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心理咨詢 > 心理咨詢
心理咨詢有用嗎?咨詢時都有哪些常見套路和手段?
謝老師2022-03-24 05:22【 心理咨詢】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大家好,感謝大家之前的留言。我看到一部分問題都圍繞著心理醫生這一話題。臨床心理學是心理學的眾多分支之一,屬于心理學的應用。當我們說起心理學時,很容
大家好,感謝大家之前的留言。
我看到一部分問題都圍繞著心理醫生這一話題。
臨床心理學是心理學的眾多分支之一,屬于心理學的應用。當我們說起心理學時,很容易首先聯想到咨詢師或心理醫生。那么今天我們就先回答這一部分的問題。
先貼一個加拿大心理醫生平均收入:
那么我們來回答問題。
1. Rita你好,請問對心理學感興趣,目前正在自學在線課程,如果想成為心理醫生的話,大概需要經過哪些過程呢?
關于中國的臨床心理醫生和心理咨詢師的相關信息可以在這個網站上找到:http://www.chinacpb.org/。在這個網站上也可以找到各省注冊過的專業人員名單。然而我對中國的系統并不是特別了解,所以我就不在這里亂說了。
在北美,要成為臨床心理醫生首先需要獲得博士學位,完成自己的研究并且發表在學術期刊上。博士畢業后便可以去醫院等公共設施,在其他心理醫生的監督下進行一些臨床治療。在這期間,這些博士還必須完成臨床心理學的資格考試,然后才能向政府申請并注冊成為臨床心理醫生Clinical Psychologist心理咨詢加盟。
需要注意的是,“Psychologist”一詞在北美是受到法律保護的,也就是說在北美,瞎讀幾本書,幫別人開導一下失戀的痛苦就自稱心理醫生這種行為是犯法的。
心理醫生在醫院學校等公共設施工作幾年,積累自己的信用之后,便可以開自己的私人診所(private practice),并且可以接受保險公司的委托。同時,也有一些心理醫生留在醫院或者學校任職。由于全部的教育和訓練大概要十年左右,所以在北美心理醫生是非常受尊敬的職業。
下面是Psychology Canada提出的加拿大Top5 Psychology Schools,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試試申請讀個研:
多倫多大學
麥吉爾大學
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
西安大略大學
約克大學
2. Rita姐姐,我想請問,心理咨詢真的有效嗎?
這是個好問題,我覺得很多朋友都存在這個問題。首先我們需要定義“有效”。比如說我有嚴重的抑郁癥,門都出不了,路都走不順。我來看醫生,看了十八回,我還是抑郁,不能工作,但是我能出門遛狗了,還能走直線了,那這算不算有效?另一種情況,淀粉丸能不能止痛?藥理上是絕對不能的,但是當淀粉丸作為安慰劑使用時,可以顯著改善疼痛感,那么淀粉丸算不算有效?所以說我認為的“有效”跟你認為的“有效”可能從一開始就不一樣,我們在談這個問題的時候,最終要達到的目的都不同,這就沒法討論。
就我個人來說,如果能夠緩解問題,那么就算是有效。如果按這個標準的話,心理醫生的咨詢我認為是有效的。
第二,心理咨詢是否有效,很大一部分跟患者的配合程度相關。假如我腿斷了,我媽逼著我去看醫生,醫生說你這個得靜養,平時就不要折騰了,但是我不聽,我不想好,腿斷了我媽就對我特別好,我叔給我送燕窩,我姨給我織毛衣,所以我偏要四處招貓逗狗,今天上山摘燕窩明天下河撈王八,然后我就癱瘓了,像這樣的我們能判斷醫生醫術是否有效嗎?
