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心理咨詢 > 心理咨詢
俄狄浦斯情結《弗洛伊德》喬納森·里爾
謝老師2021-11-12 09:39【 心理咨詢】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弗洛伊德根據自己以及他人的分析認識到,人類生存中存在著兒童時期的危機。他將這個危機稱之為俄狄浦斯情結,而且弗洛伊德認為俄狄浦斯情結對于人格結構有著
弗洛伊德根據自己以及他人的分析認識到,人類生存中存在著兒童時期的危機。他將這個危機稱之為俄狄浦斯情結,而且弗洛伊德認為俄狄浦斯情結對于人格結構有著深遠的影響。基于俄狄浦斯情結及其影響,弗洛伊德認為,他對人類人格的解釋是通用的,是合理的。
弗洛伊德并沒有在正確的廣義層次上描述俄狄浦斯情結——特別是當他想要理解人類的決定性特征時。我們需要描述在不斷變化的家庭結構中保持不變的條件。用最籠統的表述,其相似條件是:
無助:人類生來就依賴于(某種程度上)父母的照顧與養育來生存。嬰兒也有依賴性的基本體驗。
矛盾情感:不管生長的環境是什么樣的,嬰兒總會對撫養人的形象產生既愛又有侵略性的情感。
約束:隨著兒童踏入社會——也就是說,隨著他們進入到與撫養人產生社會聯系時——他們就不得不放棄一些基于自己愛恨情感的愿望。
當撫養人的形象實際上就是生身父母時,上面的第三個條件就默認了亂倫禁忌。弗洛伊德認為亂倫禁忌是社會的一部分。即使當撫養人并不是生身父母時,人們也會期待有類似亂倫禁忌這樣的準則。因為社會要求兒童最終與撫養人分開,并與更大團體的其他成員形成重要關系。這有助于社會的生存,它部分是通過鼓勵繁殖生育,部分是通過在成員間形成情感紐帶起作用的。因此,俄狄浦斯情結在其最普遍的形式下是每個兒童都面臨的挑戰,這個挑戰可以表述成:我如何作為一個性心理個體踏入社會呢?
弗洛伊德所說的俄狄浦斯是索福克勒斯(Sophocles)所著的《俄狄浦斯王》—書中的英雄:他出生前就命中注定要殺父娶母,成年時發現自己已經在毫不知曉的情況下證實了這個命運。弗洛伊德說,如果闡釋正確,那么這個神話描述了我們所有的人的命運:男人女人,男孩女孩,無一例外。但他稱他的闡釋是“簡化”,是“圖式化”。他承認,人類并不可能會發生這種事。
在這種“簡化了的形式”下,兒童會對相反性別的家長產生性欲,并會將自己對等為同一性別的家長。小男孩想擁有母親,并扮演父親的角色;小女孩想成為她的母親來擁有父親。在一段時間內,這些情感同時存在,但最終兒童會發現同性別的父母是他們擁有另一位父母的障礙。這時,兒童就對同性別的父母產生侵略性情緒。從整體來看,兒童與同性別的父母之間的關系是矛盾的。
這就是俄狄浦斯情結的一個常見的構造——弗洛伊德基本上承認這從未發生過。弗洛伊德認為,真正發生的事情更加復雜。因為兒童也會對同性別的父母產生性欲,并且認同不同性別的父母一方,這是很典型的。弗洛伊德將其稱為負面的俄狄浦斯情結。在這種情結下,男孩會想成為其母親并擁有父親(或讓父親擁有他)心理咨詢半年。
女孩會想成為父親,擁有母親。但如果一個兒童既想成為父親又想成為母親并且擁有父母雙方,那他就會不可避免的遭遇挫敗,并因而對父母雙方產生矛盾情感——那么在其中還有什么可以稱得上與俄狄浦斯情結有關系呢?
弗洛伊德描述的兒童時期情感困境的一個關鍵特征在俄狄浦斯的神話中是沒有的:對生活中所有重要之人的矛盾情感。典型情感是戀母情結以及恨母情結(因為阻礙個人欲望的實現),也會有戀父情結與恨父情結(因為阻礙個人欲望的實現),還會有害怕母親與害怕父親的情結:或許父母會減少他們的愛或者找到其他方式來報復個人充滿恨意的感情。
所謂的俄狄浦斯情結——在各種變體中都存在——是兒童時期對生命中重要之人矛盾情感的繁盛發展。它是一種情感危機,因為對兒童來說矛盾情感是很陌生的,他沒有成熟的對策來調節這種矛盾。
很贊哦! (人閱讀)
下一篇:負面情緒會導致更多的疾病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