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心理咨詢 > 心理咨詢
中國丁克家庭的真實狀態
謝老師2021-09-22 15:32【 心理咨詢】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師解讀: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大齡男女青年是單身,并且有很多人都不打算結婚或者就算是以后結婚了也不想生小孩,其實這就是丁克家族的雛形了,具體什么是丁克家庭下面會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大齡男女青年是單身,并且有很多人都不打算結婚或者就算是以后結婚了也不想生小孩,其實這就是丁克家族的雛形了,具體什么是丁克家庭下面會給大家介紹的,在國外丁克家庭比較多,近年來中國也出現了很多,中國丁克家庭的真實狀態也許能夠讓你對此有更多的了解!
什么是丁克家庭
丁克的名稱來自英文DoubleIncomeNoKids四個單詞首字母D、I、N、K的組合——DINK的諧音,DoubleIncomeNoKids有時也寫成DoubleIncomeandNoKid(Kids)。僅從單詞字面意思來看就是雙收入,沒有孩子。如果被動選擇不要孩子叫丁克嗎?這個問題似乎很難回答,因為被動的原因可能是經濟上的,也可能是生理,個人發展或者家庭等等非生理因素。
雙職業,能生但選擇不生育,并且主觀上認為自己是丁克的夫婦。成為丁克的首要標準是:具有生育能力而選擇不生育,除了主動不生育,也可能是主觀或者客觀原因而被動選擇不生育。其次,主觀上對自己丁克身份接納和認可——他們認為丁克是一種生活方式——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而現實生活中,也正是這些認可自己是丁克角色的群體,能夠較好堅持自己的選擇,并經營與享受自己的丁克生活。
丁克家庭的人群
丁克家庭婚姻,曾是傳統社會指派給男人和女人的命運。然而,隨著婦女在經濟地位上的逐漸提高,使得婚姻制度日趨變相。而且是男女婚后的生育不再被限制在生殖繁衍作用里了,這種新型的生兒育女形式逐漸由天職轉變成一種“自愿”的個人行為。婚姻也變成了兩個個體在互相同意后步入的自由結合,這就是婚姻的義務由當事個人負責和互相對對方負責的新型婚姻關系,就此也就為“丁克家庭”的出現打下了基礎。
就是不生孩子,只有夫妻的家庭。丁克家庭的成員一般都是工薪階層,有穩定的收入,消費水平也很高,他們是社會上的中產階層,這似乎跟美國20世紀60年代的那些青年頗有些相似。他們中有很多人認為養育孩子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會妨礙他們夫妻的生活。我覺得這是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
對具有生育能力的夫婦自愿不要孩子,就是我們所說的“丁克家庭”。自上個世紀80年代起,它悄悄在中國出現,以前這樣的家庭會被別人議論,甚至是被別人懷疑有“生理問題”。而現在,這種家庭已經開始被“外人”理解和接受。
丁克家庭的現狀
家庭作為社會的細胞,具有最基本的社會功能,以前人們普遍認為“養兒防老”。尤其在中國傳統家庭中,人的一生就生活在一種相互依靠的家庭關系中,父母年老體衰時,唯有兒女的勞動成果來贍養父母,養兒育女對父母來說是為自己“養老”進行儲備,即“養兒防老”。隨著社會的養老保障,失業保障,疾病,工傷保險制度的不斷推出,家庭的保障功能逐步由社會來承擔,家庭中子女已不再是“防老”“養老”的唯一保障了。
中國大學生越來越多,就業現狀也并不看好,剛剛畢業的大學生或者在踏入社會時間不太長的畢業生經濟水平不高,有了孩子負擔會更重,而作為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本身就具有較強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自然而然的就成了丁克一族的后備軍,這類的大學生越來越多,現的大學生大多是80后人,更具有發展成為丁克一族的可能,因此,丁克現象在最近二十年之內必將發展非常迅速。
很贊哦! (人閱讀)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