心理咨詢當中經常會出現患者不配合的問題,其中之一就是患者自己不想好。當患者,尤其是保險公司介紹來的人,有動機保持現狀的時候,心理醫生的話他是絕度不會聽的,像這樣的治療效果肯定打折扣。
另外還有一種,就是在闡述問題的時候對醫生說謊。
心理咨詢不是做簡答題,不是患者描述一遍問題,心理醫生就能給出一個解決方案讓人照著做。心理醫生為了找出問題所在,一定會回問患者很多問題,摳出很多細節,而這個時候,如果患者礙于面子,對醫生說謊,把問題推給別人,想讓心理醫生跟自己站在一邊罵對方,那么真正的問題永遠不可能解決。
這里提一句,有些醫生為了贏得患者的信任,會順著患者說一些話,讓患者知道自己是為他好,這是正常的現象。但是如果從頭到尾都在迎合患者,從來不挑戰患者的,就需要注意他的專業性了。如果持續治療一點進展都沒有,還讓你覺得你們之間的談話越來越沒意義的話,那就可以試著換人了。
所以心理咨詢是否有效,還要考慮到患者是否真的想要解決問題。如果自己情緒上過不去這一關,不愿意完全相信心理醫生,那么去了可能不會解決根本的問題。
3. 看心理醫生之前需要準備什么嗎?
準備錢,還有正確的心態。
什么是正確的心態呢?首先,我想再強調一次,心理醫生不是禪師,心理咨詢也不是讓醫生做簡答題。我們首先要明白,去心理醫生那里,不是讓他給你解決問題去了,而是讓他幫你一起解決問題。注意這里是有區別的。
比如說我找到醫生,我說,哎,我覺得現在做的事情一點意義都沒有,我抑郁,你給我把抑郁癥摘除。
這個就是讓他給你解決問題。
我找到醫生,我說,哎,我覺得現在做的事一點意義都沒有,我想解決這個抑郁,你幫我。
這個就是讓他幫你一起解決問題。
這里的區別是什么呢?第一種,讓他給你解決問題的,你會覺得現在你的抑郁癥是這個醫生的責任,你自己不需要努力,等著他給你解決問題;而第二種,是讓他幫助你一起解決問題,你會覺得解決這個問題是你自己的責任,而醫生就像老師一樣幫你分析問題,并且監督你解決問題。
像第一種,把責任都推給醫生,沒意識自己也需要對自己的問題負責的患者,不是沒救,而是會在治療上花上更長時間,面臨更多困難而已。
之前醫生跟我說過一個人,這個人結過5次婚,結果都離了,問醫生怎么辦。醫生問,你為什么跟她們離婚,他說:“因為她們都是bitches”。醫生問他,那你想讓我怎么幫你呢?他說:“為什么女人都這個樣子,令人痛苦,你給我解決一下”
醫生:“你自己選了5個bitches,你想讓我給你解決誰?”
如果患者不想為自己負責,認為自己的痛苦是他人造成的,也應該由他人來解決的話,那最好調整一下心態再去看醫生,要知道醫生是在幫助患者,不是收錢替患者渡劫,患者得首先要對自己負責。
好的醫生會在設計方案的時候考慮很多你的個人因素,并且會征求你的同意。比如說你晚上睡不著,天天5點聽鳥叫,那醫生就會問你,你覺得應該幾點睡呀,你說12點,醫生就問你,你覺得你最早能幾點睡呀,你說4點,好,那醫生就給你定個目標,明天晚上4點睡,你覺得能不能做到啊,你思考了一下,說,懸,那好,那我們定4點半,你覺得能不能做到啊,你覺得差不多,那醫生的方案就按4點半睡覺來定。
好了,方案定下了,那么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好的心態來執行了。我對自己負責,我想要好起來,所以我試著遵守方案,哪里做不好了,在下次見醫生的時候積極跟醫生討論,這樣能及時更改方案,解決問題。
所以不建議抱著“讓醫生給我解決問題”的態度去做咨詢,而是首先接受這是自己的事,要自己跟醫生一起努力解決,這樣能恢復得會比較好。
第二個正確的心態是,要準備好被醫生問好多好多問題。
我平時不喜歡別人刨根問底地問我私人問題。你最喜歡吃什么啊,我最喜歡吃小蛋糕,你是一年四季天天都喜歡吃小蛋糕嗎,對,那你一天之內有多少次想吃小蛋糕啊,一兩次吧,那都是在什么情況下想吃小蛋糕啊,餓的時候,那有多餓才會想吃小蛋糕啊。
你看煩不煩,煩吧,你要去看心理醫生,很多醫生都會這么問問題。
我前兩天整理了個病歷,正好拿來給大家舉個例子:
“我有憤怒管理問題(anger management issue),就老生氣,氣到崩潰”“哦,頻率呢?”“挺頻繁的”“多頻繁啊,一周幾次”“一天就好幾次”“一般對誰啊?有特定目標嗎”“對老婆什么的,對家里人吧”;“強烈嗎?”“我覺得挺強烈的”“在1-10的范圍內,你打個分”“大概都在8”“你能感受到情緒的變化嗎?”“注意到的時候就已經氣得不行了”“會出現暴力行為嗎?”
