象顯然應當是占人口總數的88.2%的無產階級群體。
因而,僅作一種理論化的區分:
獨立執業心理咨詢師(咨詢機構)的主要服務對象應當定位為中自足以上的高收入人群。
無產階級的心理健康服務則主要由醫院、學校和社區內的心理咨詢師提供。
群眾路線與精英路線,在此種情況下得以平行共存。
由此,國內心理咨詢行業當前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即是:
1.培養中自足以上人群的心理健康消費習慣。
2.構建面向絕大多數人群的,具有普惠性的醫院、高校、社區心理健康服務體系。
3.提升獨立執業的心理咨詢師(咨詢機構)的服務質量和專業水平以滿足即將爆發的中自足以上人群的心理健康需求。
對于問題2,是政府需要承擔的職能,也是當前相關部門正在著手構建的。
對于問題1和3,顯然是獨立執業的心理咨詢師(機構)需要著手發力的部分。
因此對于獨立執業咨詢師(咨詢機構)而言,一個顯而易見挑戰是:如何確保自己的專業水平高于醫院、學校、社區內的同行,以滿足中自足以上人群的高服務質量需求。
應對不了這個挑戰,未來面臨的可能即是淘汰!
很贊哦! (人閱讀)
上一篇:關于我們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