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心理咨詢 > 心理咨詢
報復性消費、其實你只是在“自救”
謝老師2023-01-19 02:30【 心理咨詢】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師解讀:最近有網友一次買了77杯奶茶,還有人點了“一本兒”烤串,更有甚者跑去連續坐了五次海盜船。前一段時間,網上出現了這樣一個詞“報復性消費”,引起了網友們
最近有網友一次買了77杯奶茶,還有人點了“一本兒”烤串,更有甚者跑去連續坐了五次海盜船。
前一段時間,網上出現了這樣一個詞“報復性消費”,引起了網友們的討論。
報復性消費也就是心理學中所說的補償性消費,是指消費者通過購買不同的產品來滿足心理的需求,這種補償性心理不僅體現在消費行為上也存在于其他多種行為背后。今天這篇文章就和大家聊聊疫情期間補償性消費背后的心理原因。
在壓力和痛苦累積到一定程度時,出于自我保護機制,人會無意識地尋找讓自己不那么痛苦的方法,其實花錢也只是你所能想到的一種“自救”的方法而已。
原因一:驅趕煩悶情緒,重獲掌控感
因為疫情的原因,打亂了我們原本的計劃和生活節奏,生活空間和社交活動受到限制,想做的事越來越多卻都只能被擱置,我們失去了對生活的掌控,每天伴隨自己的就是日復一日的無聊、煩躁和孤獨心理咨詢原則。
這個過程中我們更是需要通過意志力去抑制自己的種種欲望,壓抑自己的想法,久而久之意志力的持續消耗會讓我們感到痛苦疲倦,而花錢買東西就變成了一種可以讓我們內心舒服的方法,無論是網購還是疫情好轉之后去商場購物,在挑選物品的過程中會充分調動我們的注意力和思維,減少無聊和煩悶的情緒感受。
另外,在購物過程中我們會停止意志力的消耗,將自己的全部身心沉浸商品的挑選中,從現實狀態下抽離。并且會再次體驗到自由決策所帶來的滿足感、輕松感和掌控感,而且往往在自己能夠承受的范圍內越大額的消費會讓人越愉快。
當然,買77杯奶茶和“一本兒”烤串的人也會體驗到同樣的舒適感,畢竟被壓抑的食欲終于可以滿足了,“掌控不了疫情,難道還決定不了自己點多少外賣嘛?”
原因二:釋放壓力,感受愉悅
回想之前兩個多月的生活,全國人民閉門不出每天被疫情信息轟炸,對病毒的恐慌、對死亡的無奈和憤怒、對疫情之下眾多家庭家破人亡的悲痛等等,我們在過去長達兩個多月的時間內都無時無刻不在感受著死亡的威脅,體驗著緊張、恐懼、焦慮和挫敗,這期間每個人的心理都會承受一定的壓力。
適當程度的壓力會讓人感到身心舒適,但是當所承受的壓力到達一定程度之后就會讓我們體驗到痛苦,此時壓力會轉化為強烈的行為動機,驅使我們做出行動。每個人應對壓力的方法都不同,而買買買和吃吃吃就是其中一種應對方式。這樣的行為會讓我們的壓力和積攢下來的負性情緒得到釋放,大腦中產生的化學物質讓我們感到愉悅和輕松。
在這樣一個特殊時期,補償性消費行為是可以理解的,這只是你目前所能想到的一種“自救”的方式而已。不過,雖然消費的過程可以讓我們感到舒服和愉快,但這并不是一種積極的應對方式,還是希望大家能夠保持理性。
在消費欲望高漲的時候,下面的步驟或許可以幫助到大家:
在心里反復告訴自己“我并不是真的需要買東西,我只是有情緒了需要釋放”。
對當下的情緒進行自我覺察,可以寫下來,例如:我現在感覺……
給自己制定購物規則,對于已經選好的商品,在付錢之前可以對它進行質問,“你是我必須要買的嗎”如果得到的答案是可買可不買,那么就選擇不買。
完成以上步驟也許能幫助你降低想要花錢的欲望,在此之后可以通過更多樣的方式進行心理調節,例如,和家人聊天、做一些運動、看一部電影或綜藝等等。
如果非要花錢的話可以購買適量的食品或是一些日常消耗用品。
最重要的是,先查查銀行卡的余額吧。
很贊哦! (人閱讀)
上一篇:維護友誼的七個方式
下一篇:胡塞爾現象學的臨床價值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