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強迫癥 > 強迫癥
性讓人更想撒謊,拼命花錢可能是強迫性購物障礙
謝老師2021-03-10 22:02【 強迫癥】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室:歡迎來到「簡單心理WEEKLY」這里有新聞熱點的心理學解讀,和心理學最新最有趣的小知識,給你一些觀察世界的新鮮視角,心理新鮮事。1.失敗不一定是成功之母一
歡迎來到「簡單心理WEEKLY」這里有新聞熱點的心理學解讀,和心理學最新最有趣的小知識,給你一些觀察世界的新鮮視角,心理新鮮事。
1.失敗不一定是成功之母
一項即將發表的研究發現:吃一塹不一定長一智。相比成功,人們從失敗中學得更少。
研究者做了幾項實驗,讓被試者回答一系列選擇題。一部分被試只在做對時得到反饋(成功的反饋),而另一部分被試只在做錯時得到反饋(失敗的反饋)。
過一段時間,再把之前問過的問題重復問一遍,卻發現,那些得到失敗反饋的被試,做對的題并不多。
這可能是因為失敗危及了自我,損害了自尊,降低了學習動機,減弱了信息加工的能力。
看來挫折教育不一定是可行的呀。
2.“性”讓人更想撒謊
即將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當啟動被試的性欲后,被試會更多地在異性陌生人面前撒謊,以展現更好的自己:
他們會表現出更加贊同對方的觀點,在生活喜好和三觀上假裝和對方一致,并且向對方虛報自己的性伴侶數量(少于真實數量)。男性和女性都出現相似的結果余光強迫癥。
啟動性欲后,人會更容易將異性陌生人視作“潛在性伴侶”。然后就更容易通過欺騙和撒謊的方式進行印象管理,展現自己好的一面。
呵,怪不得人們約會時說的話都不靠譜呢......
3.情緒上的“以毒攻毒”
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生理上的痛苦能減輕負性情緒帶來的情緒反芻。
當被試因為某些原因感到憤怒或悲傷時,將手放入冷水里(帶來疼痛)能減輕隨之而來的情緒反芻。
這大概能解釋為什么有的人明明很痛苦,卻還要繼續自虐——
他們不是瘋了,只是以毒攻毒,在痛苦中尋求解脫。
4.自我欺騙是有意識的嗎?
10月底的一項研究發現,自我欺騙既可以是有意識的,也可以是無意識的。
實驗任務很有趣:讓被試做一張印有答案的試卷,也就是說,每個人都可以作弊。
但不同人手中試卷的答案卻不一樣:一部分人的答案是正著寫的,另一部分人的答案是倒著寫的。
顯然,倒著寫的答案會使得作弊更費勁,被試也因此更容易產生自己在作弊的意識,有意識自我欺騙的人更多;當答案正著寫時,作弊更輕松,被試更不容易覺察到自己在作弊,無意識自我欺騙的人更多。并且如果做對一道題得到的報酬越多,越容易出現有意識的自我欺騙。
有意識的自我欺騙需要更多的認知資源,需要付出更大努力,而無意識自我欺騙類似于一種誠實行為,顯得更加自然。
情境越模糊,越容易進行無意識自我欺騙。越是希望通過自我欺騙獲得利益的人,越容易進行有意識的自我欺騙。
世界在發生什么
1.“雙11”花掉10萬,被診斷為“強迫性購物障礙”
雙十一那天看到一個新聞:浙江省杭州市42歲的朱女士因瘋狂購物,被丈夫送醫診療。隨后,朱女士被診斷為“強迫性購物障礙”。
“強迫性購物”是指由不可抗拒、無法控制的沖動引發過度消費,并在購物上花費大量的時間——通常由負面情感引起,最終導致社會、人際和經濟上的困難。
“障礙”意味著已經被劃入疾病范疇,而障礙的診斷也是需要嚴格診斷標準的。所以大家剁手一定要謹慎,花錢上癮是真的會生病的.......
2.逛公園有利于心理健康,還省錢
前兩天在《自然-通訊》看到一篇文章,其估計國家公園在改善游客心理健康方面每年能為世界創造約6億美元的經濟價值。
具體分析的話,心理健康狀況較差會帶來治療、照顧和工作生產力低下等方面的經濟成本,而花時間親近大自然能提高注意力、認知、睡眠和壓力恢復能力。
研究發現,心理健康狀況較差所造成的經濟成本,目前占到澳大利亞GDP的10%左右,估算數據顯示,如果沒有這些保護區,這一成本可能會增加7.5%。
也就是說,如果我心情不好的時候逛逛公園,還可能為自己和國家省去一大筆開支?
3.新西蘭國會通過安樂死法案
據《新西蘭先驅報》消息,當地時間11月13日,新西蘭國會以69票支持、51票反對的結果通過安樂死法案。
要注意的是,該項法案只適用于可能在6個月內死亡的絕癥患者;申請安樂死的患者必須處于不可逆轉的生理衰退過程中,且感到“無法忍受的痛苦”。
雖然該項法案目前在新西蘭國會通過,但還需要在2020年新西蘭全民公投批準后才能生效。據2019年7月的民意調查結果,72%的新西蘭人支持絕癥患者可以選擇安樂死。在新西蘭,針對安樂死法案的激烈辯論已經持續了2年。
4.《俗女養成記》——一部溫暖治愈的女性成長史
分享一部電視劇《俗女養成記》,一個以“大齡剩女”為題材,呈現真實剩女窘境的故事。目前評分爆高,收視也超越金鐘獎最佳戲劇《我們與惡的距離》,成了今年第二部豆瓣評分破9的華語劇。
沒房沒車沒工作的大齡未婚女性,很容易被定義為失敗者。如果你正在承受這樣的壓力,不妨找來看一看,相信會給你力量。
5.迪士尼對電影中的種族歧視發出免責聲明
迪士尼又發聲明了,這次是針對一些經典老電影發出的“免責聲明”,聲稱這些電影可能存在“過時的文化描寫”。
如《小飛象》和《小姐與流浪漢》中有美國白人故意模仿美國黑人和東亞人的配音,《小飛象》主角的名字Jim Crow也是個用來侮辱黑人男性的嘲諷詞。《彼得潘》里有對美洲原住民的種族主義描寫。
哦對了,就連上世紀40年代推出的《貓和老鼠》,也被華納兄弟發過免責聲明:“《貓和老鼠》可能描繪了一些在美國社會曾經司空見慣的種族和種族偏見。這種描述在當時是錯誤的,現在也是錯誤的。”
真要去翻翻過去的影視動畫作品,歧視和偏見行為大概能找出幾百籮筐。怎么說呢,愿世界早日沒有偏見吧。
參考文獻:
宮火良, 楊迪, & 張方屹. (2019). 提問類型對自傳體記憶概括化的影響. 心理學報, 51(12), 1318-1329.
鐘羅金, 汝濤濤, 范夢, & 莫雷. (2019). 認知模糊程度和動機強度對有意識和無意識自我欺騙的影響. 心理學報, 51(12), 1330-1340.
Birnbaum, G. E., Iluz, M., & Reis, H. T. (2020). Making the right first impression: Sexual priming encourages attitude change and self-presentation lies during encounters with potential partner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86, 103904.
Eskreis-Winkler, L., & Fishbach, A. (2019). Not Learning From Failure—the Greatest Failure of All. Psychological science, 0956797619881133.
Harmon-Jones, C., Hinton, E., Tien, J., Summerell, E., & Bastian, B. (2019). Pain offset reduces rumination in response to evoked anger and sadnes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很贊哦! (人閱讀)
下一篇:強迫癥:在不斷地社會化中改善自己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