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心理咨詢 > 心理咨詢
責任分散效應也稱為旁觀者效應
謝老師2023-08-25 03:30【 心理咨詢】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師解讀:這天,米醋和閨蜜貓貓在奶茶店喝奶茶。“唉!”貓貓一臉憂愁道。“咋地了,是奶茶不好喝?”米醋漫不經心地問道。“你以為我是你呀!除了擔心吃不飽,就是擔
這天,米醋和閨蜜貓貓在奶茶店喝奶茶。
“唉!”貓貓一臉憂愁道。
“咋地了,是奶茶不好喝?”米醋漫不經心地問道。
“你以為我是你呀!除了擔心吃不飽,就是擔心吃不好。我這是工作的憂愁,你不會懂的!”貓貓翻了個白眼。
“工作?哦,我知道了,你們那個‘書蟲社’咋了?”
“什么‘書蟲社’,俺們那叫書香社!”
“還不如書蟲好聽呢”米醋悄悄嘀咕。
“唉,我實在是想不明白,不是都說這‘人多力量大’嗎?怎么到俺這兒就不靈了呢?”
“怎么說?”
“我們社最近打算搞個讀書交流會,需要派人整理一下社團原有的書,以前我都交給張三一個人,雖然一個人有點累吧,但他完成的可好了……”
“哈哈哈,張三,這名字認真的嗎?哈哈,咳咳……咳”米醋笑得差點被奶茶噎死。(所以大家不要隨便嘲笑別人喲)(嘿,有人在背后說我壞話。--米醋; ;警惕.jpg)
“這有什么怪的,俺們社還有個李四呢。”
“額……,是我孤陋寡聞了。”
“咦,說到哪了?哦哦,對,是這樣的,我們社團不是之前招新招了些人嗎?我就想著,找個人幫張三和李四分擔點工作,本來兩個人干的也不錯。可是,這次活動比較急,我就又派了一個人幫他們,想著人多早點干完吧。但是,我萬萬沒想到,居然出錯了,最讓我生氣的是,沒人承認錯誤也就罷了,還互相推卸責任。我真是想不明白了!”
“這個呀,我想這就是‘責任分散效應!!”米醋故作高深說道。
“啥,啥效應?”貓貓一臉懵圈。
“簡單舉個例子,聽說過‘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吧。”
“這個我聽說過,可是這跟那個什么效應有什么關系呢?”
“所謂‘責任分散效應’就是……”
下面我們就來聊聊責任分散效應的具體內容。
劃重點啦
責任分散效應也稱為旁觀者效應,是指對某一件事來說,如果是某個個體被要求單獨完成任務,責任感就會很強,會做出積極的反應。但如果是要求一個群體共同完成任務,群體中的每個個體的責任感就會很弱。面對困難或遇到責任往往會退縮。因為前者獨立承擔責任,后者期望別人多承擔點責任。‘責任分散’的實質就是人多不負責,責任不落實心理咨詢師難考嗎。
其實,還有一個生活中常見的例子,可以解釋這個效應:我們經常看到,求助者被眾多旁觀者圍著,卻無人給予幫助,正是因為,旁觀者產生了一種“我不幫,別人也會幫”的心理,而如果在場的人都這么想的話,那么,求助者可能接收不到任何的幫助,這是我們都不愿意看到的!
人們第一次注意到責任分散效應是因為1964年的一起慘案。
1964年3月13日晚上,紐約一名28歲的女子Kitty Genovese結束了在酒吧的工作返回公寓,在下車往公寓走的途中遭到歹徒持刀襲擊。她的公寓位于皇后大街一個安靜的中產階層居住區內,案發的30分鐘內有38個人聽到了Kitty的呼救聲或親眼目睹了襲擊行為,但最終只有一個人報了警。一對夫婦甚至把兩把椅子移到窗前觀看這一暴力事件,并在事后調查中稱他們以為已經有人報了警。最終,Kitty在被送去醫院的途中就不幸死去了。事后媒體群眾紛紛譴責居民們的冷漠無情,但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比起冷漠無情,“責任分散效應”似乎是一個更好的解釋。
那么,面對這樣的情況時我們該怎么做呢?
如果你是旁觀者,發現這樣的情況,一定要忍住觀望別人的本能。如果你認為有人可能需要幫助,就應果斷采取行動。就算是拿出手機簡單撥打一個報警的電話,也是對求助者的有效的幫助。當你身為旁觀者,請不要吝嗇你的善意,或許你的一念之間就可以救人一命呢。
如果你不幸成了受害者,需要別人的幫忙,一定要讓周圍的人明確知道這是危急狀況。你要主動讓旁觀者中的一個人感到有責任幫你渡過難關。我來給大家支個小招,請你死死盯住圍觀者其中的一個人,向著他懇求,告訴他你需要幫忙。這會讓他突然感到幫你是責無旁貸的,而且會帶動其他人伸出援手。
其實,在生活中,我們總會不經意的掉進各種各樣的“心理陷阱”中,但是如果我們了解了這些“心理陷阱”背后的含義,或許,就可以避免落入“圈套”了。
很贊哦! (人閱讀)
下一篇:孩子不想上學可能是得病了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