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心理咨詢 > 心理咨詢
成見威脅現象:我就提醒你一下,是為你好
謝老師2021-08-10 13:02【 心理咨詢】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大家好,今天是我,跟Rita去看極光的小水母。今天不太想講異常心理學,我想講點正常的。這幾年來常有幾乎不認識或是多少年不聯系的人打著“為我好”的名義來
大家好,今天是我,跟Rita去看極光的小水母。今天不太想講異常心理學,我想講點正常的。
這幾年來常有幾乎不認識或是多少年不聯系的人打著“為我好”的名義來質疑甚至嘗試改變我的選擇,小到一次出去旅行,大到專業和未來職業的選擇。這些話題無不圍繞著“你一個女孩xxx干嘛?”比如“幾個女孩出去怎么行,總得有個男生開車”,“(說我表妹的)一女孩學計算機系干嘛?多辛苦”。“你都23了還參軍?那么辛苦,以后當心嫁不出去”這種話。還不能反駁他,反駁了就成了“你不知好歹,我好心提醒你,你怎么這么上綱上線。”
所以今天我就想談談,社會的這種“好意保護女孩”的言論,究竟是不是在保護女孩子們?這種言論對女孩子們的心理和行為會造成什么影響呢?
心理學上有這么一種概念叫做Stereotype threat ,成見威脅現象。指的是在外界普遍覺得你屬于的這個群體(可以是黑人白人,中國人美國人,男性女性等等)做不好一件事,你在做這件事的時候就會想改變外界的這種看法,焦慮感增強,從而影響你的表現,導致最后結果你真的做不好這件事。
舉個例子,Natalie和Rita代表了兩個組的亞洲女孩,這兩組女孩在過去幾個月中數學成績一直很穩定,并且兩組女生的平均分基本一致,說明Rita和Natalie整體數學水平差不了多少。
在歐美當地人普遍的印象是亞洲人理科非常厲害,尤其是數學。而亞洲很多國家(甚至歐美也有一點心照不宣)都認為女孩子學不好理科學不好數學。
于是小水母做了這樣一個實驗,她把Rita和Natalie叫來實驗室,給了她們一張數學卷子。題目完全一致,唯一的區別是,在名字下面,Rita的組被要求填寫“性別”,而Natalie的組被要求填寫“種族”。
實驗結果呢,就是Rita被提醒了自己是個女孩,對做好數學這件事產生了成見威脅,分數要低于被提醒了自己是亞洲人對數學充滿信心的Natalie。Ambaby et al.在2001年的時候做的這個實驗就是這個結果,同年一個姓Good的還做了相似研究發現女孩年級越高(其實也就是受這些言論侵害越深),成見威脅現象就越明顯。
從生物化學的角度來說,當一個人遇到困難的時候,如果你的大腦選擇把困難當成一個挑戰(challenge),身體就會相應的做出反應讓你應對挑戰,比如釋放腎上腺素(adrenaline),心跳加速提高大腦和全身的供血量。而如果大腦選擇把困難當成一個威脅(threat),身體就會表示自己壓力很大而釋放出皮質醇(cortisol),這個時候你雖然心跳加快,供血量卻不上升,表現自然會很差勁。
人的大腦很神奇,我們一句不經意的話就能印在別人腦子里對別人產生深遠影響。因此希望讀者們都要對自己的言論負責,不要覺得自己只是說說人家又不會真聽我的,就光自己在那里指點江山自我滿足顯得非常厲害。
至于孩子家長們,希望你們能頂住學校社會的壓力,不要讓孩子覺得“女孩學不好理科,到了高中數學成績一定都會下來”“男孩學不好文科,所以高考兩門文科一門理科是讓女孩子占優勢”。我們一時半會改變不了社會輿論,只能控制自己對孩子的教育方式,鼓勵他(她)們去學和做自己感興趣的,給他們選擇,讓他們自己選擇,不要被陌生人的“男(女)孩子應該怎樣怎樣”的言論所束縛。
很贊哦! (人閱讀)
上一篇:如何正確的疏導不良情緒
下一篇:人真的是越缺什么越炫耀什么嗎?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