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心理咨詢 > 心理咨詢
做自己是等于任性嗎
謝老師2022-07-22 09:39【 心理咨詢】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師解讀:你是怎樣做自己的,對于做自己又是怎樣理解的呢,做自己是當下最為流行的人生信條了吧,非常潮的觀念,往往也是最令人舒服的,但卻不一定是最對你有好處的,
你是怎樣做自己的,對于做自己又是怎樣理解的呢,做自己是當下最為流行的人生信條了吧,非常潮的觀念,往往也是最令人舒服的,但卻不一定是最對你有好處的,有很多人都是任性的做自己,一個人變得很任性,很自我為中心,這樣的做自己真的好嗎?做自己是等于任性嗎?
有人說,做自己就是要盡量照顧自己的感受,不被別人的意見所左右,這是一種自愛和自尊的表現,但是這會不會導致一個人變得很任性,很自我為中心呢,這恐怕是很多人對于做自己的困惑,而我的看法是做自己不單純是做自己想做的,還必須要明白自己為什么想這么做,如果你不明白為什么,就不知道怎樣算適度,怎樣算滿足,也就不知道應該何時停下來,任性就是你想到什么就做什么,不去考慮自己的動機與得失,單純只是被當下的沖動所驅使,這樣的狀態離做自己還差的很遠。
做自己還是盲目?人本身就是非常復雜的動物,每個動機背后都會有一系列復雜的驅動因素,真正做自己的人是沒法很沖動的,因為每個動機其實都需要花相當多時間來理解,想要做自己,前提就是要先看清自己,可是人要看清自己并不容易,因為我們總是對自己的某些部分比較喜歡和接納,對另一些部分則比較反感和抗拒,這是因為在成長過程中,自我的不同部分會得到外界的有條件,有差別對待,會導致我們對待自己的方式也是有選擇性的,每個人都會討厭,抗拒和回避自己的某些部分。
如果這種討厭、抗拒和回避持續存在,人就無法看清自己,從而無法完整地理解自己的動機。當我們有選擇性地看見自己時,就會誤認為自己是被表象的感受所影響,而無法意識到潛意識層面更有影響力的驅動因素。
看清自己難,做自己是很難的,而最難的部分其實不在于當你選擇做自己的時候,外界會有怎樣的阻力和誤解。最難的部分是你必須要先看到那些你很不喜歡自己的部分,而這個看到的過程可能很痛苦。人是不完美的,生活至少在某些時候是痛苦和悲劇的,人際關系也難免攻擊和傷害,而這些經歷都會多少影響今天的我們。當我們試圖看到這些影響的時候會體驗到強烈的恐懼、羞恥或者愧疚,所以最好的方式是把這些部分深藏起來,忘得一干二凈,只看到自己喜歡的部分,只給別人展現自己喜歡的部分。
這是許多人處理自我認知的方式,逃避,忽視,壓抑入潛意識層面,眼不見心不煩。但是你所經歷的所有事情,無論好壞,都會成為你這個人的一部分。當你不敢面對關于自己的全部真相時,就是在一廂情愿地把自己想象成另一個其實不是你的人。因此,你的生活就變成了一個謊言,而這種情況下,膚淺的強調做自己無非是說服自己對這個謊言更盲目自信一些。
其實許多疑惑“做自己”問題的人,真正面臨的問題是自我認知。當一個人糾結于要不要做自己的時候所感受到的壓力,其實是他對自己的認知簡單,已經不足以應對生活提出的難題了。我們每個人都需要為自己的自我認知程度負責,你必須主動地深化自我認知,否則的話閱歷和抉擇的不斷堆砌會給你帶來無盡的困惑。
面對這樣的壓力,惰性的我們總是想討個簡單的答案。我們總想要跳過那個辛苦的自我探索過程,得到一個不費腦筋的標準答案。因為這個普遍需求,“做自己”被當作一種萬金油式的答案,拋灑在各種人生困惑的疑問上面。許多時候“做自己”被商業化,潮流化,年青一代們總喜歡把做自己掛在嘴邊,然而許多人都只是用盲目和任性cosplay了人格整合、自我認知清晰的狀態心理咨詢師招聘信息。
到底怎樣做自己?如果說一定要總結出一套做自己的方法論來,我想大約有這樣幾個要點。
第一,當你和自己關系不好的時候,是沒法真的做自己的。如果有一天你決定將做自己作為人生信條來堅持,那么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看看你和自己的關系如何。你喜歡自己嗎?你如何評價自己?你不喜歡自己的哪些方面?你如何對待自己內心深處的感受和想法?你在人際關系里能夠有尊嚴,有底氣地表達和維護自己嗎?
如果再看看更深層的問題,在你的身份、人格和回憶當中,是否有你不愿意觸及的部分?你是否會回避關于自己的任何問題?有什么事情是你絕對不可以和他人提及的嗎?你最害怕別人了解你的什么部分?當你能夠回答所有這些問題的時候,并不會就此變得強大和完美,但是至少說明你對自己的認識是比較清晰的。做自己的前提條件不是完美,而是對自己坦誠。不完美的人照樣可以做自己,直面自己的各種毛病缺點,但是如果你都不能坦誠地面對自己,就根本無法確定你是在做自己還是做樣子。
第二,做自己不應該是一件很輕松的事情。如果你覺得做自己不費腦力,信手拈來,那么你可能只是盲目和任性。“做自己”不是一個決策策略。面對二選一的時候選比較符合自己心意的那一邊,這是一種決策策略,但這不是做自己的含義。
人生由無數選擇構成,所有選擇之間有相互的關聯,也需要有核心思路的貫穿。自我就是那個核心思路,做自己實質上是通過探索和發展自我,來為人生的所有選擇搭建起一個可以信賴的框架。做自己意味著時刻關注自己過去,當下和未來的每一個選擇和判斷,努力地總結和了解它們對自己的影響。這是一件需要相當時間和腦力的事情,也是為什么人是極端復雜的動物。
當然我們沒有辦法真的看清楚每一件事情所有層面的細節,但是我們至少應該比較清楚地反思和總結生活中哪些重要的事件和人際關系對我們在情感、認知、行為和行為動機上面的影響。如果我們將重要的程度界定為為“一年里最重要的一件事”,那么你至少也有二三十件事情需要去反思,取決于你的思想深度,這可能需要花幾十到上千小時的時間。
第三,你可能會覺得我當下面臨著一個緊急的決定,哪里有時間去做這么多自我探索。好吧,如果情況確實如此,請問“緊急”的狀態是怎么來的?是誰在控制時間?你有沒有可能奪回對時間的控制?比如家人催婚讓你覺得必須選一個人了,所以緊急實際上是源自家人的催促,而不是客觀意義上的緊急。但凡沒有明確的截止日期的事情,緊急不緊急都看誰掌控著時間。
如果確實緊急,你可以用任何一種方式來做個選擇——看感覺,重點不是你選了什么,而是要記錄下這個選擇的過程,然后在未來回顧決策過程,看看曾經的決策方式是否真的可以讓你獲得令你滿意的后續發展。記錄自己的選擇過程,并且用后續的經驗感受來驗證和評價,是提升自我認知非常有效的一種策略。
做自己不應該被當做思想懶惰和逃避自我關系問題的借口。對你好的事情,往往都比較有難度,當我們談到做自己的時候,是在談論一種極為重要的自我責任。做自己,不光是一種決定,更是一段需要毅力和專注的旅程。
很贊哦! (人閱讀)
上一篇:怎樣改變自己煩躁的情緒?
下一篇:為什么抖音快手那么火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