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心理咨詢 > 心理咨詢
被電擊的人性:服從權威or堅守道德-服從權威實驗
謝老師2022-05-16 19:43【 心理咨詢】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要對某個人提出的直接而明確的要求說“不”,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尤其是當這個人以權威的身份出現時。這就是服從(obedience)現象,或者說,是在沒有任何個人
要對某個人提出的直接而明確的要求說“不”,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尤其是當這個人以權威的身份出現時。這就是服從( obedience)現象,或者說,是在沒有任何個人意愿的情況下按照他人的要求而行動的現象。
二戰期間許多德國軍人在執行上級下達屠殺猶太人的命令時,對猶太人并沒有什么深仇大恨,甚至也感到猶豫,但他們最終還是執行了命令,并且他們認為自己這么做是正當的。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米爾格萊姆的“權威——服從實驗”,或許可以很好的詮釋。
米爾格萊姆的服從實驗
讓我們假設你是一名實驗參與者,還有另外一個參與者。實驗者以親善的措辭簡要地告訴你,這一實驗的目的是為了發現幫助人們改善記憶力的方法。
在實驗中,你們中的一人將扮演“教師的角色,而另一人則扮演“學習者”。你們倆依次從一個帽子中抽取一個紙條,而隨機抽簽的結果決定你將扮演教師,而另一位則扮演學習者,即你的學生。
實驗中,教師先把一對對匹配的單詞念給學習者聽。然后,給出每一配對單詞中的第一個詞,要求學習者給出與之相聯系的另一個詞,從而來測試學習者的記憶力。
當學習者給出了錯誤答案時,他就受到電擊懲罰,電擊是通過輕擊“電擊發生器”的30個開關中的某一個來進行的。這些開關以15伏特為單位,分別標注了從15伏特到450伏特漸增的指定伏特數。
接下來,你跟著實驗者以及與你同道的參與者,即學習者(一個溫和并且討人喜歡的中年人)一同走進附近的一個房間中。學習者被固定在房間中的一張椅子上,并且夾上了傳送電擊的電極。但是,他的皮膚上會先被涂上電極糊——以“避免產生水泡或者被灼傷”。
這個學習者有一點擔心,向實驗者和你提到說他患有“輕微的心臟病”,但實驗者向他保證說,“雖然電擊會有一點疼痛,但絕不會造成永久性的組織傷害”。
現在,讓我們開始使用你那特殊的教學輔助手段來幫助學習者提高他的記憶吧。第一個錯誤答案出現了,并且一個電子蜂鳴器響了;你按了一個電擊開關,糾正了錯誤,然后讓我們進入下一輪問答。
錯誤答案繼續出現(大約每4個回答中有3個是錯誤的),而你給予的電擊強度按照15伏特的小步伐不斷地增加到75伏特時,你聽到學習者發出“啊”的呻吟聲婚姻心理咨詢。
而在150伏特時,學習者開始叫喊著要求出去,說他感到心臟很難受。
當電擊強度為180伏特時,學習者說他不能夠忍受電擊帶來的疼痛感了。
到210伏特時,學習者威脅說將不再做出回答并且要求停止實驗。
當270伏特時,他疼痛得發出尖叫。
當電擊強度超過300伏特時,學習者的尖叫變得極其痛苦,并且時間延長。
然后,在給予了330伏特的電擊后,周圍安靜了。你向實驗者求助,告訴他學習者這次沒有做出反應,而你也不想再繼續進行下去。
實驗者提醒你說規則中說沒有做出反應也是一種錯誤,應該用下一級水平的電擊進行懲罰,他要求你繼續下去。
米爾格萊姆服從研究實驗室的幾個場景:
(a)點擊發生器;
(b)給“學習者”安上電極;
(c)實驗者指導參與者(“教師”);
(d)參與者離開他的位置。
你代表你的學習者表示抗議,而實驗者則使用這樣一些陳述進行反駁,例如,“你繼續下去是絕對有必要的”和“你沒有其他的選擇,你必須繼續”。
好,你開始有點兒想服從了,不過就誰為那個家伙負責這一問題你提出了疑問。而你被說服去相信實驗者將承擔所有的責任。“老師,請繼續下去!”
你會嗎?你會繼續下去嗎?到了何種地步這一切才會全部結束呢?僅僅在一個權威的命令下,普通人,比如你,在450伏特電壓的范圍內,究竟能實施這種殘忍的甚至是致命的電擊到怎樣的程度呢?
在米爾格萊姆(1963)測試的第1批共40個參與者中(均為從20到50歲的男性參與者),有25個參與者一直將電擊加大到了450伏特。
也就是說,有63%的參與者對無辜的學習者給出了最大可能電擊,從而使其成為實驗的受害者。
在第2次實驗中,65%的參與者給予了最大強度的電擊。多數人表現出了絕對服從。在實驗中,其實學習者并沒有受到任何電擊。那個學習者只是一個受過訓練的扮演這一角色的主試同謀;而那些呼喊和尖叫聲則是預先錄制好的。教師——學習者的抽簽也是被操縱了的。但是扮演教師角色的真參與者并不知道這一情況。
通過實驗后的訪談,以及對記錄該殘酷實驗過程的膠片中所反映出來的緊張與憂慮的分析,可以判斷參與者們相信實驗中的所有事情都是真實的。
實驗結果及其討論
這樣的結果對所有人來說都很有沖擊力,包括米爾格蘭姆本人。誰會相信竟然有26個人也就是65%左右的被試會按照主試的命令將實驗進行到底?
本實驗前,米爾格萊姆曾經讓耶魯大學的學生對實驗結果做過預測,平均預測結果僅僅是1.2%,也就是40個人中應該只有半個人會將電壓等級調到最高。現在看來這很具有諷刺意味。
此外,對被試采取欺騙的手段進行實驗的討論,也因“服從權威”實驗而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當時的美國正處于聲勢不斷浩大的人權運動時代。無論是這個實驗,還是其他必須在欺瞞情境下才能進行的實驗,都遭到嚴厲的批判。
于是,從道德上反對這類研究的人獲得了勝利。后來這種情況有所緩解,因為很多人都明白,沒有欺瞞,意味著有些十分有價值的實驗根本無法進行。
現在當然無法再進行這樣的實驗,但是這個實驗對于我們理解社會影響的力量帶來了極大的啟發,對其實驗的價值與問題的爭論將繼續。
很贊哦! (人閱讀)
上一篇:心理健康服務如何與互聯網融合發展
下一篇:開學朋友圈文案如何發?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