“一般光生氣”“你這個‘一般’,是指什么頻率”“就。。很少暴力行為”“用藥嗎,喝酒嗎,涉賭嗎,什么時候開始的,平時能好好說話嗎”
這樣,我們大概可以給這位患者的行為建立一個檔案,然后設計出適合這位患者的治療方法:這位患者最大的問題在于無法監測自己的情緒,不知道自己正在積累怒氣,等到發覺的時候怒氣條就已經攢滿了,就炸了,所以我們要讓他能夠意識到自己正在生氣,然后做出行為來回避怒氣,不要讓情緒控制自己。
之前有一些朋友問我問題,我真的很想幫忙,于是就拿到心理醫生那里問。比如說幾個月之前有一位讀者說自己沒工作,晚上睡不著,早上起不來,一直睡到晚上,一天就這么過去了,晚上又害怕第二天起不來,很焦慮所以睡不著,一直這樣循環,問我怎么辦。
我就拿去問醫生,
醫生:“起不來,是什么意義上的起不來,是聽見鬧鐘了醒了但是就賴著,還是根本聽不見鬧鐘直接睡過去,還是生理上的起不來”我???
醫生:“害怕起不來,這個害怕是什么意思上的害怕,是害怕事與愿違的害怕嗎,做其他事的時候會這樣害怕嗎”
我???醫生:“那么他覺得應該幾點睡呢,他想變成什么樣呢”我。。。
各位朋友的問題,我是很想幫忙,但是,你們也看見了,這么多需要問清楚的事情,除非面對面談,不然我真沒辦法。
所以去找醫生心理咨詢,一定要做好被問問題的準備,想一下再回答,能讓恢復變得順利的多。
第三個心態是,不行就換。
醫生跟患者很可能有不對付的時候。畢竟心理醫生牽扯到信任,如果你看他不順眼,不想相信他,那趕緊換人。
我之前找導師的時候,去了一個大姐那里,這個大姐長得不是我喜歡的樣子,看她的臉我就老想反駁她,所以我就沒再去第二次。
這不是我事多,是因為我知道我沒法信任她,而對方是一定能夠感受到這種不信任的,所以我們倆以后的溝通估計也不會順利,所以就干脆不要再浪費時間。
最后一個心態是,不,醫生不會跟你變成朋友的
別想了,專業的醫生不會試圖跟你交朋友,也不會鼓勵你越過那條線的。醫生跟患者只能是醫生跟患者的關系,出去買菜碰上了都得裝不認識的。所以要記得,別太依賴醫生,不是說你跟他分享了你的小秘密他就是你的人了,他開party沒請你,你心里不要難受。
假如你實在覺得這醫生人不錯,病治好了還想交個朋友的話,這中間有個期限,就是有那么一段時間你們還得裝不認識,過了期限才能跟醫生有私人交情,這段期限,我沒記錯的話好像是十年。
你要是能惦記人家十年的話,這個時候就可以回去找了。
也有一些朋友問我,什么時候需要看心理醫生,我這么打個比方,假如我有所有糖尿病的癥狀,那我需不需要看醫生?
希望在未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能夠普及到我們國家的各個角落。
感謝閱讀。
很贊哦! (人閱讀)
上一篇:為什么在高處的時候想要往下跳
下一篇:我不夠好成為了逃不過的魔咒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